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工务段 300011
摘要:随着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铁路是我国交通体系当中一项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各个地区的人文、经济等交流越来越密切,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铁路的快速发展。但是在铁路运行管理过程中,也逐渐凸显出了一些不足之处,造成了一定的工务系统风险问题。相关行业工作人员应当对此引起足够重视,提高对工务系统安全风险的识别能力,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通过科学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作出准确判断,以维持铁路系统的长久稳定运行。
关键词:铁路;工务系统;安全风险;综合评价
引言
铁路运输安全是交通运输中的重中之重。国内外都非常重视铁路运输安全,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强调整体安全和系统安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安全监控系统和设备日渐向系统化、综合化发展,将全球定位系统应用于铁路运输安全检测及铁路大型结构物安全检测,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为铁路行车安全提供高效、坚实的保障;同时建立了专门的铁路安全监察机构,不断监测和检查铁路安全运营。但发生的诸多事故警示,不能过于依赖制度与设备,更需要加强对安全工作的监督与检查。
1危害铁路工务线路安全性的因素
在铁路运行中,危害工务线路安全性的因素较多,主要原因在于铁路整体结构不佳,致使铁路在运输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在铁路运行的过程中,部分轨枕的支撑面积会影响火车道床的应力,甚至还会产生轨道弹性下陷,不利于铁路的长期运行。在轨枕的根数档次提升时,钢轨的应力及轨道的弹性下陷都会产生非常轻微的变化,这种变化虽然极其微小,但是对于铁路的运行安全性还是会产生一定影响。很多铁路工务线路都需要承载较多列车运行的压力,在长时间受压的情况下比较容易受到损害。特别是在没有及时维修的情况下,轨道的磨损量一旦超出标准,将导致线路轨道无法继续使用,列车的运行安全就会受到影响。铁路工务线路会受到列车运行产生的压力导致道床对轨道的弹性降低,同时轨道也会受到损害,对于整体结构来说则会产生较大的安全隐患,甚至还会产生其他方面的重大安全问题。所以,在这些因素下,铁路部门需要加大对铁路工务线路维修的重视程度,减少其中的不安全因素,为列车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2铁路工务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1环境安全保障评价指标
影响行车安全的环境包括作业环境、内部社会环境、自然环境、自然灾害预报能力、外部社会环境等方面第一:作业环境安全保障评价指标,可以从作业空间、温度、湿度、采光照明设备、噪声、振动、有毒有害气体等具体因素对工务作业安全的影响来衡量产生影响较大、频率较高的工务作业项目主要有站内道岔作业,隧道内作业,高温期线路作业,雨天上下山作业,机工队机械上道作业,钢轨焊补作业等。第二:内部社会环境安全保障,可通过铁路公安部门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行为,以改善全段范围内内部社会环境,确保安全生产秩序正常发展?第三,自然环境安全保障指标,包括对滑坡、泥石流、洪水、不良地质地段等自然灾害预报、确报与防治,恶劣气候条件下安全作业方法的完善与落实。工务各级管理人员要随时掌握气候的异常情况;在段管内有代表性的站区安装雨量计,防洪期间每天24h开机监测雨情,在可能发生山体滑坡、崩塌落石的处所安装自动报警器并设专人观察;第四:外部社会环境,针对偷盗铁路设备、随意设置平交道口、随意穿越铁路等社会环境风险,利用报刊、电视、宣传册等媒体手段对铁路沿线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宣传教育,设置醒目的标志牌,协助铁路公安部门严厉打击破坏和盗窃铁路设施的行为。
2.2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一方面是提高列车运行的安全性,一方面是保证维修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安全性,避免在工作中产生安全事故。部分工作人员在维修铁路工务线路时会产生安全事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乏安全管理体系,尽管有的单位会针对铁路工务线路维修制定了有关条例,但是在工作中还是难以将其落到实处,因此,整体工作效用尚且存在不足。健全安全管理体系能够较大限度地避免产生安全事故,需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在加强整体维修养护效用的同时,还需要把好其他的质量关。就这项工作来说,安全管理体系中需要明确铁路工务线路维修需要使用的高质量材料要求,工作人员要检测材料的性能,还需要采用高水平的技术形式,降低维修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
2.3培养职工安全责任意识
(1)心理教育。注重释放知情权和参与权,将职工的关注纳入铁路发展需求并阐明安全性。充分认识行车安全管理的意义和实质,尊重职工个性,实现平等对待。(2)提高职工自身素养。加强职工教育最根本的问题是职工端正学习态度,丰富学习内容和提升学习方法。加强科学技术的应用,让学习与使用相结合,使职工教育和培训成为实现质量和安全的自主行为。具体举措是将就业管理作为切入点,并在最前沿实施“准入制”和“资格认证”。站段教育从主动教学变为主要提供技务咨询,集中精力为职工专业质量进行状况分析、咨询服务方法研究、法规和标准配置的变更及改进。
2.4现场管理中安全风险管理的运用
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对机务行车安全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时,分析方法相对比较传统,其所采用的依然是传统的人工收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从本质上说,这种方法没有问题,但从社会实际需求的角度,这种管理方法还存在诸多缺陷,例如,机务行车现场管理工作执行期间,数据采集时面积比较大,人工作业所需要耗费的时间成本较高,可能难以在规定时间内顺利采集到数据,同时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也存疑,最终对风险因素的分析结果造成不利的影响。但是在机务行车现场管理中,如果能够快速及时地融入安全风险管理,相关难题将会迎刃而解。应用安全风险管理系统,可以及时采集所需要的数据,保证数据采集的时效性与准确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安全风险管理系统还会对所采集到的相应数据进行判断和筛选,最终将最符合规范要求的数据导入到系统模块之中,然后对相关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判断,提前制定规避方案,做好各项规避工作。
结语
在实施铁路工务线路维修工作时,需要对其中存在的故障进行检测,对受到损害的轨道进行结构分析,避免其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营。轨道需要发挥稳定的作用,在铁路工务线路产生问题时应及时得到维修,只有通过不断改善和加强各种铁路基础设施,增强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和业务素质,同时基层干部进一步加强站内安全工作管理层,真正执行“安全第一”措施,才能进一步提高设施的安全系数。保证铁路机务行车始终处在安全状态,有效规避可能会发生的各项意外情况,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推动我国交通运输事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何鹏,燕大强.浅谈安全风险管理在机务行车安全中的运用现状与对策[J].内燃机与配件,2017(4):91-92.
[2]李建忠.关于完善机务运用安全管理系统的建设构想[J].内燃机与配件,2018(20):189-190.
[3]郭辉.安全风险管理在铁路机务行车安全方面的探索与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4):261.
[4]曹记胜,李敏,史晨亮.高速铁路机务安全管理工作的分析研究与措施[J].太原铁道科技,2020(2):36-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