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建设过程质量管理

发表时间:2021/7/2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3期   作者:张孝娥
[导读] 摘要:保障房工程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实施以来,为众多中低收入群众解决了住房困难,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待改善的问题,比如选址偏远,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大群居带来社会隔离,设计不合理,建筑材料不达标,施工工艺不到位等。
        昭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云南省昭通市  657600
        摘要:保障房工程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实施以来,为众多中低收入群众解决了住房困难,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待改善的问题,比如选址偏远,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大群居带来社会隔离,设计不合理,建筑材料不达标,施工工艺不到位等。本文试图分析保障房建设过程中选址,设计,施工三个重要环节中容易影响项目质量的一些常见问题,并提出一些质量控制的建议策略,希望能引起保障房建设各参与方的重视,共同确保保障房质量,维护广大群众利益。
        关键词:保障房,质量管理,政府监管,项目建设
        1导言
        保障房工程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实施以来,为众多中低收入群众解决了住房困难,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选址偏远,生活配套设施不完善,大群居带来社会隔离,设计不合理,建筑材料不达标,施工工艺不到位等。这些问题,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也伤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本文试图分析保障房建设过程中选址,设计,施工三个重要环节中容易影响项目质量的一些常见问题,并提出一些质量控制的建议策略,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保障房建设各参与方的重视,增加认识,共同确保保障房质量,维护广大群众利益。
        2保障房选址现状分析和建议策略
        2.1 选址现状分析
        由于住房一旦建成就很难更改的特点,选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保障性住房选址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选址边缘化。
        保障性住房土地性质多为划拨用地,地方政府为了综合平衡城市的规划发展,最大化地实现城市建设用地商业开发和经济效益,很多保障房建设都会避开成熟的城市核心区,选址较为偏远,如,为老城区边缘或新城区及一些新开发的工业园区。过度的边缘化,会增加低收入人群的通勤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甚至影响他们的就业选择,给入住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严重影响其生活品质。某些极端边缘的选址,还可能让保障房沦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存在,造成建成后分配不出去,长时间闲置的问题存在。
        (2)配套设施不完善
        因保障房建设的公益性质,上级财政补助资金极其有限,造成很多保障房建设地方政府仅能全力完成主体建设,后期小区内部及周边配套基础设施因资金缺口大而无法完成,导致水、电、路、绿化等配套不完善,无法及时分配入住。再加之选址偏远,周围交通,医疗,教育,购物,绿化休闲等设施配套滞后,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品质。
        (3)带来空间分异现象
        保障房特别是建设体量较大的,多以集中式成片开发为主,中低收入居住群体的特性,容易带来不同收入群体的居住隔离和增大管理上的困难,不利于构建社会和谐。
        2.2保障房选址建议策略
        保障房选址需要综合考虑土地成本,城市规划建设发展,居住者就业和生活便捷等多重因素,故需慎重选择。
        (1)综合考虑城市规划发展
        选址要与城市规划结合,与城市建设与发展结合,结合城市规划发展的趋势为保障房建设选址,在土地成本与发展空间之间取得最优的平衡。
        (2)推动不同阶层混合居住
        政府可通过规划控制,让不同收入阶层以“大混居小聚居”的方式,混合居住,可以让城市和社区更丰富多元,增加不同阶层的融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商品建设中房配建部分保障房便是较好的途径。
        (3)考虑就业机会
        低收入者一般具有低学历低技能的特点,主要从事服务业和制造业工作,充分将保障房选址与当地制造业和服务业岗位分布及一些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相结合,就近提供工作岗位,将为低收入群体及产业发展共同带来便利,增加保障房的实用性,充分发挥保障房的社会效益。
        (4)以公共交通为导向
        保障房的选址,应结合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总体布局,尽可能靠近地铁或公交车站点附近,便捷的交通为居住者提供方便的同时尽可能节约出行成本。这也是当前低收入群体考虑是否申购保障房的重要因素。
        (5)有侧重的公共服务配套
        诸多公共配套服务中,低收入群体对于教育,医疗的需求最大,也最基本。因此在公共服务配套需要分期落实,或需要有所取舍时,应当优先保障教育和医疗资源。
        3 保障房设计质量现状分析和建议策略
        3.1 设计质量现状分析
        设计是工程项目的灵魂,是最容易引发蝴蝶效应的一环。现阶段保障房设计品质良莠不齐,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设计环节重视不够
        保障房项目设计容易被认为很简单,加之设计费用预算有限,导致设计资源投入不足,参与保障房设计的公司和人员思想不重视,积极性不够,责任心不强。其实越是小户型,越是项目总预算有限,精细的设计就越重要。居住舒适性,使用灵活性,长久适用性,建筑材料与施工工艺的经济性,甚至项目周期等,都可以一定程度上通过精细的设计加以扬长避短,使得整个项目得到优化,照顾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
        (2)设计不精细
        就具体的设计结果而言,很多户型结构布局不合理,要么不紧凑高效造成面积浪费,要么主要功能区缺失或尺寸不合理导致不利于使用,居住的舒适感低;采光通风不佳,甚至出现“黑房间”;噪音控制和保温节能不好;因面积较小,基本的功能分区不完善,同时,过度的面积控制,脱离地方保障群体家庭人口实际,致使需求降低分配不出去(比如:县、乡级40平米以下的公租房);多为毛坯交房,与最终装修使用效果有脱节,并带来浪费等问题。
        (3)“三边工程”导致设计深度不够
        有些地方为了追求保障房开工率,任务下达后,项目着急上马,使得很多保障房项目处于边测绘,边设计,边施工的状态,必然导致设计不能通盘考虑,深度不够,漏洞百出,并带来诸多返工,不经济,也给保障房留下质量隐患。
        3.2 保障房设计质量建议策略
        (1)提高对保障房设计环节的思想认识
        保障房在选址、建设资金投入、户型组合等方面常会面临一些客观限制,通过精细合理的设计,可以尽可能弥补短板,切实改善房屋的使用性能;也可以通过谨慎的选材,科学的布局,节约资源,降低造价,缩短工期。

因此,高度重视设计环节,在保障房质量控制过程至关重要。
        (2)择优选取设计单位
        优选设计单位就是要从源头上抓好设计质量,优秀的设计单位在技术资源、人员实力、设计理念、方法、质量意识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优势,这些优势将从源头确保项目质量。应当严格执行项目设计招标或EPC总承包招标,择优选择实力单位,重点把控保障房设计项目的户型组合、功能划区、空间流线组织、釆光通风、空间使用率等指标,确保项目设计最大程度的优化。
        (3)注重设计方案和施工图质量管理
        方案品质是设计质量的核心。好的设计方案,首先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范,例如日照时间,楼间距,覆盖率,绿化率等。其次,应当人性化精细化,例如各居住空间尺度适宜,功能分区合理,动线科学,增加空间重叠利用度以提高空间利用率,并让房屋的使用模式灵活可变,以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家庭结构的居住需求,延长使用寿命。再次,可注重被动节能设计,关注采光、通风、日照、遮阳、噪音控制等,提高房屋使用品质,降低运行能耗。施工图重要性不言而喻。严把施工图质量关,提高审图机构的质量责任感以及加强审图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建立施工图责任追责机制,加强图纸会审的质量,要求施工管理人员认真阅读施工图纸,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及时发现设计问题,与此同时监理方也应该积极参与图纸会审阶段的质量控制。建立甲方、监理方、施工方、设计方等信息沟通平台,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又能及时发现、解决质量问题。
        4 保障房施工质量现状分析和建议策略
        4.1 保障房施工质量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保障房建设规模扩大,施工质量问题也不断显现出来,有的地方保障房施工质量投诉率居高不下。
        (1)市场不规范,施工各参与人员质量意识较低
        建筑市场监管体系不够完善,市场秩序混乱,围标、串标、非法转包等乱象屡禁不止,阻碍了优秀的施工力量进入保障房建设过程。施工各参与方人员,例如一线作业人员,一线施工管理人员,监理人员等,质量意识低,都会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此外,政府有关部门重建设、轻管理,也导致公租房项目质量监管不到位。
        (2)工程材料有问题,埋下质量隐患
        工程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和构配件)是项目建设的物质基础,构成工程实体。若材料出现问题,那么项目质量将无法得到保障。实际项目中,由于一些利益关系,材料采购过程中以次充好现象频发,材料进场也未执行严格的报检程序。另外作业现场存在材料使用不当,保护不当等情况,都会影响到保障房工程质量。
        (3)施工管理不到位
        保障房项目的质量管理手段、施工组织方案、作业规范程度、工艺流程、施工组织设计执行情况等,都会影响到最终质量。常见问题是施工组织方案落后;质量管理混乱,未落实责任主体;必要的教育、培训缺失。
        (4)机械设备存在隐患
        用于工程项目的设备包括两类:构成项目实体的各类机械设备,如电梯、空调设备等;以及建设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如塔吊、钢筋弯曲机、搅拌锅等。很明显,机械设备本身质量的优劣,操作是否得当,维护保养是否正常,都将会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质量。据了解,施工现场存在机械设备以次充好,维护保养不到位,不能充分满足施工需求等问题。
        4.2 保障房施工质量建议策略
        (1)严控招投标行为,择优选取施工单位
        严格保障房招投标管理,防止建设单位规避招标,严禁围标、串标等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让优秀的施工主体能够进入保障房市场。强化过程管理,加强对参建人员的培训管理,专业技能知识与质量意识并重。重视进场教育和技术交底。强化落实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加强从业资质管理。
        (2)严格控制材料质量
        确保保障房工程质量的核心是材料的质量。加强施工材料源头监管,实地调研材料厂家。构建完善的材料质量保障体系,推行施工材料采购、运输、检查、使用岗位责任制,把好材料质量复检、试验关,禁止不合格材料进场。根据每种材料特点,选择适当的存储方式。按照材料使用说明,正确使用材料进行施工。
        (3)运用先进的施工管理方法
        完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使方案更加有针对性、可行性、科学性,并在施工中严格执行。推行样板先行制度。认真做好交底工作,把质量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监理单位、分包单位和供货单位等参建各方应当根据总进度计划要求编制各自的工作计划。加强质量巡检制度,特别是隐蔽工程,做好质量预防控制;对重要部位、关键工序进行重点监控。
        (4)细节控制,狠抓分项工程验收
        应当注重过程中的细节管理。抓好工序及重点部位的检查验收。加强过程中的签证程序管理,未及时检验签证的,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5)加大检查力度,严格执行三级检查制度
        施工现场一定要坚持三级检查,包括自检、互检、他检。此外,建设单位也应当不定期的对工程质量进行抽查,以确保施工各个工序顺利完成。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保障房工程的质量好坏直接关乎广大基层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于社会稳定和谐,政府监管部门和各参建方都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在保障房建设的选址,设计,施工等各环节,切实做好本职工作,确保工程质量,维护群众的利益。
        参考文献
        [1]顾靖.保障房建设过程质量控制与政府监管机制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4:1-71.
        [2]刘锐.公租房项目全寿命周期质量管理与施工质量预警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5:1-74.
        [3]吴倩倩.保障性住房建设期质量监管研宄[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8:1-99.
        [4]孙雷明.保障性住房项目质量与进度管理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14:1-44.
        [5]陈杰.论保障性住房的政府质置监管体系优化[D].南京:东南大学,2018:1-110.
        [6]王飞.中国保障房建设质量管理研究[J].建筑设计管理,2014(12):21-23.
        [7]吕少华.对小户型保障性住房设计的探讨[J].城市探索,2011(06):28-29.
        作者简介:(姓名:张孝娥;性别:女,民族:汉,籍贯:云南昭通,出生年月:1982年6月,学历:本科,职称:工程师,工作单位:昭通市住建局,研究方向:住房保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