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类专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评价

发表时间:2021/7/28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3月6期   作者:乔树斌
[导读] 为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
        乔树斌
        身份证号码:37132819831028****
        摘要:为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全面提高质量”成为现在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高等教育战略主题。适应对高质量教育的迫切需求,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建设为抓手,深入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体系,持续优化、迭代创新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探索形成具有特色、一定水平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工程教育体系。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含有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和通信工程专业,均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都是适用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专业,需要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持续改进等方面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学质量标准;需要结合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强调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五个度”,即学校人才培养效果与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教师队伍和办学资源条件的保障度,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定期及实时评价这“五个度”,在满足电子信息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基础上,保障并不断提高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的教育质量。
        关键词:电子信息;教育质量;认证标准;审核评估
        1电子信息类专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标准与原则
        目前,构建电子信息类专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相关标准规范、原则,主要有《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电子信息类指导性专业规范》《通信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标准目录大全》《电子信息产业行业分类目录》等。这些标准、规范成为工程教育体系构建与评价电子信息类专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理论基础。
        2电子信息类专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根据“新时代高教40条”、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等电子信息类行业标准规范,围绕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适应度、保障度、有效度、满意度、达成度,以实时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及行业需求的适应度的闭环控制,以实时的教师队伍和办学资源条件的保障度与支撑度的闭环控制,以实时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的闭环控制,以制定培养方案后5年的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的闭环控制,以制定培养方案后10年(学生毕业后5年)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的闭环控制,运用全面质量管理PDCA循环法,为保障教育质量不断持续性提高,设计了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3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关键性评价阶段
        3.1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及行业需求的适应度
        3.1.1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分析本地区电子信息类行业发展的现状与需求基础上,预测未来5年、10年后本地区电子信息类行业趋势,制定符合实际需要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发展规划。根据知识、能力、价值塑造的要求,结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12项毕业要求及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等相关要求,制定符合电子信息类专业发展规划的、满足电子信息类专业具备的资源条件的人才培养目标。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目前社会、区域经济及海洋领域等发展的需要,具有爱国守纪的思想品质、道德文化素养、职业素质与心理素质,掌握电子信息类的基础知识和相应专业知识,具备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接受严谨的初步的科学研究训练,身心健康,能够在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从事勘察、设计、开发、制造、应用、维护、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即制定培养方案后10年左右,具备一定的协调、管理、沟通、竞争与合作能力,能够跟踪电子信息及其相关领域的前沿,具备创新能力,能够承担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维护等管理工作,具备运用最新的自然科学知识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1.2评价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电子信息类专业每年定期组织包含电子信息行业与企业的评审专家评价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专家评价结果及时修订人才培养目标。评价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或地方的政策与标准、学校办学定位及发展规划、专业发展规划、专业所具备的资源条件、社会需求和师生等期望等的符合度;分析电子信息类行业现状与需求的变化,预测未来5年、10年后该行业发展趋势,并及时根据国家或地方的政策与标准的变化、用人单位反馈,评价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适应度。依据评价结果对培养目标进行修订,以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需求,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行业需求的适应度。
        3.2教师队伍和办学资源条件的保障度与支撑度
        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师队伍和办学资源条件是保障教学中心地位的具体体现。教师对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办学定位及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与本专业师资队伍和办学资源条件相符,低水平的教师队伍和办学资源条件难以支撑学校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应用型教师队伍和应用型教学资源条件来支撑。
        3.3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
        教学过程是按着课程体系展开的教学活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指监控教学过程的质量、跟踪反馈质量指标及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体系。通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确保教学整个活动过程满足质量要求的有效程度。
        3.4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尺度,是教学质量的内在标准,是指学生和用人单位对教学过程各环节以及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内容的满意程度。学生满意度是指教学过程各环节实际工作效果符合或超过学生的预期程度。社会用人单位满意度是指毕业生工作中的表现符合或超过用人单位预期程度。满意度体现教育工作取得和达到了一定效果,持续不断改进教学工作,促进学习和工作持续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评价电子信息类专业对社会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是否建立跟踪调查机制,根据社会用人部门的需求和毕业生的反映,及在校学生对教学、生活、服务等的意见和建议,评价是否定期调整与改进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案、理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等,以适应社会、行业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
        3.5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
        培养目标达成度是指落实培养目标和培养出达到目标要求的人才,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程度。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是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基础,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是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的基础,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还包括学生毕业后经过5年左右的工程实践经验,预期能够达到的职业素养或专业能力。
        总结
        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电子信息类行业标准及电子信息类行业标准规范,制定符合办学定位及电子信息类专业发展规划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新工科背景下的电子信息类“四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优化研究[J].韦艳芳.大众标准化.2021(06)
        [2]“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人才校企协同培养与实践研究[J].刘会衡.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