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在装配式建筑结构中的应用 陈跃

发表时间:2021/7/2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3期   作者:陈跃
[导读] 摘要:为应对人口增长、能源危机等问题,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正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
        千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盐城  224000
        摘要:为应对人口增长、能源危机等问题,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正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建筑工业化凭借其标准化的设计、工厂化的构件、机械化的施工和科学化的管理等特征恰好与建筑业绿色、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不谋而合。绿色建筑的理念,是为有效提高建筑的资源利用以及能源效率、实现建筑物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为建筑内部的人们提供舒适、绿色的空间环境,这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
        关键词:绿色建筑;装配式结构;应用
        1 装配式建筑的概念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Prefabreicated  Construction)通常是指在工厂进行预制部件的生产,并在施工现场进行组装装配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预制构件生产加工阶段,按照在设计阶段深化设计的预制构件施工图来生产各类预制构件;第二部分是构件的运输,将构件从构件厂运输到施工现场;第三部分是预制构件的吊装与安装,将预制构件在施工现场进行安装。当前阶段,装配式建筑具备以下特点:
        1.1 生产工厂化
        预制构件在工厂预制,能最大限度地改善预制构件的质量问题,例如墙体开裂、渗漏等,并提高整体的安全等级、耐火性和耐久性。通过模具进行生产,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预制构件的尺寸,也能符合图纸的要求,增加施工阶段的稳定性。当前阶段的预制构件的生产,工艺都已经基本成熟,各类的构件都实现了自动化的生产。
        1.2 施工装配化
        各种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后,由专业人员安装和拼接。工程施工进度比传统的混凝土现浇模式快了接近百分之三十,并且施工过程简单,施工的工序得到了精简,而且施工过程中的污染也相对较少,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问题,以最少的资金创造出最大的工程价值。现场原始现浇作业极少,健康不扰民。此外,钢模板等重复利用率提高,对节能再利用意义重大。该过程中,不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操作过程简便,满足节能减排要求。传统的工地有大量的工人,现在大量的施工作业已由传统的施工现场转移到了工厂进行生产,而施工的现场只有一部分工人,使现场的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显著降低。
        2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早在19世纪工业革命出现时期,建筑业就已开始学习制造业的工业化生产。1851年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英国政府决定在海德公园南侧兴建一幢大型临时建筑。最终采纳了皇家园艺师约瑟夫•帕克斯顿的“水晶宫”设计方案。仅用9 个月就建造了七万多平方米的建筑,由于外墙和屋顶都是由玻璃制成,所以它被称为“水晶宫”,也对第一次建筑工业化起到了启蒙作用。
        第二次工业化建筑的兴起起源于战后重建的需求,短期内大量住宅的建设需求,使人们不断的对快速建造的模式进行探索。早在1921年,“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的概念就被法国建筑大师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中提出,在他早期的设计中就可以看到装配式建筑的影子。德国、日本、美国和前苏联等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法律,以满足本国工业化建筑的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建造技术的不断成熟,“装配式”回归人们的视野。随着全世界对工业化建筑的重视和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需要建造大量的住宅,我国也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了全国各地都要因地制宜地发展装配式建筑。力争用30年左右的时间将装配式建筑的比例提高到新建建筑面积的 30%。发展装配式建筑,能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在今后的建筑业发展过程中,要始终以市场为主导因素,政府会继续积极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使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不断提高。


        3 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
        建筑行业作为一个高能耗的产业,不仅在发展过程中严重浪费资源,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环境污染,近年来,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绿色建筑也将成为我国未来建筑工程的主导设计模式。在实际建筑中应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3.1 坚持新能源的使用原则
        为了减轻使用传统能源的压力,人们从各个方面发掘能源的利用。太阳能与风能等绿色环保的新能源选择已成为现代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业的设计应注重新能源的应用,可有效解决建设项目的能耗问题。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太阳能可用于屋顶设计,墙壁设计和玻璃设计。使用这些新能源就可以为建筑物的正常运行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需求。
        3.2 坚持保护环境的原则
        绿色建筑发展的基本目的是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减少建筑施工中各种废弃物的环境污染。在传统建筑业中,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的废物较多。对建筑施工过程中废物的处理,还会造成建筑施工成本的增加。而在绿色建筑的施工工程中,可以利用现在的科技手段,降低建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3.3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建筑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场所。通过适当地设置建筑物的各个部分,来实现室内空气的合理循环,从而提高环境的质量水平。根据人们的需求,设计一个适合人们生活和居住的建筑空间,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在建筑照明设计中,也需要考虑光线对人体的影响和建筑环境内部的清晰度,并采取适当的方法来加强建筑照明,确保室内照明环境更美观,并达到节能地目的。实现绿色建筑的三大设计原则能保证绿色建筑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传统的设计方法需要有专业的设计知识,当前阶段,BIM 技术在建筑的能耗分析、建筑环境等方面有着许多应用软件,大大降低了绿色建筑的设计难点与成本,使绿色建筑的设计更加优化,更加节能环保。
        4 装配式结构与绿色建筑的融合发展
        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经济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重合阶段。同时,因为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快,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也在不断的向前推进,但是我国的建筑业仍旧处于粗放发展时期,施工方式过于单一化,工作效率低下,传统的以劳动力数量为主导的施工模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建筑业的增速也正在从高速转到中速,增速的放缓迫使建筑业进行相应的产业与技术转型。绿色建筑的发展,需要我们将对环境的保护以及资源的合理运用融入到建筑对人的影响因素中去,因此,需要开发出以低能耗、高环保的绿色发展的方式,技术创新将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动力,建筑业要实现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式。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呈现不均衡的现象,东西南北的供暖和空调需求极不均衡。不同地区建筑室内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异。东部沿海的大型城市中的住宅多以高层建筑为主,中部经济发展落后的中小型城市则多以多层建筑为主,往往在设计阶段不考虑建筑的密度、容积率等,使建筑的能耗很大。 绿色建筑的设计将基于当地的气候特征和自然条件,采用新的建筑技术,因地适宜的进行规划设计,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采暖和制冷的能耗,充分利用建筑内外的可再生能源,营造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5 结束语
        很多经济发展较慢的地区,往往会考虑绿色建筑的建造成本,这也是现在制约绿色建筑发展的原因之一,考虑资源和环境成本,最终放弃绿色建筑。综合国内现状,将绿色建筑装配化是一条有效的道路,不仅能大大降低建造成本,也于国内节约资源、长久发展的导向不谋而合。所以装配式建筑与绿色建筑的的融合是社会发展必然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陈慧.基于绿色发展模式下建筑业的经济转型研究[J].中国经贸,2017,12:52.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J].建筑科技,2016,19:8-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