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建设

发表时间:2021/7/2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3期   作者:陈桂香
[导读] 摘要:在当前从农耕经济主导的乡村社会向工业经济主导的城市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乡村被忽略、被边缘化甚至快速衰落,导致乡村建设方向不明、中华文明衰落等严峻问题。
        庐江县委党校  安徽合肥  231500
        摘要:在当前从农耕经济主导的乡村社会向工业经济主导的城市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乡村被忽略、被边缘化甚至快速衰落,导致乡村建设方向不明、中华文明衰落等严峻问题。在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大背景下,应全面认识乡村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和价值,充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文化内涵。这对于提升乡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步意义重大。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文化建设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已经有了质的突破,距离国家实现现代化的百年目标越来越近。然而,农村的发展却仍然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短板,与城市相比,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最为突出。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内涵中,“乡风文明”不是为经济振兴助力的次要方面,而是乡村建设的初心、旗帜和方向。我们应该认真梳理乡村的历程和文化的基本价值,反思乡村文化的基本规律,从乡村的历史、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来探索乡村的未来。
        一、当前乡村文化建设现状
        进入新世纪后,中央把三农问题始终作为党的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三农问题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化、全面,直至形成具有完整体系和长远意义的乡村振兴战略。总书记曾用一个很“文艺”的词表述了乡村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价值——“乡愁”。这个“乡愁”所指称的意义就是,无论怎样的发展,都不能抹杀乡村精神,不能抹杀传统文化和自然生态,既要留住青山绿水,又要传承传统文化。乡村文化复兴的任务,就是让“乡愁”切实落地,让传统文化延续下去、把绿水青山保护下来。在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历史背景下,乡村文化的复兴,就要是重新激活乡村的活力,让乡村文化在现代文明体系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得以复兴和重建。不是简单地回到从前,更不是推倒重来,再造一个完全不同的乡村,而是在复兴传统的基础上,满足广大农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保障农民的文化权益,重建新的乡村精神和乡村理想,唤起农民的文化自觉,培育新农村建设的合格人才。这才是乡村文化复兴的要义所在。
        二、重新认识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文化的价值和使命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全面振兴之“全”,培育乡村新风,传承乡土文化,提振农村精气神,是必备一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优秀乡村文化,能够增强农民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和保证。农民群众生于乡村、长于乡村,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最基本力量,他们积极投入建设家园的热情一旦被激发、被点燃,势必能释放蓬勃活力动力,重塑农业农村新面貌新风尚。
        重新认识乡村文化的价值和使命,把抓好乡风文明、振兴乡村文化,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把脉精准,恰逢其时。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中国已经全面进入世界生产体系,对比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我们发现了一条共同的规律,就是无论哪一个发达国家,都没有完全消灭传统文化、乡村文化。现代化不是为了消灭乡村,更不是与自然界对立对抗,而是促进城乡融为一体、人与自然多元共生、全社会共同享有发展成果的共建共享。这个思想资源,原本就存在于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因此,中国人没有理由不建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

当我们对自己的现代化道路达到这个认识程度以后,文化主流话语就发生了重大的转化:即从近代以来要建立一个和西方一模一样的“现代化”,到如今建立对自身文化敬畏和尊重的“文化自信”,意味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价值尤其是乡村文化价值必然回归。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文化的延续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传统古村落”等名录的乡村,已经逐渐认识到乡村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并已逐步开展相关文化建设,许多乡村的基础文化墙建设正在大力开展,通过文化墙建设将乡村独特文化进行展示,同时吸引了更多游客对乡村的关注,增强乡村综合能力的提升,提升乡村品牌影响力,推动乡村相关产业良性发展。由此来看,乡村文化体系的建设是必要且刻不容缓的。
        乡村文化建设,首先是乡村本位,让广大农民受益。只有农民受益,才能继续维系乡村的稳定,使乡村得以按照自身的规律向前发展。乡村文化是由农民创造的,又是为农民所用的文化,它的社会功能就是让全社会、特别是农民能分享更多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成果,让每位农民都有足够的获得感,并作为一个社会共同体凝聚起来。只有农民成为乡村文化的主体,乡村文化才能发挥更广泛的作用,进而滋养全社会。乡村振兴战略中对乡村治理的设计是三治统一:法治、德治和自治。如何在治理中运用传统文化元素,打通主流文化、本土本地、传统文化之间的通道,让文化发挥沟通、交流和凝聚作用,是当前基层干部、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从乡村的实际出发,必须找到村民无法自己解决、只能依靠政府和村庄共同体才能解决的问题根源,在价值观上进行切实的引导,提出符合实际、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解决措施,捍卫和滋养乡村的文化根基。通过激活乡村自有的文化内涵来动员人民,形成文化的向心力、感召力和无形的约束力。
        其次从城乡优质元素互动中促进文化复兴。中国的乡村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现代化的压力,也是推进现代化的动力。没有乡村的支持,就没有今天中国现代化的成就。在当前社会格局中,向农村投入物力、财力,不仅是经济建设的需要,更有超越经济价值之上的意义,不但是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反哺乡村,而是乡村的多重价值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当然,这个引擎不是自然而然地显现的,也依靠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来激活乡村文化元素,与城市形成互动。当前的乡村文化建设,是一种城乡互动视域下的文化,乡村仍然需要城市文化激发活力,需要先进的经验和方法,以及大量活泼泼的人才。建设乡村新文化,必须动员社会参与。在顶层设计上,在政策制定上,要让更多农民工、大学生、复员退伍军人、退休人员在“乡愁”、“乡情”的感召下,满怀报效乡梓的志向,携带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返乡、下乡创业发展或下乡居住。他们是新乡贤,是乡村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到来,将激活乡村的新活力,把乡村文化带入新的发展阶段。
        总之,乡村文化建设的方向,在于把农村建设成新型农村。在城镇化的进程中,一些农村的消失是不可避免的,但总体上看,乡村不会全部消失,乡村的文化价值也不会消失。我们必须认识和了解乡村文化之于当代中国乡村建设的意义。乡村振兴不是要把乡村变成城市,而是把我们的根留住,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我们今天怎么做,明天乡村就是什么样。所以,乡村的未来,不在别处,就在我们自己手上。
        【参考文献】
        [1]李静;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乡村科技;2018年19期
        [2]刘雪露;在乡村现代化进程中推动乡村文化建设[N];学习时报;2018年
        [3]纪娟丽;以文化为乡村振兴铸魂[N];人民政协报;2018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