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普及和机制创新探讨

发表时间:2021/7/28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3月6期   作者:高林
[导读] 新形势下,推进全民艺术普及,已成为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加强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高林
        阿克苏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摘要:新形势下,推进全民艺术普及,已成为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加强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各级群众艺术馆和文化馆要积极履行群众文化馆的推广职能,创新群众文化艺术的推广方式,完善相关工作的创新机制,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质量,实现群众文化的准确供给,更好地解决传统群众文化工作中的问题,充分发挥群众文化的影响力,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关键词:群众文化;全民艺术普及;优化机制
一、大众文化艺术普及机制的现状
        (一)供求不平等的问题。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没有充分考虑群众的需求,存在群众文化供给和服务不平等的问题,导致群众文化艺术服务定位不准确,供需不平衡,数量上存在一定偏差。例如,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对戏曲文化感兴趣,但戏曲文化和艺术活动的供给普遍不足。而且大众文化艺术普及形式单一,免费开放的场地资源相对有限,现有的大众文化设施无法完全满足大众艺术活动的需求。目前,大众文化服务仍然缺乏完善的创新供给机制和优化体系,不能灵活调整大众文化服务内容,从而影响大众文化服务的整体质量。
        (二)管理机制需要优化。首先,大众文化艺术普及管理机制不完善,未能全面调查大众文化艺术普及现状,深入总结大众文化普及存在的问题,加强大众文化艺术普及的引导管理。其次,政府对社会主体大众文化服务供给的评价不足,未能形成规范的管理机制。 导致大众服务供给质量参差不齐,政府购买大众文化艺术产品成本高,无法有效约束市场主体。 由于相关管理机制不完善,动态管理能力不足,群众文化服务效率低下。
二、大众文化艺术普及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大众文化产品质量。大众文化艺术创作要走高质量路线,全面加强市场调研,进一步提高创作团队素质,积极创作反映大众需求的文化艺术作品,激发大众情感共鸣,促进大众文化广泛传播。
        (二)完善群众文化服务机制。过去,大众文化服务的特点是自由。虽然增加了大众文化服务的规模,但与大众的心理预期相去甚远。新时期群众文化服务要有完善的管理机制,重点建立群众反馈评价机制、供需导向机制、探索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机制、创新群众文化服务方式、探索群众文化供给侧改革,充分评价群众文化服务效率,避免群众文化服务供过于求的问题。在探索大众文化服务质量的基础上,要避免大众文化艺术普及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
        (三)优化服务供给主体结构。在新时期,大众文化艺术的大众化应摆脱主体结构单一的问题,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的积极作用。要根据不同的角色和优势,重点完善大众文化艺术的推广机制。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加强政策制定,发布大众文化艺术发展的指导纲要,通过市场主体提供更加多样化和特色化的大众文化艺术产品。
三、大众文化艺术的大众化和机制创新的路径
        (一)建设数字化大众文化艺术普及共享平台。各级群众艺术馆、区县(市)文化馆要大力开展数字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国家数字文化云、数字文化中心建设和微信平台微信官方账号,满足城乡居民对一站式综合群众文化信息的需求。继续拓展数字文化艺术服务项目,进一步发挥云课堂、云欣赏、云点播、云互动的有效性。比如2016年正式上线的上海文化云,就成了全国的榜样。该平台整合了市、区县和街道的700多个文化场馆。市民可以通过应用程序了解所有的线下大众文化资源。实名注册后,可以对线下课程和场地进行预约,根据自己的兴趣检索舞台、戏剧、器乐等线上资源。
        (二)以多样化的题材满足群众的文化艺术需求。

为了促进大众文化艺术的普及,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各级政府需要增加对公共文化的财政支持。目前,各级政府普遍加大了对大众文化建设的投入,探索了政府购买公共文化的新机制,弥补了大众文化艺术资源的不足。因此,应探索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机制,积极完善大众文化服务活动的招标机制,尝试通过云平台建立大众文化艺术资源的招标机制。大力探索群众艺术馆和文化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建立理事会制度,通过理事会广泛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艺术需求,进一步引导文化艺术服务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资源。例如,嘉兴探索并建立了大众文化艺术服务的订单式供应模式。利用互联网+整合各种大众文化艺术的场馆资源,将社会力量组织的大众文化纳入供应和服务范围。大众可以在互联网plus平台上以订单和众筹的形式表达个人需求。
        (三)加强基层文化骨干队伍建设。目前,中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以文化馆为载体的大众文化艺术建设的主导力量。当前,要加强志愿者、群众文化艺术队伍骨干和群众文化艺术创作人员建设,促进群众文化艺术快速发展,提高群众文化艺术普及的整体素质。首先,要大力建设群众文化艺术志愿者队伍,特别注重聘请具有艺术专长、丰富教学经验和指导群众文化艺术作品创作和编辑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加入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辅导和培训,充分发挥专业艺术团体和高校文艺人才的引导作用。其次,大力提高免费开放的群众文化活动质量,发挥各级文化馆办文艺队的示范作用,传递优质群众文学艺术团队的表演、展览和活动将增强群众文化活动的影响力,对公众形成示范效应,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发展。三是各级文化馆要组织一系列各类艺术门类重点人才的辅导培训活动,定期举办各类辅导培训班,提高群众文化艺术队伍和群众文化活动带头人的艺术水平。
        (四)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大众文化服务体系。首先,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水平,推进地级市群众艺术馆、区县文化馆、社区(村)文化馆(文化站)开放,形成区域服务机制。例如,惠州市着力打造“城中十分钟”、“乡间十里”的文化圈,通过惠民文化讲堂、人民欢乐舞台、各级文化馆、社区文化馆等,满足各社区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的“阵地”需求。其次,大力加强品牌群众文化活动建设,根据市民需求丰富群众文化活动供给项目,打造基于地域特色的不同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如哈尔滨市道里区结合“中国哈尔滨夏季音乐会”品牌,积极组织开展效益性、覆盖性、参与性较强的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号召居民指导演出群众文化节目,每年在道里区街头打造30多个小型艺术舞台,组织群众文化艺术表演1000余场。
        (五)加强大众文化艺术普及的绩效考核。大众文化艺术普及主要依靠财政支持,建立健全大众文化艺术普及评价机制,分析过去大众文化艺术普及的得与失,从而纠正不良支出,有效降低大众文化艺术活动成本,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首先,要全面组织开展各级文化馆和农村文化站的评估分级活动,充分发挥国家文化馆在评估分级中的导向作用,将文化馆建设纳入地方政府工作考核体系,引起各级政府对群众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其次,完善地方群众文化服务资金和项目绩效评估机制,完善群众文化绩效评估指标,从而对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群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有针对性的判断。
结束语
        推进大众文化艺术大众化和机制创新的主要目标是满足人民日益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要充分认识群众文化艺术需求,探索群众文化艺术普及的精确机制,合理配置丰富的群众文化艺术资源,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形式,提高品牌群众文化的影响力和驱动力,积极组织各种咨询培训活动,加强群众文化活动评估,充分发挥文化中心的地位作用,促进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蓬勃发展,解决群众文化艺术普及的现实问题。
[1]杨碧云. 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普及机制创新研究[J]. 大众文艺,2017,(3):30.
[2]车塔云. 浅谈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的建设与发展[J].艺术科技,2016,29(09):36.
[3]傅佩蓉. 浅谈新形势下文化馆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J]. 大众文艺,2018,(07):32-33.
[4]林玉坤. 全民艺术普及机制的创新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8,(5):60-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