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弦
中海油(广东)安全健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目前,我国社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随着汽车对汽油动力的需求,城市和高速公路加油站也在不断建设中,人如果长期接触汽油会对身体产生一定危害,当前,我国卫生部门已把汽油和苯列入法定职业病范畴。但加油站职工由于工作原因,每天都要接触汽油,所以,容易引发职业病。从能源企业工作实践出发,分析了加油站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针对加油站职业健康管理工作现状,分析其特点和存在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加油站;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健康管理
引言
加油站作业人员长期接触汽油、苯系物、正己烷及高温、低温等多种职业有害因素。汽油可引起神经系统损害;低浓度苯系物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皮肤黏膜刺激反应,对血液、肝肾功能和血糖产生影响。本文分析了加油站汽油的有害因素及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并对加油站职工职业病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1汽油对人体的危害
汽油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有机溶剂,其对人体神经、血液等方面的危害早已为人熟知,可通过直接作用、相加作用和累积效应等作用方式侵害接触者的身体健康,引发各种疾病。科学证明汽油的毒性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起麻醉和刺激作用。轻度中毒可产生类似麻醉的症状,如头晕、头痛,严重中毒会造成抽搐、休克等。慢性中毒多为神经性精神症状,主要为功能性神经紊乱、浑身无力,精神不振、失眠多梦等。低浓度会引起人体条件反射的改变,高浓度可致人体呼吸中枢的麻痹。汽油属低毒类,是麻醉性毒物,有文献报道长期接触汽油可导致神经衰弱综合征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发生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现象。女性长期接触低浓度汽油可导致妇科疾病(如月经异常)和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如食欲不振、恶心、腹痛)等症状。长期低浓度接触汽油可导致从业人员出现血常规、尿常规异常改变。长期吸入汽油者可导致神经系统和认知功能异常。加油站内汽车尾气也对从业人员健康造成一定影响,从理论上说,汽油完全燃烧后生成H2O、CO2、N2等,对人体是无害的;但事实上,汽车尾气已逐渐成为空气的主要污染源,其排放高度多在人的呼吸带范围(离地面约0.3~2.0m),对人体的健康损害非常严重,减少和控制汽车尾气污染是一个复杂的技术问题和广泛的社会问题,需从提高燃油质量等诸多方面综合考虑,全面治理。
2加油站职业健康管理现状
2.1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还有待增强
加油站工作的重复性比较高,科技含量水平不突出,导致企业管理层在加油站建成投产后很少再有大的投入。特别是从其他企业收购的加油站,包括职业健康管理在内的各方面管理都有一定的惯性,革除弊端比较困难。近年来,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安全清洁生产工作不断改进,企业管理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都呈现稳步下降的态势。重安全、重环保,已经深入人心;但对健康管理不够重视的现象依然存在。加油站领域也是如此,企业组织层面对加油站职业健康管理工作的关注有待增强,相关人力物力的投入也需要切实加强。
2.2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普及程度不够,职业健康检查率低
现阶段加油站员工流动性较大,员工不配合是离岗时职业健康体检难开展的主要原因。离岗时不做职业健康检查,对单位和员工双方都存在风险隐患。一方面,得了职业病的员工可能因为证据不足,面临维权难题;另一方面,企业也有替其他企业“背黑锅”的风险。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用人单位对未进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3改进加油站职业健康管理工作的策略建议
3.1职业损害的三级预防策略
一级预防:目前对于加油站工作环境汽油蒸汽的浓度的限制并未考虑局部短时的升高,因此在加油作业与进行卸油时所接受的额外暴露并未被纳入考虑。对于加油工以及保管员这样岗位的工作人员,更应当注意进行职业防护的工作。在此次调查当中观察到,加油站各岗位工作人员都没有佩戴相关的职业防护用具。而现在使用的工作服也并不能起到很好的隔离作用。因此,对于暴露机会更多的岗位,应当监督职业防护用品的佩戴情况,以及实行轮班制度,以减少职业暴露的机会。二级预防:目的在于早期发现存在受到职业危害的人员,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加油站做的比较到位,工作人员每年都会接受体检,并且单位对工作人员的体检资料保存完好。这有利于早期发现个体中存在的职业损害情况,并且早期对个体实行治疗。三级预防:对于那些在体检中发现了职业损害的个体,以及那些症状较为明显,甚至已经发展至临床疾病期的个体,应当由当地职业病防治部门指导进行治疗,以期降低损害改善功能。对于已经康复的人员,由单位进行岗位调整,可从事较轻或不接触油气暴露的岗位。
3.2实施科学可行的加油站职业危害控制措施
汽油的高挥发性使其在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产生大量油气,这是造成加油站区域汽油、苯、MTBE浓度较高的根本原因。因此,在加油站安装油气回收处理装置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近10年来,国家对加油站安全清洁生产的监管越来越严,加油站硬件设施通过达标改造上了一个新台阶。冷凝法、吸附法、膜分离等油气回收装置在加油站普遍推广应用,但是调研发现,这些油气回收装置的检测合格率不一,导致加油站区域汽油、苯、MTBE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不稳定,因此应加强对油气回收处理装置的维保工作,以保证油气回收效果。
3.3落实职工个人防护措施
加油站一线职工上班必须按照要求穿公司配发的工作服,加油时必须配带专门的防护手套,避免手直接接触油品,在工作完成后要勤洗手、洗脸,如果条件允许的还可以洗澡,尽量减少油气在皮肤停留的时间;加油站还要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并监测油气浓度,如果浓度超过正常值应立即查找原因;另外,在对油罐进行清洗时,如果需要进入油罐内部时,该职工必须穿戴上过滤式防毒面具、防静电工作服、胶鞋、耐油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并系上救生绳,同时,要留工作人员在油罐操作井口值守、观测罐内作业人员的情况,一般在罐内作业时间不能超过十五分钟,如果清洗完必须换人进入再清洗。
结语
加油站作为能源企业重要的“窗口”单位,其HSE管理水平直接体现企业的品牌形象。针对加油站职业健康管理工作现状和存在不足,从各个角度出发,科学管理、精准施策,就一定能持续提升加油站职业健康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保障员工身心健康。此外,随着5G时代的来临及工业互联网的普及,自助加油、网络支付、一键加油、加油站零售等新业态形式纷纷涌现,加油站应积极利用这些新业态形式,改变传统加油方式,减少加油站员工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机会,同时创造安全、健康、绿色的加油站新环境,提升能源企业形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2]张敏红,周伟,杨震宇,冯文艇,李倩兰.广东省某市加油站加油工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J].职业与健康,2016年10月第32卷第20期.
[3]庄奕宏.汽油加油站加油人员免疫功能的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05(06).
[4]陈裕坚.加油站职工职业病诱发原因及控制策略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7,37(9):147-149.
[5]庄焰林,肖丽丽,陈卫红.海南省某公司加油站职业病危害因素及从业人员主要健康危害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6,27(4):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