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44092319761009xxxx
摘要: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大型工程施工现场得到了广泛应用。现阶段,大部分建筑都在采用混凝土结构,其在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会产生一定的变形、裂缝和地基沉降,从而对整体施工质量造成一定的危害。将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可以合理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施工质量,对建筑业的稳定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关键词:后浇带;建筑施工;技术分析
引言
我国的建筑业正在蓬勃发展,在这个关键时刻,要密切注意工程质量,积极解决各种建筑问题。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收缩通常是带状结构,因此主管道结构之间的固定不同,施工技术由于其明显的优势和良好的应用效果而在许多项目中非常受欢迎。对于建筑公司,确保施工质量对所有工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为了减少后浇带施工中常见的缺陷并优化建筑物的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有效性是每个工程师都必须深入研究的问题。根据后浇带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因素、气候因素和建筑特点,建立全面科学的施工技术方案,严格执行施工程序和施工技术及施工质量标准,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1后浇带的定义
根据国家的标准,后浇带的具体定义是:为适应环境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结构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影响,在梁、板(包括基础底板)、墙等结构中预留的具有一定宽度且经过一定时间后再浇筑的混凝土带。后浇带的设置应遵循"抗防兼备,以防为主"的设计原则。因为普通混凝土存在开裂问题,设置后浇缝的目的就是将大部分的约束应力释放,然后用膨胀混凝土填缝以抗衡残余应力。后浇带根据功能和设置部位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沉降后浇带、温度后浇带以及伸缩后浇带。
2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作用
在房屋建筑过程中,混凝土结构由于内部和外部之间的温差,容易产生裂缝,后浇带施工技术的重要作用是提高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避免开裂。通常,后浇带技术针对特定应用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后浇带的沉降区。在建造摩天大楼的过程中,使用后浇带技术可以将组合房屋结构与高层建筑分开,从而使高层建筑随后可以有一定的沉降量。第二个是后浇带的温度区,通过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浇筑后使用该区的温度区,可以有效地防止混凝土开裂,有效地增加混凝土的延伸度,这是由混凝土的温差引起的。第三是后浇带的弹性带,可以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的凝固和收缩而造成的整个建筑物的残余应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工程的稳定性。
3后浇带技术类型
后浇带技术关键是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预埋建筑物的临时变形缝和独特变形缝,其与地基结构和沉降密切相关。在具体建设项目的施工中,结合实际的施工规程,对浇筑区的沉降进行预留,然后根据混凝土的填充量,消除变形缝和变形问题,完成整个建筑结构。在具体应用中,根据后浇带的设置效果,可分为防止内部拉应力影响的温度后浇带、合理预防和控制发展变形的收缩后浇带及避免和防止沉降差的沉降后浇带。
4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设置原则
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后浇带技术有利于减少由于温度应力造成的沉降差以及由温差导致的混凝土裂缝。因此,在利用后浇带技术施工期间,工作人员需重视以下问题,以确保后浇带技术能发挥出最大作用。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需秉承“抗、放”兼备,且以“放”为主的基本原则。所谓“抗”,指的是确保温度应力能维持在稳定水平,达到相互平衡,主要体现在实际施工期间能利用混凝土填补裂缝空隙,采取浇筑等方式及时解决施工问题。例如,施工结束一段时间后,建筑结构表面会出现一些裂缝,此时需要采用具有膨胀作用的混凝土浇筑缝隙,确保结构表面光滑平整,提高建筑结构稳定性能。所谓“放”,指的是在实施后浇带技术期间,工作人员通过提前观察周边环境及温度,选择与实际情况相匹配的施工措施,确保混凝土的稳定性符合标准,尽可能避免出现混凝土裂缝等现象。
例如,施工开始前,工作人员通过收集天气预报等气温数据,确保后浇带施工能在低温状态下进行。这种措施有利于混凝土及时收缩,降低后续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概率。设置后浇带时,需以实际情况为基础,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措施,以确保后浇带功能发挥到极致。在建筑施工中较为常见的后浇带形式有“收缩带、沉降带”,二者之间有所区别,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选择,以此解决裙房与高层建筑之间由于沉降产生的差距。选择后浇带时应以实际建筑结构为基础,对建筑的参数及设计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避免由于后浇带选择不正确而引起负面影响。
5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分析
5.1后浇带材料上的选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后浇带本身的质量对其将来能发挥的作用的影响非常之大,进而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也有着重大的影响,故而后浇带的材料的选择必须有着严谨的考量与完善的准备,这需要施工团队付出足够的重视。在材料的选取上,应首先以质量为最基本的要求,而后在考虑成本问题。在进行后浇带的施工工程之前,应首先做好建筑主体结构中的预留缝隙的清洁工作,使后浇带的浇灌位置保持高度的清洁度。另外,还要确保施工位置的残留水分得到全面完整的清除。施工团队在选择后浇带混凝土的材料选择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材,重视材料的特性和长处。通常情况下,应选择膨胀能力强,无收缩性的混凝土。在之后的具体振捣过程之中,施工团队还需要向其中添加一定量的减水剂,以抑制其中的含水量,使混凝土的紧密型得到进一步提高。这一步骤能够有效防范施工前后混凝土发生的膨胀与收缩效应,使得整体建筑结构的总体质量得到保证。
5.2控制断面和浇筑时间
在施工图设计中,应合理防止主体工程后浇带出现纵缝横断面,充分保证横断面设计方案与混凝土横断面设计的一致性。避免高层建筑结构中高层建筑的变形,预防建筑中产生直缝现象。在建筑工程中,通常采用三种后浇带截面类型:①竖向接缝,主体工程的壁厚必须设置在较小范围内。②结构墙面的厚度必须设置在0.3m~0.6m之间。③沟槽接缝,必须设置为大于0.6m的厚度,需要对接缝表面进行处理和清理,以提高混凝土的融合度。
5.3对后浇带断面与浇筑顺序进行严格的控制
在设计建筑后浇带图纸时,为了做好直缝断面的良好控制,需要确保后浇带断面符合混凝土断面要求。通常情况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成平直缝、阶梯缝或者齐口缝,所谓平直缝是不超过0.3m的厚度的主体结构墙体板面,阶梯缝是0.3m~0.6m的厚度的主体结构墙体板面厚度,齐口缝是0.6m以上的主体结构。在浇筑完后浇带后需要冲洗连接面,将混凝土结构的结合程度提高,同时管理人员要严格控制浇筑时间。通常建筑工程需要至少两个月时间才能完成混凝土浇筑作业,后浇带施工可以穿插完成。建筑主体在任何时间都可能出现不均匀沉降,而裙楼通常会在主体结构不均匀沉降后再发生不均匀沉降,所以后浇带浇筑作业要在建筑主体和裙楼完全沉降后方可浇筑。
结束语
总之,在住宅建设项目中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时,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从混凝土材料的选择,浇筑过程的检查到浇筑后各种重要工艺参数的制定。浇筑区的建设必须有合理的计划和准备。在细节方面,应注意支撑模板技术和垂直施工缝的浇筑技术,以确保在房屋建筑项目中安全使用后浇带技术。
参考文献:
[1]张亮.基于后浇带的建筑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15):29-30.
[2]代宝.建筑施工后浇带的功能与施工技术分析[J].门窗,2019(03):66+69.
[3]王鸿玲.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J].民营科技,2018(12):146.
[4]赵利芳.高层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J].居业,2018(10):130+132.
[5]马勇.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分析[J].居舍,2018(2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