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式教师梯队发展构建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9期   作者:高旖旎
[导读] 培养教师的进取之心与实践能力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高旖旎
        厦门市会展南小学,福建  厦门  361000
        摘要:培养教师的进取之心与实践能力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在新办的学校中构建教师会展式梯队建设,能充分以人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培养思想。该模式强调了教师对教学的主动探索和教学模式或教学风格的主动构建,并对促进教师们的自驱性成长和协作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将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并使教师及其学生受用终身。
关键词:会展式;教师梯队;构建
        为培养一支有着扎实专业素养和有进取之心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我校秉承“做到自己的最好”的校训,逐步形成了自上而下的“五层金字塔”的会展式教师梯队发展模式,即一个核心、两支团队、三条路线、四种方式、五个梯队。
        一、以“自驱性成长”为核心
        我校以“自驱性成长”为核心,以培养“善思、乐教、快乐”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高层次优秀教师为目标。为了实现这一教师培养目标,学校根据学校自身特色及驾驶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通过各种各样、内涵丰富的活动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作为教师发展的“大容器”,吸收各校优秀做法,全面促进教师自主发展,做到自己的最好。一是注重培养培养教师的自主成长型意识。学校会展式梯队培养坚持尊重教师、依靠教师和发展学生的原则,努力让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学习、成长,在教学成长中,教学技能得以成长、教学情感得以共鸣,自觉构建教学价值观,为教学思想、教学风格的形成奠定基础。二是注重教学回归生活的环境。教学是教人,学校坚持体验式教学,强调教师的亲身教学体验,注重营造共享式、吸收式、自主构建的教学模式,拓展教师彼此的学习空间,丰富教师的课余生活,引导教师形成成长型思维的人。
        二、两支团队
        作为新学校,多数教师为“80、90后”。学校暂时用年龄层划分了两支队伍,即“80蓝精”队和“90青云”队。“蓝精”队均拥有这坚实的教育理论基础和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可为学校教学经验传承提供专业化保障,而“青云”队教师多数刚刚踏入教师行业不久,无论从教学能力还是实践能力都需要选派耐心的老教师手把手进行培养教育,其中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为“青蓝培养”的重点内容。
        三、三种路线
        每位教师都具有独立的教学思想,都有自己的教学特长,也有不同的成长需求。我校一直努力建立“1+1”、“1+N”和“N+N”的会展式成长路线,满足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特长、不同性格特点教师多元化发展的需求,为教师终身成长奠定基础。
        1.个性化“1+1”路线
        针对新教师群体,个别教师在新入职前已经有了一些教学经验,进入学校后,仅需要从教学能力上进行指导,甚至还能给其他老师提供经验借鉴。针对这类有教学经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学校开展了个性化培养模式。例如“1+1”可以自动组合成为合作伙伴,可以使两位有经验的新教师,互相促进,互相学习,在平时的教学中,互相扮演学生或教师,同课异构,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现场演绎,促进合作;“1+1”也可以是一位老教师带领一位有经验的新教师,彼此之间开展实体课堂研讨,由老教师先执教,新教师听课,而后由新教师执教,老教师评点以促进新教师专业更快成长,“1+1”还可以是两位老教师之间,也可以是跨学科结合。这样的自由组合,唯一标准在于教师们共同的教学思想或教学风格组合,在学期初,利用展会形式促进组合形成。


        2.多样化“1+N”成长路线
        我校也有许多教师是刚从大学毕业,无论是教学能力还是实践能力都十分匮乏,需要选派耐心的老教师们进行手把手培养教育。学校根据教师发展的多样性需求,在教师师资基础上,为此类新教师不仅给予多位学科导师,再加上德育导师,以多角度、多方位为新教师量身定下指引导师,为其营造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活力、人文底蕴的导师团队,挖掘并发展新教师潜能。
        3.合作探究式“N+N”成长路线
        为了保障我校会展式教师梯队建设,学校专门邀请了市区教研员、大学教授、市区学科带头人和市区骨干教师等专家形成了专家导师团,指导教师们更快更好地成长。这是专家引领层面,其次,我校正积极申报市区课题,以“做到自己的最好”这一理念,引导教师梯队建设专业化成长,激发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锻炼其职业素养和能力。教师在自己的教研组、备课组甚至跨学科,都可以确定自己的研究方案,采取自主探究、协作交流的方式,在教学实践和交流互动中促进自身与大家的共同成长。
        四、四种方式
        我校创新教师梯队培养形式和载体,突出了文化引领、价值引领,通过会展式教学活动,以融入课堂、融入评价、融入考核和融入保障的方式,实现了教师梯队发展的时效性。
        1.融入课堂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生命力,学校注重营造“做到自己的最好”的校园文化,希望通过这样的感召力营造校园教学氛围,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浸入教师课堂。梯队建设的主场就在日常的教学课堂中,让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自己练兵,并利用团队力量不断成长。
2.融入评价
    学校立足教师未来发展,通过日常备课组、教研组活动,组织教师之间互相评课、互相学习,在日常教研活动中收获成就感,在评价中形成认同感,在展示中收获成就,为教师共同成长架起桥梁。
3.融入考核
    学校为了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设置了三年一考核的机制,并给予校级表彰奖励。
        4.融入保障
        为了激励老师们积极成长,学校提供了一切便利,并在绩效方案里继续倾斜。
        五、五个梯队
        为了将教师发展覆盖全体教师身上,学校特别设置了五个层级的梯队: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学标兵、教学英才和教学名师。每一梯队有不同的评选要求,并采取三年一考核的形式促进。
        我校这一会展式教师梯队建设符合当今教育发展趋势,有利于各类老师自我提升发展的需求,将继续挖掘会展式风格继续将教师培训做得更扎实、更有成效。参考文献:
        [1].河南省新时代中小学教师梯队攀升体系建设方案[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0(06):4-6.
        [2]张蕊.让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生命场[J].中小学管理,2020(09):57-59.
        [3]石亚珠.注重教师梯队专业发展  保障教育质量稳步提升[J].新教师,2020(04):11-12.
        [4]曹欢. 科学构建教师梯队,有效促进专业发展[A].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十一)[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