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家福,王朝语,周鹏
中国铁建国际集团 北京海淀区 100036
摘要:
为解决中资企业在“一带一路”特大型国际工程项目信息化规划风险,本文重点阐述了数据信息的创建、转换和运用过程的风险及防范措施,为避免企业在信息化管理规划方面走弯路、增加不必要的费用,本文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为项目信息化管理策划起到提质增效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化,风险,防范;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进一步落实,海外特大型项目的投资和现汇项目的逐渐增多,中国企业的海外项目管理规划突显其重要性,信息化管理作为先入为主的项目管理规划应发挥其“先行者”的重要角色。因此,信息化管理规划的合理性和适用性是特大型项目管理规划面临的困局,信息化管理规划面对的风险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并得到有效的执行,确保项目信息化应用过程的BIM信息模型、项目管理信息数据和相关物联网大数据信息更好地服务项目建设和项目运营维护,提升管理水平。
一、泰国三机场高铁项目简介
泰国东部连接三机场高铁项目是泰国东部经济走廊交通运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典范。项目起点位于曼谷市区北部的廊曼国际机场,终点位于泰国东南部罗勇府乌塔堡机场,分别连接曼谷廊曼机场、苏万那普机场及罗勇府的乌塔堡机场。线路总长约222公里,新建车辆段1处,改建既有车辆段1处,新建车站7座,既有车站改造8座。
二、信息化规划的目标管理
目标的制定是确保信息化管理的方向,引领项目信息化实施朝向一个健康有序的方向进行。信息化管理目标的设定需要根据合同文件、业主提出的需求以及监理或咨询单位提出的要求,需要明确项目管理策划和实施团队的目标。目标的制定是为了确保数据便于应用,输入、输出灵活,数据信息实时同步,数据传递便于管理、数据要统一,环境资料要统一,信息要足够丰富,支持大数据体量,流程、业务之间的关联、协同,进而实现“无纸化”办公、移动办公。
三、信息管理规划风险识别
特大型国际工程项目信息化规划风险的识别应从信息的建立、信息数据转换、数据运用方面考量。从数据的沉淀和数据的展现考虑项目信息、数字工地、智慧大屏、大数据中心、大数据分析、以及文宣汇报。信息数据的应用应综合考虑BIM信息模型、智慧工地、大数据管控中心、信息平台。
1.目标制定的风险
随着BIM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在建筑行业内的广泛应用,BIM信息技术应用应考虑既有地况、地貌的建模,GIS场景演示,全专业或部分专业的BIM模型演示,BIM模型校审批注,专业设计的BIM碰撞检测,BIM问题跟踪,BIM数据关联及协同,BIM在施工中的4D应用,BIM在5D工程量及成本应用,构件的可追踪码的设置以及族和族库的标准规划。项目信息数据运用需要考虑项目主页,流程管理,工具表格、表单管理,全过程全专业的任务管理以及信息数据与大数据中心的对接和协同。智慧建造方面应考虑现场环境监测,机械设备管理,现场视频监测,工程物资、劳务人员管理。综合需求规划,决定平台和数据引擎的选择,信息管理的实现方式以及信息系统和硬件的选择,策划数据“携带”方式选择包括APP、大屏、WEB端、PC端、移动端、视频等。
信息化应用点目标规划包含路基、桥梁、隧道、站场、站房、轨道、通信、信号、接触网等全专业应用,还是部分专业应用;是考虑全过程的正向设计应用,还是按照设计师设计的图纸来逆向翻模。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在施工过程中应用,还是仅应用在某个特殊部位的施工模拟。如,泰国连接三机场高铁项目涉及到的专业多、参与单位建设与管理的多,项目图纸、文件报批、进度管理以及可视化视觉要求高,确保信息管理完整性、有效性以及管理的提升,逐步形成由“线下” 信息管理转换为“线上”信息资源共享业务,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的目标。项目在规划阶段制定数据唯一、统一管理,数据信息协同,准确提取工程量,有效控制工期,优化成本和运营管理等目标。
2.组织的风险
特大型国际工程项目,地处工程所在国,规划阶段势必面临管理模式与中国境内工程管理存在差异,人员来源较为复杂,项目参与人员对标准的理解有不尽相同,项目参与人员多种语言、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地域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参与建设单位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应用程度相差甚远,参与方实施人员工作态度不积极、不愿意投入精力、不配合,角色协调与总体协调工作量较大、不易协调。
3.标准的风险
国际工程的BIM技术应用和信息化应用标准与境内标准存在较大区别,而且信息化应用一般只是告知采用什么标准,并未明确标准应用的细节,这种情况就要求规划人员熟悉境内外的标准。如,国际工程项目现有标准有美国的NBIMS 标准,新加坡 BIM 指南,英国?Autodesk BIM 设计标准、PAS 1992系列标准、BS1992系列标准、COBie-UK系列标准,ISO19650系列标准,中国铁路工程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铁路工程信息模型数据储存标准、铁路工程实体结构分解指南、铁路工程信息模型交付精度标准等。再者,项目信息化管理办法也存在应用风险。比如,制定的数据编码规则,平台管理办法,数据管理办法,管理表格、表单,流程设置的规范。
4.平台选择及管理风险
项目信息平台的选择也是信息化管理规划的重要考量,平台的选择的基本原则是方便BIM信息模型协同,模型信息转换和信息数据的应用。平台管理规划涉及到平台管理的内容,管理的专业以及平台列表包含的事项。平台列表是否需要包含项目列表显示和切换、项目概况描述、项目简报显示、项目效果图显示、项目动画显示,还是只是包括其中一部分内容,都需要在信息化管理规划中明确。
同时,BIM技术通过对建筑的数据化、信息化模型整合,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BIM技术应用于正向设计需要提供图纸和模型设计相关工作的协作功能和数据管理,包含测绘勘察、设计委托、前期设计、施工图设计、图纸审核、设计变更、模型管理。再者,信息化管理规划要考虑与业主、EPC总承包商总部、分包商的既有应用平台是否需要集成,平台之间的API代码能否相互兼容、数据通路能否被对接也将面临风险。
5.数据管理的风险
数据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数据建立将面临数据建立时采用BIM信息模型,数据信息创建采用的软件或者平台,模型信息的协同,专业工程师建模标准体系要统一,智慧工地数据的沉淀,大数据平台的数据沉淀和积累。数据的转换将面临BIM模型信息数据代码转换是否一致、数据模型信息转换是否在同一标准表单。数据信息应用主要面临智慧工地沉淀的数据能否与项目管理专业模块对接,BIM模型信息数据转换数据时是否会丢失以及项目管理专业模块之间数据能否协同,数据统一将面临挑战。同时,BIM信息模型与设计文件图纸信息能否协同,设计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数据能否协同,设计文件信息数据与交付物的BIM模型信息正确性、完整性将面临挑战。再者,运维过程的数据信息与BIM模型信息数据同步、协同也存在数据一致性风险。
6.硬件和配套管理及风险
从特大型国际工程项目来看,在项目全生命周期过程中,项目建立的数据信息、转换的数据信息和应用产生的数据信息较多、较大,存储空间需求大。因此,在信息化管理规划初期,硬件和配套规划将面临硬件能否满足软件运行的需求,操作软件能否满足信息建立平台、数据转换平台和数据应用平台的需求,显卡能否承受,存储盘空间是否足够大,数据库是否足够安全。
7.过程应用的风险
过程应用风险点应重点考虑信息化应用点,主要包括既有地质、地貌状况建模,设计创作,设计评审,持续性评价,设计能量分析、力学分析等分析,数字化制作,施工计划、施工进度偏离跟踪、施工活动超前预测等计划管理,三位扫描应用,环境灾害规划,三维协调,四维施工顺序,4D工序模拟,5D工程量统计与成本核算,图纸等信息输出,数字化成果交付,数据集成,数据唯一等。应用点的风险主要面临规划的应用点能否实现,BIM信息模型能否与GIS深度融合,能否与倾斜摄影技术融合,融合的信息能否指导施工便道,钢筋加工场,项目驻地,修建变电站等的选择。同时,平台沉淀、收集的数据能否保证模型数据的准确性,校审的图纸能否准确的反应到各个专业模型上,并达到对模型修改或调整。
8.成果交付管理及风险
成果交付主要包括概念设计、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和竣工图设计交付物,BIM交付物主要包括BIM方案设计模型、临建模型、场地分析模型、各阶段设计文件的BIM模型以及运营维保阶段BIM信息模型,信息平台交付物。这些交付物主要分为数据信息和模型信息,数据信息将面临数据是否统一、是否符合标准、是否符合现场,模型信息将面临模型信息与数据信息是否一致、是否准确、模型中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是否有效传递、模型信息深度是否满足各专业需求、模型信息是否满足专业标准、是否与现场实际相协调。
9.运营维护管理风险
在项目建造完成后,在竣工信息和BIM模型运用过程中,维保单位将面临现场维修、更换部位不一定及时被BIM更新协调,现场维修保养的记录并不一定及时在BIM模型中进行更新,将造成维修管理者再次提交维保申请,维修人员将重复出工等重复工作。再者,项目维保单位在进行维修和保养过程中所选择的材料并不一定与原产家一致,产品的性能也可能不完全一致,这种情况将会对后期的维保造成误导。
10.信息管理保障措施的风险
信息化管理规划人员应根据信息化应用的风险,制定的保障措施不够全面,或者制定的措施不能被很好的执行。
四、信息管理规划风险防范措施
针对信息化规划过程中常遇到的风险,一般应采用如下防范措施。
1.目标制定风险防范
项目信息化管理规划人员,必须熟悉合同文件对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制定目标前,需正式征求业主、监理单位或咨询单位的需求。同时,规划人员应与信息化分包单位做充分沟通,做充足的市场调查,确定了解到的市场上信息化分包单位已成熟应用“要求”的技术,避免制定的目标无法实现。
2.组织风险防范
规划人员应参与项目管理模式讨论,并结合信息化管理需求、选择合适的BIM实施模式和组织架构,提出合理的组织架构模式建议。编制信息化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方职责、工作界面与工作要求,明确考核与处罚机制,并写入信息化招标和合同文件中。严格把控信息化管理参与人员的能力建设,包括人员进场面试、面试合格方可参与项目实施,不符合要求的人员分包单位应及时更换。同时,EPC总包单位根据考核机制,加强对实施团队、人员的考核与评价,每月进行考评并对其进行反馈,做到与进度款支付关联。
3.标准管理风险防范方面
因国际工程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与境内标准差异较大,防范标准的风险,可以考虑在招标文件中明确对人员的要求,要求在同一区域干过类似工程、拥有同类工程经验年限。对驻场人员加强BIM宣传和培训,分层次对标准进行研讨,加强统一对标准的认识。信息化应用标准采用前,加强与信息化分包单位沟通,信息化管理手册编制前,规划人员加强与其沟通征求对方意见,应用过程中发现不合理的标准、手册要及时修订。加强过程管控与沟通,督查对标准的应用的统一,并定期对驻场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支付依据之一。
4.平台选择风险防范
从技术上,需求匹配性调研先行,了解信息化平台市场的基本情况,梳理项目项目所涉及到软件和需要集成的平台,并把需要集成的软件、平台与满足需求的信息化分包单位,结合对用的源代码,做好数据对接准备。对于需要二次开发的平台,必须经过多次充分沟通,明确详细的功能需求和管理流程,为缩短平台二次开发做充分准备。同时,规划人员应与目标选定的分包商充分了解其对境外工程信息化标准的了解和熟悉情况。
5.数据管理的风险防范
数据管理风险防范要从数据的完整、统一和安全方面重点考虑。数据的完整是确保BIM信息模型的数据信息被完全创建,这要求建模人员要熟悉工程专业并能熟练操作建模软件,同时,智慧工地沉淀的数据要被完全转换。数据的统一是保证建模采用的标准要统一,信息模型数据要统一,同事,数据环境平台要统一协同对应数据。数据安全,一般是要考虑数据保护的防火墙,再者要考虑被转换的信息数据被安全应用,数据统一是被安全应用的首要条件。
6.硬件及配套管理风险防范
从技术方面,规划人员需要了解信息化规划中拟采用的软件或平台对硬件及配套的基本需求,并估算在项目全生命周期过程产生数据总量,然后决定采购硬件及配套。同时,规划人员应考虑硬件的存放安全、硬件被恶意攻击、人员操作、防火以及突发断电情况设备保护等方面做好防护措施,避免硬件损坏的风险。
7.施工应用过程风险防范,
从技术方面考量,施工过程BIM信息模型维护人员能力要能胜任工作,BIM信息模型维护人员应与专业工程师合作进行进度管理和跟踪,对现场安全管理模型进行模拟,对质量管理进行及时的匹配符合现场。对于智慧建造,监控设备的布置要合理,要能反应对应机械、设备,或者施工人员的动静态情况,不留死角。对于数据应用项目管理平台,需要指定专人对各个专业的数据进行维护和更新,网络平台与现场要一致,避免信息不对称、不协调。
8.交付成果管理风险防范
从管理角度,前期参与信息化建设人员应参与成果交付工作,特殊情况不能参加,也必须进行非常完整的工作交接与监督交接,这就要求成果交付人员要非常熟悉交付物的性能参数等信息,确保信息的完整、统一。
9.交付运维管理风险防范
从能力建设方面,运维单位应对交付物进行详细的清点、并具备专业能力胜任运维信息管理,建设单位应对运维人员进行全专业、系统地培训,条件允许可以陪伴一定期限进行指导。从管理方面,定期对运维信息模型进行检查、复核现场与模型信息,确保信息统一、同步协调。
10.保障措施风险防范
规划阶段应制定信息化保障体系、信息化工作计划、建立信息化例会制度、信息化建设运行监督检查机制、信息更新与数据维护机制、制定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制定完善的信息化编码体系、制定完善的培训机制。
五、总结
特大型国际工程信息化规划风险与防范,重点讲述了数据信息的创建、数据的转换以及数据的运用过程的风险及防范措施,实现数据的管理的完整、统一和安全。从而,确保准确的信息被项目管理全生命周期所应用,保证了项目信息数据协同、避免了信息孤岛,为项目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为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提升软实力提供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