南宁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南宁 530001
摘要: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可以推动城市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具有互动作用,为加速城市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要跟上脚步。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现实情况、国内外主要投融资模式以及站城一体化实施效果,提出从长远角度和外部效益角度科学决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
引言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持续保持大力发展趋势,目前仍处于超常规发展阶段,规划建设保持快速发展,运营规模和投资额保持快速增长。城市轨道交通的超常规发展,短期内迅速缓解了各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滞后的欠账问题,极大地支持了中国快速城镇化发展进程,对提升城市公共交通供给质量和服务效率、优化城市空间和产业结构布局、促进城市经济高速增长具有直接推动作用。随着业内对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入,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思考,主要包括是否要持续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如何创新投融资模式、如何建立产站城融合规划机制、如何协调多行政主体下的城际轨道交通建设问题。
1持续建设城市轨道交通,保障大城市可持续发展
1.1城市轨道交通是支撑大城市高密度发展的重要手段
纵观东京、纽约、伦敦等国际大都市,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居主导地位,是市民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为促进城市发展和保持城市活力奠定了基础。正是凭借着轨道交通的基础支撑作用才有了这些城市今天的发展成就。中国大城市人口密集、土地资源有限、生态环境脆弱、交通需求巨大、公共汽车难以与小汽车竞争,这些因素表明城市轨道交通是大城市高密度发展的重要保障。
1.2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巨大,后期运营维护成本更大
单纯从投入角度来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集中、规模巨大,后期运营维护成本更大,对政府财政产生较大压力。假设建设期静态投资为100亿元,经初步测算,运营期投入将达到建设期投入的2~4倍。当前,中国大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已经进入网络化运营时代,后续再建工程的边际效益逐步下降。过去十几年重建设、轻运营,重投资、轻效益,重工程、轻服务的模式亟待改变,有必要从轨道交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要不要持续快速建设、建设多大规模、如何确保投资效益最大化、如何解决建设和运营资金安排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1.3城市轨道交通效益评价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是百年工程,更是体现一座城市综合治理能力的民生工程。虽然工程涉及面广、技术复杂、审批事项多,但是运营服务年限长,因此应当从长远角度和外部效益角度综合评价城市轨道交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城市轨道交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其带来的交通拥堵缓解、市民出行时耗减少、道路交通投资节省、交通碳排放降低、交通噪声减少、交通事故降低、土地集约利用、沿线土地升值、城市品质及环境提升等效益明显。因此,把这些外部效益加以量化再进行分析,才是决策该不该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多大规模合理的科学决策方法。
2创新投融资模式,
(1)有必要建立相应的投融资模式测算机制,估算城市轨道交通的外部效益,并运用于项目建设和运营中。(2)鉴于部分相关政策和法规难以适应当前发展需求,需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机制,为PPP融资发展提供支持。(3)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是发展趋势,应采取多种手段吸引社会资本加入。需要注意的是,收益与风险必须成正比,过分保障政府收益,不利于吸引社会资本;过分保障投资人的收益,不利于轨道交通投融资市场化。(4)考虑采取适当措施将地铁沿线的物业增值进行回收。例如:借鉴香港地铁的土地转让方式、地铁公司对大多数商铺和写字楼只租不卖等做法。此外,其他国家也有一些好的经验,需要进一步讨论。随着现代化都市圈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对于区域城际轨道交通以及跨行政区的城市轨道交通而言,创新投融资模式显得更加迫切。
3建立产站城融合规划机制,促进一体化发展
为推动产站城融合规划建设落地,提出产业引导—规划统筹—轨道交通支撑模式,开展产业—城市—轨道交通融合规划的机制和方法研究。
重点针对制约产站城融合规划实施的用地规划调整及审批制度、开发及交通用地出让和招拍挂政策、土地权属利益平衡、产业导入及培育政策、标准规范适用性等进行研究,提出体制机制优化建议,制定不同层次规划互相协同、不同阶段审批流程互相衔接、建设实施时序互相配合的产站城一体化操作实施方案。同时,产站城融合规划涉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产业研究、交通研究、投融资研究、运营管理等多专业领域。本文提出建立多专业合作机制,围绕轨道交通建设特别是综合枢纽建设,研究和落地产业布局,完善城市和交通设施配套,实现城市发展目标。此外,鼓励探索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推进建设用地多功能立体开发和复合利用,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和集约用地水平。产站城一体化规划实施存在一定难度,需要经历非常细致的研究过程,保持长期、耐心、持续和滚动,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同时,需要科学的体制机制和高效的组织机构进行统筹、协调和推进,以及完善的配套政策予以扶持和保障。
4协调城际铁路多行政主体,共建共享都市圈轨道交通发展成果
(1)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建立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机制,囊括规划协调、政策协同、社会参与等方面。建立城市间多层次合作协商机制,确保各地区、各部门协调配合、同向发力,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立健全第三方评估机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特别是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建议,增强都市圈内各方共同参与的认同感和积极性。(2)加强规划衔接控制。加强城际铁路规划与综合交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衔接,将已规划的铁路线站纳入上位规划,预留通道资源;同时加强与城市轨道交通、公路、城市道路、民航、水运等交通方式的衔接,统筹规划预留衔接点,促进形成一体化轨道交通网络。(3)及早谋划前期工作。进一步加强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铁集团等部门的沟通,对纳入规划的项目及早启动前期工作和建设准备工作,同时,切实做好项目储备;省市建立健全项目前期工作协调机制,加快办理项目前期专项审批工作,积极创造条件确保规划项目如期推进。(4)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基础性支撑和引领作用,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探索以市场化运作为主的收益补偿机制,实现稳定合理投资回报;鼓励社会投资者以直接投资方式参与项目全过程,探索“轨道+土地”模式;研究引进险资、基金等社会资本以股权投资方式参与项目投资。(5)积极开展土地开发。结合铁路线站选址做好开发用地控制,根据开发需求及时编制铁路站场周边土地综合开发规划;进一步完善沿线土地开发机制和支持政策,推进TOD开发工作,促进城际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要不要持续逢设城市轨道交通、如何创新投融资模式、如何建立产站城融合规划机制、如何协调多行政主体下的城际轨道建设问题,是城市轨道交通起常规发,展阶段擧露出来的突出问题,期望引起业界探讨,尽早明确解决思路和发展方向,以指导城市轨道交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如姬.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城市发展的互动作用[J].科技展望,2016,26(30):314.
[2]宋祎.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导向互动作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1(6):86-89.
[3]刘立,李明阳,张晴.城市发展与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发展互动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18,31(2):41-47,53.
[4]李福民,宗传苓,高龙.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的思考[J].城市交通,2021,19(02):1-6.
[5]李福民,宗传苓,高龙.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需要探讨的几个问题[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交通治理与空间重塑——2020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专业研究院,2020:10.
[6]张国武.“多规融合”下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创新研究[J].交通世界,2020(22):11-12.
[7]刘恒鑫.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城市发展的互动作用[J].人民交通,2020(05):87+89.
[8]杨庆.提高城市轨道交通效能的规划对策与建议[J].住宅与房地产,2019(36):229.
[9]杨沛敏.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现状分析及发展方向思考[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9,22(12):13-17.
[10]王仕春.浅谈城市规划对轨道交通建设的影响[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3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