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与创新 成超伟

发表时间:2021/7/2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4期   作者:成超伟
[导读] 我国建筑行业最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加速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进程,为我国基础建设的不断完善贡献力量

        北京城建十一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我国建筑行业最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加速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进程,为我国基础建设的不断完善贡献力量。经济生活的质量提升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化要求越来越高,人们愈发关注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建设的应用。我国建筑工程发展中,须充分重视创新型、先进型施工技术和工艺、理念的优势,积极推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过程向环保化、科学化、信息化方向发展。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但大部分技术都是引用或借鉴的西方技术,不符合我国实际,同时缺少创新和完善,一些技术还较为落后,不仅虚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资源,还使得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我国的建筑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城市建设速度也越来越快,大众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更加严格,此种前提下,优化创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这一任务与施工企业的经济收益密切相关,也对大众的人身安全,发挥着极大的影响作用。如若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墨守成规,那么施工企业将难以跟上时代发展趋势,自身竞争力将不断下滑,最终将被市场所舍弃。反之,通过不断优化革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建设质量将得到有力保障,资源浪费现象将得以有效处理,技术含量也将逐步升高,此举既能满足大众的品质要求,还能促进企业切身利益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与创新


        引言
        建筑行业是我国基础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建设技术和建设规模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得到了世界领域的高度认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正逐渐增多,且建筑的规模、高度、难度也在不断增加,所以必须做好技术创新应及用,通过相关对策提高工程建设质量,避免在建设中出现不符合规定的情况。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由于专业性强,且存在交叉施工的情况,因此为保证建设过程中的工序转换可以有效落实,满足时代发展需求,需要通过相关对策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将施工不断改进,使施工具有全面性、规划性,提高建筑品质,从而适应社会建设及发展需求。
        1建筑施工技术的特点
        1.固定性与流动性,从当前的建筑工程建筑施工技术来看,其中两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固定性与流动性。针对固定性来说,指的是在具体施工环节当中,在一些基础性施工过程中,需要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而在这一施工过程中,体现出很强的稳定性。对于流动性来说,指的是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不管是从施工人员还是施工方案的细节内容方面,都呈现出一定的流动性,使得其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受到了影响。2.渐变性,在当前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建筑工程建筑施工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体现出了渐变性的特点。特别是在一些新兴科学技术应用其中以后,实现了整个工程施工技术的完善,同时也为各项施工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实现了施工水平的提升。3.整体性,在建筑行业的发展中,任何一项施工环节都会对整体的施工效率产生影响,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落实中,必须要满足整体性的原则,作为一个完善的科学整体,对各个环节的要素进行协调,保证其处于一个紧密联系的状态,实现整体工程质量的提升。除此之外,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外界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十分明显,这就需要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对这些外部因素进行控制,实现施工效果的改善。
        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与创新
        2.1充分利用新型施工材料
        施工材料创新也是促进建筑工程项目发展的重要途径,并且施工材料的创新对施工技术的发展也起到了带动作用。施工材料被当作是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得以保障的重要标准,所以在选择时要综合考虑的因素较多,必须要重视起来。如今,人们不断地提高对建筑的要求,致使施工中很难再去使用传统的建筑材料,这些材料并不符合基本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新型施工材料开始逐渐取代了传统施工材料,现代化建筑工程建设特点开始突显出来。比如,复合墙板、空心砌块都是土木工程中使用较广的材料,而且都是新型材料,在施工中大放异彩,不仅提高工程质量,而且工程也更美观。稳定性强是新型材料所具有的主要优势,这是传统施工材料并不具备的,新型材料的使用能够起到节能、抗腐蚀的效果。
        2.2加强信息技术应用
        在现代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建筑行业的施工技术得到了显著提升,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必须要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推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在强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过程中,需要重视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技术与施工技术的结合,在提升施工效率的同时,为施工质量提供可靠保障。特别是在现阶段的建筑行业发展中,施工技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并不完善,使得施工技术的创新受到了严重影响。在未来的发展中,研究人员应该强化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具体而言,一是依托多样化的信息技术将建筑工程中所需的机械设备、材料等数据进行极大程度收集并完成整合,通过统计管理对施工中使用多类资源的实际配置情况做好掌控。实践中,施工单位根据建筑需求对人员进行分配,同时也设计好设备的分配,不再出现闲置的设备,将多类资源做到切实有效使用,将建筑中的整体成本进行极大程度减少,让投入资金凸显出极高使用率,对建筑企业所应获得的经济效益扩大化。二是巧用监控技术,在网络平台下进行实时监测,对各阶段的施工情况以数据方式传递至专用设备,完成后续存储。监控环节可极大程度发现施工中的潜在问题,针对问题马上设计应对方案将其解决或清除。对于已发生的一些事故,能够在监控数据的存储中寻找到事故原因,避免推诿情况,更是成为一种经验,为后续施工带来借鉴。
        2.3BIM技术创新应用
        通过BIM技术常规应用我们发现BIM技术本身具有协同工程施工的能力,但其功能并不全面。目前建筑结构形式大体量大跨度发展,施工中的超限梁板数量增加,高大模板支撑架体量随之增大,由于其荷载大的特点,架体变形控制比普通支模架要求更严格。目前,BIM相关软件或二次开发软件在模板支模架方面的研发及应用主要针对模板及支模架自动布置、各节点配模详图、支撑架体排布图等,没有针对支模架架体变形监测方面的功能,比如监测点自动布置、架体变形预警等。而传统施工技术对高大模板支模架的变形监测,通常采用现场实时监测人工记录数据,操作流程繁琐,数据展示不够直观,存在监测准确度和监测效率较低等问题,因此我们从上述BIM存在的局限着手,研发了基于BIM的高大模板扣件式支撑架变形监测技术。
        2.4进行周密的准备安排,应用绿色节能施工技术
        在进行建筑工程建设时,相关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关注建设质量,且需要提高自身的生态环节保护意识,因此需要应用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并做好周密的准备安排,以此避免因时代发展而被社会淘汰。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途径正逐步完善,且明显改变了建筑的施工模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上述工程根据当下的自然环境和区域特点合理选择建筑材料,在墙体施工建设中采用了空气层隔热的方式,降低墙体之间的传热,进而提升建筑物内的隔热效果。该工程采用此类节能施工技术减少了建设时的资金消耗。现阶段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且有效降低了施工时的能源损耗。
        2.5密切关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新型设备
        在使用施工机械设备的过程中,易出现技术不足、设备老化等问题,可使用建筑工程施工的新型机械设备,对施工机械设备系统进行定期、专业化检测养护工作,保障施工设备与技术系统工作的科学性、智能性,避免产生施工质量隐患。为了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过程中保障施工机械设备具备合理的作业状态,应保障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创新型技术系统的效用,在施工实践中不断优化新型施工技术。在新型机械设备的运转过程中,应做好检测维修的工作,并及时发现、解决施工质量隐患。



        2.6创新应用预应力技术
        在目前的建筑应用中,建筑功能会随着需求发生变化,预应力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建筑适应于更多情况的改造。因此,必须重视对预应力技术的创新应用。在目前,预应力技术的应用范围较为有限,通常而言,对于一些大型的建筑,为了使得其在应用的过程中保持更好的稳定性,一般会采取体外预应力施工技术,保证建筑的延展性。在目前,人们更多关注的是预应力技术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包括在底层的大跨度建筑中的应用,以及在高层的顶部加固中的应用。预应力技术的创新应用,应根据技术的发展方向,对技术的应用范围进行推广,在民用建筑更多使用预应力技术,提升建筑应用的灵活性,拓展建筑应用的可能性。
        2.7应用自动化技术
        目前,在我国很多行业中都在广泛地应用自动化技术,比如,航空航天业、机械制造业等。科学技术在不断的进步,所以建筑行业自动化也成了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施工中通过对各种自动化施工设备的合理引用能有效提高建设施工效率,施工人员的作业量减少,人力成本得到控制。由于土木工程建设有着较高的危险性,所以为了能降低施工人员的施工风险,保证他们的安全,完全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来代替人力施工。总之,应用自动化技术既有利于建筑行业加快转变为科技自动化标准,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对施工方式的优化,确保建筑行业能得到良性发展。
        2.8提升施工人员技术水平
        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准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因此,管理人员应当结合实际需要,加强对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秉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给予施工人员学习和进步的机会,使技术人员不断提高自我价值,实现自我发展。与此同时,技术人员的进步有助于提高建设效率,保证施工质量。除此之外,很多施工人员为农民工,在施工经验和专业技术方面有所欠缺。因此,施工单位要注重对这些工人的技术培训,保障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也要加大对技术型人才的培育力度,不断引入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使施工队伍不断壮大,保障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3土木工程建筑中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1.在施工技术中进行创新理念的有效渗透,为了使建筑工程建筑获取更多的利润,必须在技术层面加强创新;对于项目成本,施工中相关的管理人员应进一步加强重视。对施工成本进行较好的管控不仅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同时是当下众多企业家展开研究的重点问题。在这一背景下,施工人员必须在对技术操作进行规范的基础上,有效改善和创新施工技术,进而降低建筑工程的造价,使施工过程得到有力的保障,实现理想中的工程效果。2.生态化的发展趋势,在对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关企业工作人员越来越关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备了较高的环保思想意识。建筑工程的终极目标是更好地建设居住环境,为市民提供更多便利。人类生活对生存环境高度依赖,所以在建筑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对施工技术进行多元化和生态化的创新发展。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重视节能技术的运用,选用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最大化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从而建立人和建筑之间的和谐关系,这同样也是土木工程建筑中一项长远发展目标。
        结语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建筑工程数量在不断增多,要想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保证,应该对施工技术进行创新与变革,对其创新机制进行健全,增强对建筑施工技术的运用。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上,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得以不断崛起,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进而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与成效进行保证,推动我国建筑工程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新武.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状以及创新探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0(02):177.
        [2]刘瑶琪.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状以及创新探究[J].建材与装饰,2020(05):27-28.
        [3]罗杨.关于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20(01):230.

 

        上接第11页
        在高层建筑细部结构的防水施工中,即便已经选取合理的防水材料,具备合理的规划设计,但是施工操作不当一切都是无稽之谈。研究显示,房屋建筑中发生的渗漏状况,有46%是由施工中的操作不当导致的,所以在确保优质设计和科学选材的基础上,应做好充分的施工技术准备,严格落实各项技术操作,掌握特殊结构部位的施工技巧。操作中按照各种防水材料的工艺要求严格执行、精心施工,例如常用的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应采用冷粘工法施工,而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施工则需采用热熔法,在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施工部位的结构特点做好细节部位的精心处理,进而达到建筑防水的要求。
        3.加强施工后期的维护
        在施工完成了高层建筑细部施工,验收完毕后,由于部分业主不了解或不重视维护防水结构,也会增加房屋渗漏的可能性。例如,在外墙凿孔悬挂牌匾、卫生间及厨房改建装修、屋面乱堆杂物、排水不通畅等等,都会对建筑本身的防水结构造成一定影响,业主应注意减少或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减少房屋渗漏的可能性。此外,有机防水材料施工后并不能一劳永逸,也存在破裂、老化现象,故业主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结语:
        高层建筑细部构造防水施工是整个建筑工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业主的入住使用体验和建筑企业的声誉。在实际施工工程中,应严格控制细部防水结构的施工进程,将防水工作的重点环节划分出来,把握好施工的关节部位和技术要点,重视卫生间、厨房、地下室、外墙等部位的不同构造进行精心设计和选材,结合细部构造的不同特点实施不同的防水工艺。施工中保证技术落实到位,做好细节处理,严格按照防水材料的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施工。此外,做好对业主的后期维护知识的普及,保证高层建筑细部构造防水的使用质量和寿命。

        参考文献:
        [1]张洋,刘宝山.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措施及施工技术[J].城市住宅,2020,27(4):208-209.
        [2]王英龙.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工艺分析[J].商品与质量,2020,(43):125.
        [3]刘红涛.高层建筑工程中防水增强层的设计与施工探究实践[J].中国房地产业,2020,(15):157.
        [4]关志愿.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与渗漏处理措施探讨[J].环球市场,2020,(15):304-305.
        [5]李晖,余程峰.高层住宅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J].房地产导刊,2019,(12):33. DOI:10.3969/j.issn.1009-4563.2019.12.031.
        [6]贺金龙.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工艺及防水隔热施工技术[J].砖瓦世界,2019,(22):23.
        [7]吴莹.高层住宅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J].房地产导刊,2019,(12):226. DOI:10.3969/j.issn.1009-4563.2019.12.2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