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13013119840920xxxx
摘要:在现代经济中会中,建筑行业不仅成为我国的支柱行业,也成为是一个高产能、高耗能行业。在国际上,绿色建筑从 21世纪初,开始逐步走向了蓬勃发展时期,其内涵和延伸在近十年都有了极大的增长。我国绿色建筑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起步较晚并且发展不足,大众对“绿色”理念虽有所认知,但未深入人心。本文首先阐述了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关理论,并根据现状总结出了几点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绿色建筑;工程管理;问题对策
1 绿色建筑理论
1.1 绿色建筑的定义
早在世纪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就把生态学和建筑学两词合并为,首次提出了名的“生态建筑”的概念。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协会将绿色建筑定义为能够有效利用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室内空气以及周围环境的建筑物。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认为在项目选址、蓝图规划、施工进程、运营保养、后期维护、项目翻新和拆除的整个生命周期始终保持环境和资源效率的建筑可以被称作绿色建筑。在我国发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中规定:在全寿命周期内能够最大程度地节约能源、用地、水资源和材料等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危害且为人类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活动空间的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物,即为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可以被理解为有“生命”的建筑或者是可持续建筑,因此又可以被称为“生态建筑”。换言之,在前期的工程设计和后续施工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工程项目其所处环境中的光,风,热等自然能源,通过合理科学技术整合利用,最大程度地避免能源不必要的消耗和对现有环境造成污染。绿色建筑具有环保,舒适且可持续的优势,能够在人、建筑本身和自然环境之间创造和谐并使之有机共存。绿色建筑行业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基础设施、设计与制造、管理等多方面。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绿色建筑的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通俗说,所谓“绿色建筑”,就是资源有效利用的建筑,简单地说就是绿化要好,符合生态发展要求,并且要尽量用绿色资源和循环再生资源。其实,绿色住宅是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高科技应用、崇尚健康自然的生活,是以住宅的物质、技术层面为依托的精神层面,而绝不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种几棵绿树、栽几块草坪和挖个水池所能代表的。绿色建筑以实现低碳为目的,减少能源消耗、减少废物、减少依赖汽车、降低淡水消耗、降低材料及资源使用、处理及保留雨水用以补充地下水、恢复自然环境,在不损害基本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使建筑空间环境得以长时期满足人类健康地从事社会和经济活动的需要,通常又被称作生态可持续性建筑。绿色建筑包括建筑寿命的每一阶段:例如,下游的运营管理、中游的修筑工作和上游的科学技术。基于循环经济理论,这些产业逐步构成了与绿色建筑相关的完善产业链。在这个行业中,商业活动不断重复,主要催化剂为商业利益,产业链中的商业行为不断重复,以优化环境、资源以及经济收益。
1.2 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与建筑及环境的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包括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而将绿色建筑的内涵归纳为四点:一是绿色建筑强调生活的健康、舒适以及安全。我们所强调的节能,并不是以牺牲人们的舒适度为前提,而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转变能源利用方式。二是绿色建筑应适用于所有的建筑。绿色建筑不仅仅是指我们的住宅,而是包括所有的建筑体系。因而,我们衡量一栋建筑是否绿色,与他的建筑类型是无关的。三是绿色建筑应充分高效利用各种资源。从建材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回收,建筑的产生至拆除整个生命历程,都应体现出高效利用资源,包括能源、土地、水资源和材料。为实现建筑整体性能的提高,往往要加大建筑生产初期的成本投资。据调查统计,建筑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利用等占初期成本投资,却能节约长期运行成本。因此,在整个建筑全寿命周期历程中增加有限的初期成本投资,能大大降低建筑全生命周期总成本,节约长期运行费用,取得明显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四是绿色建筑应对环境影响值最小。绿色建筑应对环境影响值最小。绿色建筑很好的融入到了周围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创造了友好和谐的室外空间以及健康舒适的室内空间,而传统建筑则消耗了大量资源,并排放建筑垃圾,造成了巨大环境污染。
2 绿色建筑工程的管理问题
如今,在各方面的宣传下,环境保护问题早已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现在人们将绿色环保问题与城市建筑问题相结合,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人们注重健康,绿色工程是非常必要的。绿色建筑项目为人们提供了更加环保健康的生活环境,受到了人们的好评。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和满意度的提高是政府努力的方向,也是绿色建筑项目对城市的主要贡献。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人们对绿色建筑工程的认识,我们应该对其管理进行一些探讨,并提出一些措施。
2.1 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意识淡薄
我国的绿色建筑理念相比于国外发达国家的起步较晚,尽管国家持续致力于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但目前为止没有出现有效的推广手段,绿色工程管理模式的重要性依然没有在许多人的认知中扎根。根据《2016 年世界绿色建筑市场报告》其中一项调查结果,仅有 19%的中国受访者表现出有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实施既有建筑的绿色改造,明显落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 37%,且排在所有 13 个受访市场中的末位。说明中国相比其他国家,对绿色建筑发展意识不足,亟需加强。尤其是在建筑行业,如果对绿色建筑发展没有足够的认识,很难在工程管理过程中落实这项理念。对普通大众而言,对绿色建筑缺乏足够的认知,难以调动个人需求而形成市场需求。对开发商和建筑单位而言,即使面对国家各项政策,在没有市场需求的前提下,以及商人逐利本性驱动下,导致在落实管理工作时缺乏必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因此难以尽如人意。政府部门鼓励并不断提倡绿色工程的构建,目的在于让我们的生活居住环境变得更加美好,促进城市发展。如果建筑单位、开发商和普通大众对绿色建筑理念的认识无法达到一个更高的标准,那么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就会不断受到阻碍乃至停滞不前。
2.2 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低下
目前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以传统人才为主,这种情况也造成了项目管理水平低下。绿色建筑工程专业管理人才匮乏。他们的管理水平不同于传统的管理,不同的项目管理需要不同的专业知识。传统人才的建设管理大多是粗放型的,他们已经习惯了传统项目的管理模式。他们的专业知识很难符合目前绿色项目的管理模式。如果他们被迫以传统的模式管理绿色建筑项目,将会对绿色建筑项目产生不利的影响。不仅是管理人员,现在专业的绿色建设者也很稀缺。施工人员缺乏绿色建筑专业知识和绿色建筑经验,熟悉绿色建筑的各个标准流程部门,这将导致绿色建筑管理的具体目标无法很好地实现。而他们是否是专业的绿色建筑人员将会影响管理者的判断,他们无法对施工人员实现各种目标。
2.3 管理部门职能欠缺,无法约束建筑企业
因为建筑节能的经济效益更多的体现在国家和社会的宏观层面。目前,个体行为的效益不明显,个体不积极追求建筑节能。严重阻碍绿色建筑的发展和应用,国家应出台相应的配套经济激励措施鼓励和政策,加大对建筑节能的鼓励和支持力度,从而鼓励开发商主动实现更高的目标建筑能效要求。建议恢复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等相关建筑能源消费税,以弥补激励政策的不足。通过设立绿色建筑专项资金,实现增值支持节能改造,通过简化税收、补贴、信贷激励等方式,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
3 问题对策
3.1 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绿色建筑工程实施的前提
(1)树立建筑企业的价值观。建筑企业管理者必须增强绿色意识和商誉意识,重视和倡导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思想体系建设。施工企业管理者应该认识到,只有重视绿色企业价值观的建设,才能赢得更多的合作伙伴,赢得更多的信任和支持,帮助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独特的优势。它还可以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商机,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建筑施工企业建立绿色价值观,企业领导人应该首先建立绿色发展理念,这并不局限于当前的追求利益最大化,但应该有一个长期的愿景,主动有意识地保存和有效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意识到企业管理,实施绿色管理。同时,建筑企业的领导者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坚持绿色价值观。价值观的内部化首先在于领导者对自己的塑造。企业家应该在以 21 世纪杰出的领导人与绿色价值观,精通现代绿色生产经营管理的经济运行为规则,并且能够使建筑施工企业的员工走出低能耗的绿色发展道路,高产量、高质量、无污染、效率高。(2)履行环保的社会责任。近年来,我国建筑市场发展迅速,但其背后却是高能耗、高污染的产生。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首先要树立绿色社会责任的理念,努力将利润目标、股东利益和环境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双赢。建筑企业在开发居住建筑时,应重视科技价值和生活质量,努力通过产业化的方式来阐述建筑的绿色风格和理念。绿色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建筑业中的具体体现,也是世界建筑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这就要求我国建筑企业在绿色社会责任理念的指导下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企业还需要树立回收意识,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材料,防止破坏性建设;采取积极的能源战略,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建筑体量,减少建筑资源的使用;避免环境破坏、资源浪费和建筑材料浪费。只有坚定地践行绿色社会责任,建筑企业才能真正把握市场发展趋势,最终实现建筑、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3.2 完善绿色建筑工程的评估体系
(1)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科学的绿色建筑工程评估体系是由制定、试验、调整、修改、拆除等基本过程构成的体系。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我国绿色建筑评估数据库所需要的能源消耗、建设过程中的碳排放等数据严重缺乏,难以科学地进行定量评估。因此,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做更多的定性评价和更少的定量评价。目前,评价主要依据被评价建筑是否符合绿色建筑的基本特征和概念,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是否采用了各种绿色建筑技术。随着我国绿色建筑研究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数据库将不断丰富和完善,并将增加定量评价。(2)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评估体系。评价体系需要考虑我国特殊的国情,我国城市居民和绝大多数的城市居民在未来相当长时间主要是住在公寓式住宅,主要的能源还是煤炭,新住房多为半成品的房间,二次装修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大量的垃圾,造成巨大的环境污染和材料能源浪费,而潜在损坏的房屋原结构限制森林资源短缺,大多数城市住房的建筑材料是混凝土为主要建筑材料,而不是可再生木材资源,集中供暖,尤其是家庭计量技术不是大范围的扩展等等。因此,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建立应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在借鉴国外先进成果的基础上,发展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3)加强评估的监管。为了防止绿色建筑工程管理部门在绿色建筑评估过程中作弊,我们应该结合中国国情,借鉴外国成功经验评价体系,建立一个独立的监管机构,监督建设项目管理部门,进行“公平、公开、公正、专业的第三方监督,为评价服务用户提供业务咨询、组织、评价。
3.3 提高绿色建筑工程评估机构的审核标准
(1)提高准入门槛。建议实施绿色建筑工程评价准入制度,制定核心评价指标。关闭入口,取消对一些存在明显缺陷的建筑下一步的评估,因为这些建筑的某些或某些方面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根本上坚决杜绝不可持续的非绿色项目的混合。(2)加强绿色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管控力度。绿色建筑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于项目立项、规划、设计、施工及后期的全过程。我国现阶段的开发、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阶段划分明确,各单位责任细化。特别是建筑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是相互独立的,各有自己的职责。目前,我国绿色建筑的概念和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还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而绿色建筑的建设和运营也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应加强对绿色建筑实施全过程的监督,并根据反馈信息不断调整和完善监督过程。
参考文献:
[1]陈爱华.绿色环保理念在室内景观设计中应用研究[J].西部皮革,2021(1):105-106.
[2]许鸣,丁保安.绿色技术在大型文体建筑中的应用与评价[J].园林,2021(1):36-41.
[3]黄小红.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住宅设施,2020(12):14-15.
[4]蒋博雅,刘少瑜.绿色装配式建筑及其BIM技术应用的思考[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20(6):10-16.
[5]韦海璐.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实践及问题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2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