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郭时婷

发表时间:2021/7/28   来源:《青少年导刊》2021年第5期   作者:郭时婷
[导读] 初中历史课应该肩负起以祖国的文明史来教育青少年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使命,激起他们为振兴中华而奋发拼搏的爱国热忱,树立维护祖国的尊严、振兴中华的决心和信心。

河北邯郸市邯山区明志学校  郭时婷

【摘要】初中历史课应该肩负起以祖国的文明史来教育青少年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使命,激起他们为振兴中华而奋发拼搏的爱国热忱,树立维护祖国的尊严、振兴中华的决心和信心。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无限热爱的一种崇高思想感情。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国魂”,也是全国人民对祖国产生向心力、凝聚力、创造力的源泉。历史学科的教材中,渗透着大量思想教育因素,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优势,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21世纪是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世界各国被广泛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除了经济全球化,随之而来的还有世界各国、各群体之间思想文化的大碰撞、大交融。同时,20世纪流行的思想糟粕也开始出现在各类社会思想文化活动中,如虚无主义、享乐主义、无政府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等,这些早已经被各国人文学者广泛批判的错误观念,借助互联网的匿名性、便利性,不断渗透在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中。在初中历史学习中,学生会形成唯物史观,掌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朴素的思想观察视角。佐以史料的证明,学生才能够有效提升对各种意识形态的辨识力,形成中华民族独特的家国情怀与爱国主义。
        此外,初中生处在青春期,这是身份认同确立的关键时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不均衡让学生很容易受到网络软件中思想糟粕的侵害,甚至走上偏激、叛逆的弯路。这要求初中历史教师积极发掘课堂教学中的育人线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可持续发展。爱国主义作为现代人身份认同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注意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情感态度,细心引导,避免学生受到糟粕思想的误导。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一)历史故事——让爱国主义教育“活”起来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五千年的积淀,诞生了一个个婉转动人的历史故事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因此,教师在对教材中史料的处理上,应充分发掘史料中隐藏的历史故事,根据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有机地在历史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四大发明的故事,四大发明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不仅仅影响了我国的历史发展,更是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轨迹。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铁器、牛耕、中医、丝绸、陶瓷……无一不是我国古代技术水平高度发达的例证。通过教师的讲述,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得到明显增强。为了让学生深刻地体会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艰难和曲折,教师向学生讲述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及高尚的民族气节深深地打动了学生,学生在感叹安稳生活来之不易的同时,也在心中埋下了“坚决维护祖国统一”的种子,心中的爱国之火熊熊燃烧。



        (二)信息技术——回到历史现场
        当前,信息设备已成为中小学课堂的标准配置,教师要积极利用这一便利条件,带学生“回到”历史事件发生的“现场”。教师通过影视资料向学生展示史料,让学生在多来源信息中验证历史知识的同时,能有效深化历史课程的学习。
        例如,在讲到圆明园时,教师先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了圆明园最初面貌的影像与图片,然后展示被列强洗劫、焚烧后的图片,学生在强烈的感官刺激中体会到清政府的腐败与屈辱。借助信息资源的灵活性,教师成功地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感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联系时事——激发学习兴趣
        历史故事曲折动人,但是终究离学生还有一定距离,如果教师一味按照教学大纲推进教学进度,学生就有可能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进而导致渗透其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无法有效进行。教师需要充分借助社会热点话题进行课堂导入,让学生好学、乐学,进而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
        例如,在讲授“鸦片战争”“虎门销烟”的内容时,教师借助近几年明星吸毒事件导入课堂,让学生认识到毒品的危害,并与教师剖析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发展和结果。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习效率明显提高。为了深化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爱国之情,在单元结束时播放李小龙主演的电影《精武门》的片段,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国家迅速发展的相关视频。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能够体会到祖国在近代受到的屈辱,观察到祖国在现代的崛起,在强烈的情感震撼中完成近代史的学习,同时形成爱国思想。
        (四)联系国际——树立家国情怀
        有的初中历史教师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会在课堂上播放纪录片,但是由于纪录片叙事手法的特殊性,其内容往往较为枯燥乏味,学生不会认真观看,这就对教育资源造成了浪费。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历史教师可将国内外的历史纪录片按照相同主题综合起来,让学生在国内外差异中体会到中国的与众不同,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例如,教师将介绍叙利亚的纪录片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看到当前依然有国家没有实现和平与安定,人民生活在战争、贫穷、疾病的摧残中。教师看到学生对这一题材很感兴趣,于是在第二天安排学生观看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纪录片,让学生意识到如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来之不易,进而使其对伟大的祖国产生感激之情。
        三、结语
        中学生是我国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所以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必不可少。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只有青少年的思想强大和情感坚定,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才能不断增强历史责任和爱国意识,能够在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愿意和主动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龙布加.论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284.
[2]缪世娟.历史课堂的爱国主义教育不可或缺忧患意识——以一堂初中历史抗战课的教学为例[J].才智,2016(19):165.
[3]贡保才让.浅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2):278-2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