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信息碎片化”,专注“整本书”阅读

发表时间:2021/7/28   来源:《青少年导刊》2021年第5期   作者:郑家锋
[导读] 随着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和传播媒介的更新迭代,纷繁冗杂的信息时时刻刻包围着我们,刺激着我们的大脑,使得我们看似毫不费力地从形形色色的图像、图片和短小的文段中获取了大量信息,却没有意识到这实际上是“信息碎片化”所营造出的假象。

广东仲元中学   郑家锋

        随着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和传播媒介的更新迭代,纷繁冗杂的信息时时刻刻包围着我们,刺激着我们的大脑,使得我们看似毫不费力地从形形色色的图像、图片和短小的文段中获取了大量信息,却没有意识到这实际上是“信息碎片化”所营造出的假象。
        碎片化的信息指的是在信息洪流荡涤过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只会让我们的大脑和精神感到疲惫不堪的肤浅、泛娱乐化、不促进思考的信息。换言之,“信息碎片化”使得我们在扩大信息广度的同时放弃了思维的深度。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集声音和图像于一体化的视频甚至是节奏更快的短视频去获取信息,这使得我们的眼睛、耳朵和鼻子甚至每一个感知器官每分每秒都在接受信息并直接反馈给大脑,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需要对信息进行筛选、判断、思考。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人是有惰性的,人的思维同样如此。当我们面对着有声有色、直观易懂的视频时,思维的时间和空间便会被声音、画面完全挤占,更不要说思维的专注度了,于是“视频”诱导思想这一现象便产生了。这种情况让我们在思维深度上难以深挖下去,大多停留在表层。
        因此,我们应在扩大信息广度的同时,延申思维的深度。此时“整本书阅读”就非常有必要。



        整本书阅读,首先意味着“修身养性”。拿一本书,坐在书桌前静下心来阅读,不仅能涵养性情,还能激发我们思维的活力。“整本书阅读”会让你在无意之中忽略作用不大的信息,进而专注于整本书主旨立意的探索、章节与章节间的逻辑乃至文段与文段间的联系。
        我曾有幸拜读过宋鸿兵先生的《货币战争》,本书的优秀之处在于,他并不只是作为一个叙述者单纯罗列历史上的经济、金融事件,而是在叙述过程中加入自己独到的见解,条分缕析,将整个事件的原理机制讲得透彻明白,不仅带着读者一同回顾了重要历史事件,同时还畅谈了中国经济该如何应对以谋求更好的发展。在阅读过程中,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逻辑框架是如何一步步搭建的、思维深度是如何一步步延申的。
        个人的生活经历和人生经验是有限的,因而我们理所应当从外界获取各类信息。但需要注意的是,“碎片化信息”带来的更多是信息的广度,不是思维的深度。而过于平面化的信息会让我们的辨识力和思考度日益匮乏,同时,学会在纷杂的多元信息中提取出我们想要的,摒弃那些我们不需要的,有利于我们锻炼并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因此,我们倡导避免“信息碎片化”,专注于“整本书阅读”。
姓名:郑家锋
性别:男
学校:广东仲元中学
邮编:510000
籍贯:广东省广州市
学历:高中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