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梁毅

发表时间:2021/7/28   来源:《青少年导刊》2021年第5期   作者:梁毅
[导读]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在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其未来发展意义重大。语文学科凭借丰富的内容,能够有效促使学生形成批判意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庆市铁路中学校  梁毅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在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其未来发展意义重大。语文学科凭借丰富的内容,能够有效促使学生形成批判意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以阅读教学为主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包容学生的个性,通过有效提问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策略
        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理解,表达和写作能力的学科。课堂教学的模式主要以知识解释为基础,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需要加强课堂的提问,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最终达到教学的目的。
        一、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
        (一)提问缺乏针对性,难易不当
        提问缺乏针对性会给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带来很多方面的不利。首先,如果问的问题超纲了或者说需要思考比较长的时间,那么不但没有起到启发学生的目的,反而容易把自己给绕进去。其次提问太浅显的话,学生对照着教材就可以回答教师的问题,无法展开有效思考。
        (二)问题多,学生思考空间少
        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教学的环节都会问学生问题,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不但没有把握住课堂提问的问题质量,且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进行思考。学生要么是保持沉默,要么就是胡乱地进行应答,这样根本就起不到锻炼的效果。
        (三)重引导,学生思考缺乏深度
        此外,教师对于问题的提问技巧把握得都恰到好处,但是在对学生回答的点上却控制不好。主要是因为问题虽好,但是学生却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教师往往迫不及待地想跟学生解决,于是答案就由教师来提供,这样的现象会让学生感到非常困惑。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一)增强提问的牵引力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提升主要取决于课堂的提问。具有较强吸引力的课堂提问可以从整体参与的角度促进学生的思维,分析和讨论,并促进教学的过程。因此,根据课文的内容,教师应精心地设计一些具有较强牵引力的渐进性问题,以代替以前肤浅,琐碎和复杂的小问题,促使学生认真地听,积极地思考,分析思考,逐步在问题的指导下探索文本的内容和思想内涵。
        例如,在“故乡”这一堂课中,学生在静默阅读文字后,及时提出“故乡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问题,并指导学生进行针对性地阅读理解。在阅读时思考,找到问题的答案,并了解他们家乡的真正变化。然后,作者提出“故乡为什么发生了变化”,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学习,一起分析讨论原因,引出全文的主题,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思想内涵的理解。



        (二)加强提问的目的性
        有针对性的提问可以使学生明确问题的内容和提问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思考和分析,并掌握具体的知识要点。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程的重点,难点和可疑点设计一些针对性的问题,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同时掌握知识点。同时,为了加强提问的目的,教师应简明扼要,突出要点,直奔主题,使学生准确地理解问题,避免出现认知的错误。
        例如,在《石榴》这一课中,教师根据作者创作文章的意图以及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设计了一些针对性的问题,包括“作者为什么喜欢夏天”和“作者描述石榴的意图是什么”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地思考和分析,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喜欢夏天更喜欢石榴”的句子,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三)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带入一种仿若真实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分析问题并结合情境思考答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问题情境的创造,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使学生有效地思考,探索课文的内容。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来介绍与课程内容有关的视频和图片,并借助这些视觉元素来创建问题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堂上的讨论和学生的作业来创建问题的情境。
        例如,在讲解《最后一课》时,教师首先要求学生使用上课前的教学视频来预览课程的内容,然后结合学生上课前的预览所反馈的困难问题,即最后一课与平时的区别,创造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况分组合作探索,掌握《最后一课》的内容,找到难题的答案。
        (四)注意问题的开放性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的思维过于束缚,则学生容易坚持规则,思维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扩展。因此,教师应注意问题的开放性,设计更多的开放性问题,以促进学生多角度思考,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在设计开放式问题时,教师应充分结合课程的内容,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并与相关的课外内容联系起来。它们不应对学生的思维有太大的限制,也不应过于开放。学生可以通过在课堂内外结合自己的知识来找到答案,从而起到思维指导和知识巩固的作用。
        例如,在讲解《爱莲说》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内容以及当前社会的一些特征和价值观,设计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莲的精神品质可以与现实生活中的哪些人联系起来?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身边的生活经验和身边的人、事积极地思考,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把莲的精神与做人、做事结合起来,可以促进他们自身道德品质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教师牢牢把握提问艺术,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如此才能够使学生掌握更多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感悟人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刘通.有效提问:“课堂革命”的一个突破口——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26.
[2]廖晓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探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04):103-104.
[3]赵彩青.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分析[J].才智,2020(17):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