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在意识形态领域全面领导的实践路径

发表时间:2021/7/2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3期   作者:钱余
[导读] 摘要: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事关意识形态安全、国家安全,面对国情、世情的巨大变化,中国共产党只有从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三个方面着力,增强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才能实现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全面领导。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南京  211100
        摘要: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事关意识形态安全、国家安全,面对国情、世情的巨大变化,中国共产党只有从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三个方面着力,增强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才能实现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全面领导。
        关键词:意识形态;党的全面领导;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无论何时,党一定要把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才能保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有效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一、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加强党管意识形态可以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意识形态领导权是指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或集团,通过和其他意识形态的自由竞争,使自身所信仰的意识形态被社会成员认同进而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从而占有支配意识形态资源和组织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国家权力。而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能否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攸关执政党的生存和发展、关乎社会的稳定发展、关乎人心向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对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通过巩固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思想地位、加强政党意识形态建设,夯实了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政党基础,为中国共产党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提供根本保证。
        1.保持定力:巩固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地位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惨痛教训历历在目:如果一个政党失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那其获得的政权也是岌岌可危的。思想领域的防线一旦崩塌,将直接威胁到政权的存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产生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因此,在中国,中国共产党要握好“方向盘”,保持定力、持续发力、代代接力,才能突破资本主义的重重包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这是马克思通过对大量历史事实的客观分析作出的判断,也是执政党的应然追求。对于执政党而言,意识形态是维护其政权合法性、确保社会稳步前进从而减少权力运行成本的重要工具。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首要任务就是要凝聚本阶级的力量,实现本阶级的意识形态。此外,意识形态的辐射范围不能仅限于本阶级,它还要求获得更多人士——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从根本上来说,党的意志与人民的意志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本身就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将“为人民服务”作为其根本宗旨,秉持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方针,用实际行动证明自身利益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这样一来,党的意识形态更加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在实际工作中,在意识形态领域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方面,需要增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权威。无论何时,中国共产党一定要明确自己的政治方向,始终用马克思主义武装思想文化阵地,保持定力;与时代、实践紧密结合,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持续发力;借助中国传统文化基因,积累意识形态工作经验,代代发力。另一方面,一个科学理论的传播还需要形成社会共识、获得群众认同。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过去五年来我国思想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高度评价:“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 . . . . . . 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总之,只有坚守马克思主义阵地,党才能更加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
        2.整合发力:规范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
        思想领域的多元多变多样使得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极大挑战。从国际环境来看,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日益繁荣,西方国家意图消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特别是在当前网络较为发达的状态下,西方国家改变传统强行灌输模式,“充分”利用网络,逐渐渗透和消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比如,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想淡化马克思主义的积极影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价值判断,淡化了人民群众的政治意识。从国内环境来看,在社会利益多元化等因素的影响下,个体的独立性与主体性日益彰显,社会整合和价值引导的功能在逐渐削弱,严重影响了意识形态建设中的政治动员能力。总之,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背景下中国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是极为复杂的。
        中国共产党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就是要规范、匡正、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对多样化社会思潮整合发力。第一,对于错误的社会思潮要有强大的批判力。必须准确地把握其本质,通过合理、有力、有效的方式坚决剔除,引导人民群众明辨是非。第二,对于反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思潮要有决断力。面对各种威胁到意识形态安全的问题,要及时扼杀,当断则断,不能任其发展下去。第三,对于人们自发形成的、反映人们思想和生活状况的社会思潮要有整合力。从中提炼出那些符合时代发展与人民需求,并且富有强大生命力的观点,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其纳入主流意识形态中,从而更加有力地团结民众,增强意识形态的凝聚力。
        3.提高能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能力
        “意识形态能力就是通过新的理论观念、理论概括、理论创新来辨别、引领、掌控社会思潮、社会主流意识的实际水平。”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新环境、新发展、新挑战、新要求,提高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能力成为全党牢牢掌握领导权所必需具备的核心能力。
        党员干部引导着社会主流意识的走向,人民群众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党员干部相关言行举止的影响。但是,一些党员干部没有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入党不为人民服务,只为升官发财,因此在权力和金钱的诱惑面前肆无忌惮地敛财。有些党员干部不信马列信鬼神,到处求神拜佛、请人看风水;有的党员干部做官不作为,消极应对、懒政怠政......网络上频繁更新某某官员下马,虽然可以看出我党对贪污腐败等不作为行为的严格处理,但同时也深刻反映了党内存在的信仰危机,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极大的不信任感。究其根源,在于对着市场经济的繁荣进步,与之伴随的各种社会问题也出现了,比如人们受到金钱至上等思想的影响,精神世界匮乏,严重冲击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地位。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就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同时也为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不成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的先进理论。当前全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速度极快,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社会现象的能力,及时占领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实践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完善自身的理论,坚定为人民、为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坚定信念,在实践的过程中将信仰的力量换变为现实的力量。
        除了部分党员干部的信仰不坚定,还有一些党员干部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不精通,对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持怀疑态度。打铁还需自身硬,全党要始终坚持“四个自信”,马克思主义的看家本领不能丢,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不能流于形式,不能成为耳熟能详却不知所云的、脱离实际的“假大空”。少部分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应对能力滞后于实际工作要求,缺乏预见性。党员干部在意识形态能力方面暴露出的多方面问题已然严峻,我们要化被动为主动,在事件的结果还没有恶化前就抓住最好的时机及时处理,提高处理意识形态问题的决断力。
        二、科学强化意识形态的管理权
        意识形态管理权是指统治阶级运用一定的管理方式整合意识形态领域内社会成员的思想行为,确保意识形态工作有序进行,进而达到巩固意识形态领导权、提高意识形态话语权、维护国家政治和政权安全的要求。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意识形态管理权就是指党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占领思想舆论阵地,借助多种合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方式,使得主流意识形态实现最大程度地引领社会的过程。因此,要守好思想阵地、改革管理方式,才能达到科学强化意识形态管理权的目的。
        1.守好思想阵地
        雷日科夫在《大国悲剧》中写道;“我们的悲剧就在于我们丢失了'苏维埃价值',我们国家缺少一种起核心作用的思想,有的只是起瓦解作用的、外来的思想和价值。”确实值得我们思考。特别是在自媒体时代,人们的思想更为开阔,对于一些重大问题的认识争论也更为激烈,党对于意识形态管理的首要方面就是守好马克思主义思想阵地、占领网络舆论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思想舆论领域大致有红色、黑色、灰色'三个地带'。”红色地带是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场所,必须严防死守,强根固本,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把握好网络舆论的时、效、度,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解释力和影响力,做中国好声音,传播中国好故事;黑色地带是积聚负能量、反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域,必须狠抓狠打、敢于亮剑,开展意识形态斗争,压制敌对势力的生存空间,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感,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灰色地带是介于红色地带和黑色地带之间的领域,特征不明显、性质不确定、影响难判断,总是似是而非,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将其积极向红色地带引导,化灰为红。


        2.改革管理方式
        传统的意识形态管理方式是一种单向的灌输,它是由国家的统治阶级保证严格把关保证实施的,遵循“记者发现新闻——媒体把关——传播给受众——形成一定舆论导向”的方式,确保了意识形态领域不偏离党的方向,但是,全媒体时代改变了意识形态的管理者、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关系,传统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主流意识形态的管理。在全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地享有话语权,主动发布信息、发表评论,甚至可以挑战权威,对于意识形态的管控难度越来越大。
        改革传统单一的管理方式,建立党和政府主导、企业和个体自律自治的多方协同创新的治理方式。党和政府要守土尽责,做好网络意识形态的引导工作,积极促进舆论的开放透明,主动、及时发布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信息,重视人民群众在互联网上反映的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诉求;企业和个体要注意自己行使权力的边界,约束自身的行为,在法治框架内依法进行活动。
        三、努力提升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意识形态话语权是统治阶层凭借其在意识形态领域所拥有的的领导权、管理权,综合运用多种话语形式传达本阶级的价价值观念、利益诉求、行为导向,最大限度地让接受话语的对象认可、发挥话语影响力的权力。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意识形态话语权就是指党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各种反主流意识形态作斗争,并在意识形态领域获得一席之地并主导发展趋势,它能够帮助我党回应反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就其本质而言,一方面,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意识。”即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立取决于这个国家民族的生产力发展程度。另一方面,意识形态话语权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怎样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自身的影响力,从而获得国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当前我国进入了“一元主导,多元并存”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逐渐式微,公共话语权无限制地释放,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被物欲享乐等淹没,特别是互联网逐渐成为各种非主流意识的栖身之所,造成了嘈杂的网络意识形态环境,急需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竞争力和生命力,以便更好地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1.夯实意识形态建设的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则是反映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上层建筑。“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随着经济基础发生变化,上层建筑也会相应地发生变革。这表明意识形态形成于一定的经济基础至上,离开经济基础的有力保障,意识形态就缺乏坚实的根基。就现实而言,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立足社会实践,引领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理论与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只有把握和遵循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才能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发展提供现实根基。
        因此,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首要条件就是加强经济基础建设,提高硬实力,增强意识形态的话语底气。我国经济已有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期,迫切需要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创新是第一动力,提供高质量的科技供给,要推进互联网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企业转型,革故鼎新;对于一些沿袭传统模式、发展落后的产能,要有刮骨疗毒的决心,坚决破除无效供给,优化生产要素结构;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以“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引线,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世界经济。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好发展时,需要注意的是,市场经济中的一些思想也渗透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乃至于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失信、失德的行为,成为经济建设进程中的“老鼠屎”。因此,要增强人民群众的创新精神、法治观念、诚信意识等,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党要借助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之成为经济建设的科学遵循和价值引领。
        2.增强意识形态建设的文化基础
        新时代提升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必须不断增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提升软实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文化自信是构建党的意识形态的精神支撑,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催生了符合人民价值追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了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得全国人民能够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自觉领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众化、时代化。
        而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影响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因此,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关键,又在于人们对于强大文化软实力的认同感与赞同度。要加强人民群众对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相关成果的认同,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使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成为人民群众的个体自觉。只有从内心深处产生的文化认同,才能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影响。此外,还必须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吸收借鉴各国优秀文化,提升中华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魅力。只有坚持文化自信,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自觉对中华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能提升意识形态领导权。
        3.筑牢意识形态建设的群众基础
        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生成逻辑中蕴含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作为历史的主人,坚持以人民为主体的基本立场、以群众路线为工作原则,先后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彰显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正是以人民群众为实践主体,推动社会主义冲破资本主义的围堵,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现实境遇随着实践的变化也必然会呈现出新特点,刻上时代的烙印。首先,人民群众产生了新需要。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发展,既有总体性需要,又有个性化需要,既有物质方面的需要,又有精神方面的需要,需要以人民群众的需要为导向努力改善不平衡补充分的发展状况。人民群众需要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其次,人民群众与党的意识形态之间缺乏直接的话语通道。在开放多元的社会话语环境中,“人人手握麦克风”,在营造了宽松、民主、自由的氛围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可控的风险。一些庸俗信息“见缝插针”。挤占自媒体阵地,正在逐步小结人民群众对于健康社会风尚的追求。
        筑牢意识形态建设的群众基础,需要从危机中探寻契机,在深刻把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生成逻辑和群众路线的关系中明确实践路径。首先,聚群众之声。面对广大干部在人民群众面前“失语”的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不会说话是表象,本质还是严重疏离群众,或是目中无人,对群众缺乏感情。”党员干部要走进群众的生活,下基层,准确掌握人民群众的需求,将人民群众分散的意见系统地整合起来,再到群众中去宣传解释,在实践中检验意见的可行性。其次,解群众之困。话语的说服力取决于话语驱动实践的力量,说再多的话不如干一件实事儿。对于人民群众面临的一些困难,要积极参与、主动关切,聚焦问题的核心,提出有针对性地方案,在实践中加以印证。最后,说群众之话。转换话语方式,将政治话语转向生活话语,以一种接地气的方式使其“飞入寻常百姓家”,将学术话语转向大众话语,化为群众听得懂、喜欢听、易接受的方式,但是还要特别注意的是,生活化、大众化的话语表达方式不能沦为庸俗的宣传口号,要让人民群众打心眼儿里感受到温暖。可见,中国共产党应当在“知”与“行”当中,加强对于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践确证。
        参考文献:
        [1]孙晓梅.自媒体时代我国意识形态管理的实现路径探索[J].武警学院学报,2017(3):6-6.
        [2]史姗姗,李斌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群众基础研究[J].江淮论坛,2018(4):5-5.
        [3]郭燕来.意识形态领导权内涵及其构成要素[J].学术交流,2019(04):53-65.
        [4]廖玉燕.加强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路径[J].新丝路,2018(16):2-2.
        [5]何建春.文化自信视域下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探析[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9(01):83-88.
        [6]寇鹏飞.坚持新思想引领 坚守马克思主义思想阵地——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J]. 学理论,2018(1):2-2.
        [7]陈富清.新闻舆论工作的任务书和方法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10):10-10.
        [8]朱继东.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专题研究: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学习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J].党政研究,2017(2):12-12.
        [9]张宇.苏联演变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大国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读后[J].高校理论战线, 2010(11):60-63.
        [10]杨鹏. 试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统一性[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134-137.
        [11]朱继东.以能力建设为抓手推动意识形态领域全面从严治党[J].理论探讨, 2018(2):7-7.
        [12]张家芳.习近平群众感情观研究[J].治理研究,2019(04):15-21.
        [13]陈新汉,刘旭.社会自我批判机制中的人民主体作用及其引发的新时代深化改革思考[J].天津社会科学, 2018(4):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