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义务教育贫困家庭家校合作教育初探—以青岛市即墨区移风店镇为例

发表时间:2021/7/28   来源:《青少年导刊》2021年第5期   作者:王飞
[导读] 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剧,贫困儿童作为乡村受教育者的特殊群体,所产生的问题日甚一日。这些儿童由于其父母或无生活来源,或忙于生计,缺乏家庭照顾与监护,身心发展缺乏家庭教育的关怀,人身安全也得不到保证,导致义务教育难以高质量完成,为此,学校在社会经济转型与教育转型发展的关键时刻,应该加大对贫困儿童的关爱力度,拓宽对贫困儿童的帮扶渠道,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青岛市即墨区移风店镇中心小学  王飞

摘要: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剧,贫困儿童作为乡村受教育者的特殊群体,所产生的问题日甚一日。这些儿童由于其父母或无生活来源,或忙于生计,缺乏家庭照顾与监护,身心发展缺乏家庭教育的关怀,人身安全也得不到保证,导致义务教育难以高质量完成,为此,学校在社会经济转型与教育转型发展的关键时刻,应该加大对贫困儿童的关爱力度,拓宽对贫困儿童的帮扶渠道,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关键词:留守儿童;家校共育;学生成长
        移风店镇目前共有三个省定贫困村分别为道头村,韩家庄村,泉庄村。四个青岛市经济薄弱村庄分别为肖兰家庄村分别为后吕戈庄村,矫家庄村,七级西北村。贫困村庄分散但贫困儿童比较集中,因此分析辖区贫弱村庄学生家庭情况,立足中小学校特点,精心研判制定详细的帮扶计划,营造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就显得格外重要。面对复杂的形式,就要求教育工作者积极稳妥解决目前贫弱村庄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提高责任意识,高质量抓好落实工作。
        1.担起责任。贫困儿童的成长离不开学校,校长作为学校第一责任人,其担负的责任不言而喻。为此,应该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相关中小学校长为组员的帮扶领导小组,加强对抚贫工作的统一领导。同时各学校成立由级部主任和班主任负责的帮扶小组,细化责任,将帮扶工作落实到人,压实对贫困学生的学习教育及生活教育的帮扶责任,细化对贫困学生的教育管理及后续跟踪工作,确保关爱贫困学生活动顺利开展。
        2.形成共识。将关爱“贫困学生”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贫困不仅是物质匮乏,还会对儿童认知、情感、意志品质及行为发展产生重要影响[1]。因此,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在团、队生活中给予“贫困学生”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营造了关爱贫困学生的良好氛围,尊重“贫困学生”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二、量身定制方案,形成专门家校合作机制。
        1.制定实施方案。建立贫困档案, 做到一人一卡,建档立卡,在档案中落实父母姓名、记录贫困原因、留下联系电话,便于老师与家长联系沟通、形成家校合力。加大对贫困学生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全方位关注贫困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强与贫困学生监护人的沟通的交流,深入调研家庭特点,面对面指导好家庭教育,共同形成以贫困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2.安排家访工作。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知晓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同时在生活及心理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疏导。举行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讲座,开设家长大课堂,开展家长面对面活动,向家长汇报学校的工作情况,倾听家长困惑,指导家庭教育,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水平。
        3.增设心理辅导。困境家庭儿童的自卑感主要表现在厌学,对教师和同学持有抵触情绪,人际关系较差,参加学校和社会的帮扶活动有消极情绪,自我评价过低,内心恐惧,性格孤僻等[2]。因此就应该对儿童加强心理疏导,促进学生人格完善和心理健康,减轻学生因为贫困帽子所造成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自我调节、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三、创新教育形式,拓宽帮扶渠道。
        1.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贫困学生机制。


对每名贫困学生配备帮扶教师,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贫困学生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学生及家长谈心,随时掌握贫困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爱心家长”,让贫困学生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
        2.实行“贫困学生”优先原则。对贫困生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参加。为贫困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定期和不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班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贫困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自信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3.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学校应该积极协调联合镇团委、民政办、关工委等部门通过“微尘公益基金”、“春蕾女童”、 “爱心人士帮扶”“二免一补”等活动,为学生提供经济上的援助。给予学生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帮助,决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贫困而辍学。
        四、提高贫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1.帮助学生明确人生理想。帮扶教师应该帮助贫困学生敢于正视自身现状,制定属于自己的切实可行的计划并按部就班的完成到底,享受到目标完成的成就感。同时,帮扶教师还有教育贫困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升自己行为的自觉性。
        2.帮助学生时刻进行反省和深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思想是处于动态变化的,通过有规律性的进行反省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自己目标的完成情况,更能养成调节自己行的良好习惯。贫困学生应该在班主任、帮扶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书面记录的形式进行“吾日三省”。时时刻刻能够对照自己在行为思想、学习、生活,方面的不足。
        贫困学生是特殊儿童中的重要群体,对学校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教育工作者应该本着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贫弱村庄贫困学生问题,力争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原则,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邵笑笑. 贫困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研究综述[J]. 中华少年, 2018(1).
2.翟琦. 学校贫困家庭儿童自卑心理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