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7/28   来源:《青少年导刊》2021年第5期   作者:刘国庆
[导读] 核心素养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既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要注重学生德智体三方的全面发展,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全方位整合,充分体现出新时代的核心素养教育。

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   刘国庆

【摘要】核心素养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既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要注重学生德智体三方的全面发展,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全方位整合,充分体现出新时代的核心素养教育。基于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转变教学体系、完善教学内容,找出当下体育教学存在的不足,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注重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的传递,借助于思维、理解以及感悟,全方位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基础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等意义重大。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传统的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比如教育理念不能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教学方式不够科学合理、教学资源不够丰富多样,因此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通过查阅资料与共同探讨解决相关问题。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据新课改倡导的教育理念,结合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持续学习基础文化知识,提高教学基本技能,发展个人综合素养,提高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等,更好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更好实现体育教学的相关目标,有效提高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益。
        一、重视体育知识的教学,促进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发展
        体育的理论知识是教授实践体育技能的基础。只有学习了体育理论知识后,体育实践技能的教学才能顺利进行,体育理论知识与学生文化基础的发展息息相关。例如,在向学生教授体育教学的理论知识时,教师可以将教学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结合多媒体教学方法与体育教学视频一起进行的室内学习。直观地说明体育理论知识和训练学科的要求,并允许学生观察体育。训练技巧的片段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运动的理论知识和术语,并扩展他们的运动知识。另一类是,教师在教学时,重复第一节课的理论知识,规则和技能,并向学生展示,然后学生可以自由活动。通过练习,学生可以测试所学的实践理论知识,加深他们对体育知识的理解,并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体育文化素养和健康实践的机会。
        二、改变教学策略,增强趣味性教学
        首先,需要对课堂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在长期不变的运动项目、教学章程下,对于正处于好动、爱玩的学生来说,是十分枯燥无味的,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丧失对课堂的学习活力,那么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也难有成效,教学目的也难以达标。所以,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课余活动的喜好进行实时调查,比如多人接力、花式跳绳等游戏,并结合适当地奖惩措施,对在课堂进行活动的获得第一名的学生奖予学习用品,那将会大大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并且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教师还能够结合地方文化、民族特色来增加教学的内容,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比如说机具民族特色的丢沙包,还能够带领学生参与设计沙包的外观,用亲手设计的沙包开展运动,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增强其文化素养。



        三、利用示范教学,增强体育技能
        所谓的体育技能技巧,其实是指一个人对体育运动知识的应用以及掌握程度,了解到的体育知识越多,应用以及掌握这些知识的能力就越强,获得较强的体育技能。而在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中,规范学生群体的体育技能技巧是绝不可忽略的关键点。提升学生群体的体育技能不仅仅可以提升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自身的体育意识。中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快速阶段,然而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却较为低下,他们对周遭环境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意识不到哪些行为是有害的、是不安全的,而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他们受到伤害,教师应当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体育技能与技巧,使其拥有在日常活动中保护自己安全的能力。因此,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程度,为他们做好正确动作的示范,对出现问题的学生要给予进一步引导和及时纠正,同时,在开展体育动作讲解与示范时要合理分配学生群体的站位,确保每个人都可以看到正确的动作示范。
        例如,在组织学生开展沙坑跳远运动时,体育教师应当先带领学生反复练习蛙跳、跳高等基本动作和熟悉跳远的理论知识,才可以继续后续的沙坑跳远练习,而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动作要领,教师应当进行标准动作示范,对一些难度较大或者需要格外注意的动作要点上,要进行重复多次的讲解,以此加深学生的理论知识印象。在确保所有学生都掌握了正确运动动作后,可组织学生开始小组沙坑跳远,观察学生群体的跳远情况,对他们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指导与纠正,从而提升学生群体体育技能方面的掌握能力。
        四、建立运动体会的教学形式
        教学形式设计是弥补学生身体素质和能力差异、培养体育情感和品格的关键内容。针对传统教育教学形式的单一性,教师要激发和引导学生体育运动体会,以教学形式促进学生的反思,增强运动体会,有助于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学习兴趣的养成。例如,在田径项目的教学中,面对多数学生不主动练习的情况,教师要采取差异化教学,以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兴趣为参考,对其进行分层,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主观想法和运动能力做分层指导。在这样的田径教学中学生之间会有一定的竞争意识,并且每个学生的进步都能获得体现,可以提高运动感受,而在田径练习中学生的自信心、体育精神也会有所提升。同时在教学形式的优化上还需要教师深入到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加以引导、鼓励、激发和保护,使学生能够投入到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做反思和总结。学生虽然喜欢体育课程,但是在这种喜欢是建立在娱乐的基础之上,教师要利用这种喜欢,在教学形式上将学生的这种浅层认识进行延伸,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不仅仅限于以上几种,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中总结经验,将体育核心素养逐步贯彻于体育教学始末,使学生在中中小学阶段养成良好体育学科素养。最终,使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体育训练,养成终身锻炼、健康第一的正确体育观。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究[J].姜英花.西部素质教育.2018(17)
[2]基于核心素养视觉下的中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策略分析[J].江瑛.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8(04)
[3]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整合课程教学单元的设计探究[J].田迷,刘留.辽宁体育科技.2017(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