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空心村”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1/7/2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3期   作者:董学娜
[导读] 摘要:空心村是随着我国城乡发展过程中,由于发展速度过快和城乡之间、村庄内部之间发展不均衡而导致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和村民居住位置外移的现象。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山东省烟台市  264670
        摘要:空心村是随着我国城乡发展过程中,由于发展速度过快和城乡之间、村庄内部之间发展不均衡而导致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和村民居住位置外移的现象。空心村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农村土地资源,破环农村环境,带来一定的社会风险,更会影响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阻碍城乡一体化进程。这背后隐含着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原因,必须寻找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实现乡村的可持续振兴。
        关键词:空心村;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一、空心村的现状描述:
        《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到2018年农村宅基地空置率为10.7%,样本村庄宅基地空置率最高达到71.5%,在城镇有其他住房成为东部地区农村宅基地闲置最主要的原因,比例高达30.8%,其次为家庭成员长期外出务工,比例达27.3%,且绝大部分为青壮年。这种人口迁移和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显示出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促成了闲置的农村老房和老宅基地大量增加,形成了大量的“空心村”。
        二、空心村带来的问题:
        (一)经济方面:1、农村人口流失导致土地撂荒,浪费了农村耕地资源,同时青壮年大量流失使得农村发展缺乏中坚力量和后备军,新技术推广难度大。比如村内使用的大型收割机播种机都是外来的机器和驾驶员,村庄内严重缺少技术人员。2、村庄向外扩展新建房屋占用了大量的耕地资源,而村庄内部闲置房屋无法利用,这些行为造成了农村闲置土地的浪费,阻碍统一规划集约利用土地,影响村庄的进一步发展。
        (二)社会方面:1、对村庄内部来说:一方面人口流动给外出者和留村者带来更大的心理负担,影响家庭内部亲情的维护,还会带来养老问题,在目前农村养老体制并不健全的情况下,养儿难防老已经成了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能力较强的年轻人迁移到城市,村内只剩下部分老人和儿童,加剧城乡医疗,教育,养老的不平衡性,资源难以下沉到农村。很多农村已经出现父母为了给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贷款在县城买房的现象。2、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会影响社会的安定: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高达5.6亿,在总人口中占比超过40%,农村和农民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空心村”导致农村环境恶化,亲情受损,经济发展迟缓,影响农村稳定,进而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繁荣与稳定。
        (三)生态环境方面:村庄内部房屋闲置,村民较少,环境卫生无人打理,垃圾无序堆放。村庄内部闲置房屋年久失修易发生倒塌,带来安全隐患 [1]同时也会影响村容村貌。
        三、空心村的形成原因分析:
        (一)经济方面:城乡收入差距大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农村没有跟上城市工业化的进程,使得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收入低,于是大量青壮年进城务工,老人妇女儿童留守村落中[2],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
        (二)法律法规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例如我国的《土地管理法》中虽然指出要实行“一户一宅”,但是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实施规定,这也就造成了农村村民预留宅基地或者先盖房后结婚等行为没有明确的判定标准[3]。农村一户多宅的村民将房子登记在子女名下,使得房屋闲置。
        (三)传统观念:重男轻女思想推崇先成家后立业,但更多年轻人选择进城定居,于是“婚房”闲置或由父母居住,受“土地情结”的影响,父母不愿放弃自己原先的房屋,也导致了老房闲置。
        四、空心村应对措施分析:
        首先对于“空心村”我们应该秉持着客观的态度来看待,农村空心化与乡村振兴并不是完全冲突的。

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一个城市的崛起必定伴随着部分农村的衰落甚至消亡,为这些城市的建设提供人力物力等资源支持。可以说农村的空心化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过程,当一个村庄的村民都进入城市或者城镇工作定居时势必都会带来农村空心化的现象。这种由于经济格局变化带来的合理的村庄演化是一个村庄的生命周期发展过程,我们需要做的不是阻止,而是引导支持并有序推进空心化的进行。对于不合理的空心村,我们需要做的才是将其振兴,变空心为实心。
        (一)法律法规及其执行等方面:(1)国家方面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给出具体的实施细则。例如完善农村宅基地使用规定,进一步完善宅基地使用审批流程,为村庄土地利用与规划提供最根本的依据,并为村民的维权提供法律保证,避免乱批乱建乱占。(2)提高基层干部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工作能力,向上准确理解政策方向与内容,向下严格执行工作内容,并结合村庄的具体情况灵活施策。
        (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自力更生与引进“外资”相结合。(1)自力更生,发展农村经济。首先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乡村旅游业,乡土特色产业这类的产业需要依靠本地的先天资源,往往具有特殊性,很难大面积推广。更具有普遍性的措施是发展现代农业。通过初步的技术引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收益,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返乡,从而使这些年轻人成为村庄发展的中坚力量,为村庄发展带来生机与活力。(2)引进“外资”,引入乡镇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支持加工链下沉,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并逐步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产业[4]。
        (三)村民生活保障方面:加强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在道路硬化,垃圾处理、水气网供应、医疗服务设施完善、教育资源供给、村庄绿化、危房改造等方面全方位提高,方便村民的日常生活,提高村内生活的舒适度,使村庄宜居宜发展[5]。
        (四)改革方面:基于现实继续扎实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尤其是完善宅基地退出机制,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6]。根据中国社科院农村所发布的《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18)》显示,全国“空心村”闲置宅基地的综合整治潜力约1.14亿亩。允许村集体在农民自愿前提下,依法把宅基地转变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巨大的闲置宅基地有条件的入市,一方面可以盘活土地资源,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益;另一方面,这一改革实际上给了农民更多的土地自主经营权,决定权,其作用不再限于拓宽收入,更重要的是这一政策背后所体现出来的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公平性的保护,对于空心村问题的治理作用将是内生性和长远性的。
        五、总结:
        空心村问题是我国城乡之间和村庄内部之间资源分配的重点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影响着我国农村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和城乡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在客观看待空心村这一问题的基础之上,可以尝试从政策法律、农村经济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入手,合理有效的解决空心村问题,实现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宗玲.寿县“空心村”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20-2-15
        [2]许加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空心村问题的多维审视及治理对策 ——基于苏北刘村的个案考察[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20-1-28
        [3]陈潘愉.农村“空心村”现状调查与治理研究 ——以湖南省益阳市沅江市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5-20
        [4]魏峰,安建宁.乡村振兴战略下“空心村”问题解决策略探析 ——以西吉县郎岔村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1-30
        [5]张贵友.乡村振兴背景下“空心村”治理对策研究——基于安徽省的调查[J].江淮论坛,2019-9-5
        [6]施梅.土地管理法新修正:农村“三块地”改革的意义与乡村振兴[J].区域治理,2020-1-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