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策略

发表时间:2021/7/28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7月   作者:王芳
[导读] 语文的工具性特点决定了不管是在哪个阶段,语文学科都来是其他学科的基础。而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无疑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学生年级的不断深入,阅读理解能力也相应地要求提高。特别是到了初中高中,习作能力和理解能力越来越重要,二者水平的高低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密不可分。到了小学高年级,老师如果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紧密结合,两者互相促进,那么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肯定能会有质的飞跃,从而带来语文能力的提高。

王芳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赵场街道普安小学
【摘要】语文的工具性特点决定了不管是在哪个阶段,语文学科都来是其他学科的基础。而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无疑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学生年级的不断深入,阅读理解能力也相应地要求提高。特别是到了初中高中,习作能力和理解能力越来越重要,二者水平的高低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密不可分。到了小学高年级,老师如果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紧密结合,两者互相促进,那么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肯定能会有质的飞跃,从而带来语文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1)07-103-01

        语文是所有学科学习的基础,而学生的阅读、学习、写作等习惯又都是从小学开始的。其中起着基石作用的便是阅读,所以,在教学当中,定是要把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每个人的学习习惯和性格都不同,因此教师一定要因材施教,在充分掌握学生兴趣特点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从而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由自身感受写读后感
        学生在读完一本书或文章时,对于书中作者讲述的内容或情感深有体会,从而写文章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对作品的感觉,这便是读后感。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一篇文章或书籍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好的印象,乐于去写读后感[1]。例如,在教学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时,老师可以先读,再让学生跟读,使学生对这篇诗歌有一个初步的印象。随后按顺序让学生分组朗诵,这时,学生对诗歌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然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句段标注记号,再写一下自己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即为什么会认为这句话很好。经过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对整篇文章的背景、语段等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学生从中体会到红军艰苦奋斗,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学生自己的理解和老师的讲解一融合,必能对整篇文章的把握更深一层。最后,再分组让学生两两讨论自己对于整篇文章的理解和看法。在课后,老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以前读过的同题材诗歌或者同作者诗歌,来看看这篇文章好在哪里,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地方,以及我们应该从中体会到怎样的情感价值。对比思考之后趁热练笔,联系生活实际完成一篇读后感,把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也推动了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二、与自身真实体验结合写日记
        记录每天发生的事情,以及自己对于这件事情的感受和看法,简称为日记。而日记要写什么是学生要考虑的。好的日记不是详细地记录一日三餐,也不是靠想象力发挥,而是学生对于生活中发生的意外或者平凡的事,自身的看法和感受,以及可以从中学到的东西。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就是:将学生在阅读中的体会和看法带到生活中来,促进学生对生活的领悟。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老师也可以要求学生随身带一个小本子,对一些随时发生的事,及时写下自己的看法。这样的话,在以后的学习中,才能更好地融入生活。其实,整个语文学习都不能脱离生活,必须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受语文、发掘语文、融入语文,从而让语文变得更加的生动,更富有活力。


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文章感情,印象更深刻,也是语文教学的要求。因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实践,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感情[2]。比如,我们在学习《钓鱼的启示》一文时,抓住关键词来进行讲解。比如描写鱼上钩时的动词:挣扎、抖动、跳跃等,以及作者父亲心中相似的感情的词语。在学习完这篇文章之后,老师就可以布置一个实践作业:和爸爸去钓鱼。相信在学习完这篇文章之后,学生对于钓鱼的兴趣是很高的。而钓鱼过程中的困难、鱼上钩的乐趣必然促使学生有深层的体会。老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亲身体验过之后,把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和在文章中的理解结合起来,写一篇日记。这样的话,在一定程度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定能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阅读写作的兴趣,最终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在相同中找不同尽信书,不如无书。
        如果学生只是简单浅薄地理解文章表面的意思,不深入挖掘理解背后蕴含的情感,那这篇文章的教学无疑是失败的、学生的学习也不是完整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改编式写作”。在学习完一篇文章之后,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和思考中进行改写,这样的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地活跃。其实,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思想的领悟和描写方式的挖掘并不是很难的,难的是对这种思想感情的运用和新意改写。例如,在学习《北京的春节》这篇文章时,文中有一段是对春节食物和燃放爆竹的描写,而这些内容对学生无疑是有一定吸引力的。但是中国各地的春节习俗是不一样的,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家乡的春节习俗,对这篇文章进行改编。这样,学生也就对作者表达的感情有了更深的理解和领悟。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事物的理解是不同的,思想也是有各自的特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文章,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对这篇文章进行改写。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对这篇文章有更深的理解;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写作和阅读的兴趣,更加地热爱语文。
        四、在借鉴中创新
        想要达到读写的高度融合,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深入体会好词好句,并对其进行模仿。教师模仿是学习写作的一种比较基础的方法,也是比较重要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好词好句进行深入的剖析,使学生明白这句话好在哪儿,有哪些技巧,从而再进行合理的模仿。例如,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作者主要描写鲁迅先生对她的良好引导作用以及自己对他的尊敬、爱戴及缅怀之情。文章中用词细腻,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学习完这篇文章,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选择生活中令自己敬爱的人进行一段这样的模仿,并且写出他对自己的影响。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对身边的人和事物有更深的了解,而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就有了更多的写作素材,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在教学写作时,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有较强的把控,利用学生的身心特点来引导他们的写作。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以及思维活跃的提高。此外,还要多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实践,在生活中发现语文,挖掘素材,学活语文,把课内阅读和课外写作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覃可霖.试论写作思维与写作技巧的关系[N].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15-16.
[2]宋丽芹.语文写作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写作技巧[J].中华少年,2016(4):1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