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环境现状监测的技术要点思考 姚文建

发表时间:2021/7/2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4期   作者:姚文建
[导读] 生态环境监测标准是中国生态环境标准“两级六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疆力源信德环境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市  830000
        摘要:生态环境监测标准是中国生态环境标准“两级六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技术依据。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中国基本建立了涵盖水、气、声、土壤、固体废物、辐射等领域较为完整的方法标准体系。截至2020年底,中国现行有效的环境空气和固定污染源废气方法标准(以下简称“大气方法标准”)共计151项,为组织开展环境空气质量和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和相关环境管理,确保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和可比性提供了有效支撑。
        关键词: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现状监测;技术要点


        引言
        大气污染问题制约我国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我国坚决实施可持续发展政策,将加强环境保护、环境治理放在首要地位,大气环境治理与保护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大气环境污染监测是为了制定环境治理与保护措施,进而改善环境质量。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工作对改善整体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我国大气环境监测体系起步较晚,我国应加强环境保护措施、环境保护的方案,完善我国大气污染环境监测体系,促进我国的生态环境发展。
        1大气污染特征
        大气污染与其他环境污染方式不同,其主要来源是大气中存在的污染物质。我国大气污染中主要的污染物为悬浮颗粒物,在大多数工业较发达或人多较密集的城市分部居多。我国南方地区普遍会出现酸雨现象,在特定的天气和气候条件下极易产生大面积降酸雨。我国全年二氧化碳污染气体排放量约为2000余万吨,仅工业生产造成的废气排放量所占比例就高达70%以上。综合以上可得出我国大气污染总体特征为:我国在人口密集且绿化面积覆盖率小的城市,可吸入悬浮颗粒物污染物质较多。在能源结构单一、地区较偏远的城市煤炭能源燃烧产生的污染物质较多。近几年来,虽然人们开始对空气污染情况重视起来,但由于技术手段有限,在加上我国实际国情需要大量污染源的能力供给,导致形成只有大城市目前空气污染稍微得以有效控制。而中小型城市污染情况依旧日益加剧,且由于经济发展情况差异,我国北方地区大气污染程度整体高于南方城市。
        2当前环境监测难点
        一方面,在以往的大气环境建设阶段,我国并未建立完整的大气环境监测系统。而大气监测工作自身具备系统性以及长期性,并且与环境治理问题息息相关,未配置完善的环境监测系统,将导致大气环境监测工作存在混乱。大气环境监测工作与经济建设无关联,也导致政府部门不愿将资源、资金投入到环境监测中,导致环境问题恶化,阻碍地方经济的良好发展。另一方面,大气污染环境监测手段不够完善。当前,我国在对于大气污染物进行监测时,主要对于以下六种物质进行监测:一氧化碳、固体颗粒、可吸入颗粒、二氧化氮、臭氧以及二氧化硫。而在实际检测过程中,由于检测人员职业素质不到位。通常情况下,只能运用AQI指标。从本质上来看,这样的检测方式是不够科学全面的,并且监测手段的落后也将导致环境监测部门只能以天为单位开展污染物监测工作,并结合污染物浓度来确定当天的环境污染状况。监测过程中,监测人员默认将污染浓度最大值作为实际监测结果,但由于此项最大值往往作为瞬间性数据的存在,精准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够充分表明被监测地区的气候情况。



        3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环境现状监测的技术要点
        3.1确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环境现状监测频率
        在当前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当中,保障环境现状监测作业的顺利展开至关重要,需要遵守有关规范要求,对监测作业的具体频率进行科学高效额度设置,保障获取有关信息内容的多样性以及精准性,将大气环境的具体情况充分展现出来,在对环境现状展开科学监测的时候,应该保障其有关目标的实现。在监测频率具体设计的时候,应该依照大气环境对评价工作的有关要求,对科学合理的频率进行设置,尤其是应该强调监测作业当中的关键环节与时段的设置气你概况,在保证其监测频率的基础上,加强质量以及成效等方面的管理与控制,保障具体评价作业的可靠性以及合理性,为之后治理作业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在具体的作业过程当中,仅仅提高了监测频率会导致工作质量和成效提高,尤其是结构体系以及技术基础等方面存有明显的区别以及问题,很难经过监测作业将其去掉,却会由于频率提高对其成本支出产生影响。要想更好的处理此方面存有的问题,应该将具体的标准落实在实处,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机制,保障基础性数据信息的可靠性以及精准性。在对大气环境影响工作进行实际确定的过程当中,需要保证对环境现状进行实际监测的质量和具体频率。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我国大气环境领域的稳定合理发展。
        3.2细化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环境现状监测点位的布设
        在现阶段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具体展开的时候,应该根据有关导则保障监测位置实际设置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保障其结构布设的可靠性,根据监测作业的具体情况实现全面优化,提升具体监测作业的质量与成效。在对监测位置进行实际设置的时候,应该严格遵守有关标准与导则,加强风向控制与管理,做好科学合理的规划作业,尤其是针对生态区域以及环保区域等,需要对监测点位进行科学高效的设置,更好的处理点位并不科学以及不合理的现象,保证具体作业的顺利展开,全面提高环境现状实际监测作业的成效与水平,保障影响评价作业的顺利进行。在对环境现状监测位置进行实际设置的时候,应该对质量、效率以及经济三方面之间存有的关系进行考量,划分影响评价工作的具体种类。与此同时,应该根据监测作业的具体位置,保障经济目标的基础上,实现监测位置数量的不断增多,有效提升环境现状监测作业的实际水平与成效。在此以外,在对监测作业水平进行保障的前提下,实现点位布控作业的全面优化,有效减少其成本支出。在具体的影响评价过程当中,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充分运用其中,可以实现点位控制内容的丰富性,所以在具体监测作业的时候,应该根据各个区域的特征与影响评价工作,对监测位置的实际布置情况进行细分,在多个方面做好科学合理的布置,其一是项目特征,其二是环境工程,其三是评价要求。因此,在当前的实际评价作业过程当中,应该做好各个点位的布置作业。基于此分析表明,在现阶段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实际展开的时候,需要保证其全面细化,并且在对环境监测点进行实际设置的时候,应该保障其设置的合理性以及高效性,这对推动我国环境事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结语
        随着社会进步,我国对环境现状进行监测的重视程度在逐步提高,这样可以提高我国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认知与意识,实现工程项目建设作业的全面优化,为其奠定良好的前提条件。根据当前时代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具体需求,在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前提下掌握其全局,明确环境现状监测作业实际落实的重点以及关键,保证影响评价作业活动的顺利展开,在实际选取有关对象的时候,应该构建完善合理的环境现状监测体系,为该工作的顺利展开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刘玉良.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环境现状监测的技术要点[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05):122-123.
        [2]史啸勇.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现状监测的技术要点[J].能源环境保护,2019,23(6):56-57.
        [3]丁峰,李时蓓.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修订与对比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9,34(4):120-124.
        [4]赵李李.环境影响评价大气及地表水现状监测[J].江西化工,2020(02):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