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风好
山东省文登第一中学地理组
摘要:地理实践能力是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生在地理学习中需要形成的关键能力。高中生如果具备地理实践能力,就意味着他们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能力,能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以往,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教师只注重对高中生地理知识的掌握,使高中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出了要求。通过对高中地理课堂中如何培养地理实践能力的分析,有助于提高高中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地理活动教学;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
引言
高中生如果具备地理实践能力,就意味着他们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能力,能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以往,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教师只注重对高中生地理知识的掌握,使高中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然而,新课程改革对实践应用能力提出了要求。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教师应重视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而高中生只有具备足够的地理实践能力,地理素养的培养才会更加全面。
1培养地理实践力的必要性意义
人地协调概念、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分析是一种理论层面的学科思维,而地理实践则是一种多样化的知识应用实践。前者是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标准,后者是解决问题和掌握知识的手段。尽管地理核心素养是相互关联和互补的,但每一部分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地理实践教学中,地理实践具有丰富认识、强化思维、巩固知识基础的作用。地理实践是核心素养的本质,它不同于理论概念,代表着学生真正掌握并能熟练运用地理知识。地理实践活动对学生地理观察、地理调查、地理写作、地理分析和地理实验能力有积极影响。
2高中地理课中地理实践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2.1忽视地理实践力的教学活动
许多教师对地理实践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传统观念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教师关注的是高中生在地理考试中的分数。在这种情况下,地理实践被忽视了。对于学校来说,入学率的高低关系到自身的发展。这也意味着在实践活动中会被忽视,主要精力都用在强调知识的传授上,让高中生在考试中力求完美。
2.2地理实践力脱离实践生活
在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高中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高中生在地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不能应用到现实生活和实际问题中,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不符合地理实践的要求。例如,高中生对地图的理解能力不足,不能用地图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尤其是面对一些复杂的地理现象,缺乏综合分析能力,不能借助各种地理数据和工具独立思考一些问题。很少有高中生能对地理现象进行观察和实验。
2.3地理实践活动缺乏合理化设计
高中地理课堂实践活动对高中生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但现阶段,教师对地理实践活动的设计能力还不是很强。很多教师虽然擅长课堂教学,但对地理实践活动的设计经验非常缺乏,对实践活动的指导也非常陌生,导致很多活动的组织不适应高中生的实际需要。这对高中生地理实践的实际发展不是很有帮助。
3基于实践活动的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策略
3.1重视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首先,教师自身要发挥引导作用,对地理实践给予足够的重视,宣传地理实践的重要性。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为高中生设计一些地理实践活动,使高中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深入分析人地关系。此外,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特别是学习地理实践活动的一些设计方法和理念,从而进行合理的地理实践活动设计。最后,教师要协调好基础知识与地理实践的关系,设计符合高中生实际认知水平的教学活动,使高中生形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2为地理实践力创设开放性的教学环境
地理实践能力是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体现,是联系高中生社会实践和知识的重要能力。高中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应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教师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为高中生设计一些地理实践活动。例如,我们可以举办环保演讲、高中生地理建模竞赛、高中生地理知识竞赛等。当地的地形地貌、人口结构和产业布局可以作为地理实践的内容。社会调查和实地考察可以用来锻炼高中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3在地理活动中突出地理实践力地位
首先,教师自身要发挥引导作用,对地理实践给予足够的重视,宣传地理实践的重要性。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为高中生设计一些地理实践活动,使高中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深入分析人地关系。例如,在教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地理教材中的《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户外观察一些植被,让高中生感受到地球环境的差异和人与地球的和谐关系。此外,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特别是学习地理实践活动的一些设计方法和理念,从而进行合理的地理实践活动设计。最后,教师要协调好基础知识与地理实践的关系,设计符合高中生实际认知水平的教学活动,使高中生形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4充分利用教学环境打造地理实践项目
地理实践能力是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体现,是联系高中生社会实践和知识的重要能力。高中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应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教师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为高中生设计一些地理实践活动。例如在教授完《地球上的水》一课后就可以围绕着海洋与人类的关系为主题为高中生举办环保演讲、制作地理模具比赛以及地理知识竞赛等,通过这种多样化的地理实践活动来潜移默化地锻炼高中生的地理实践力。
3.5户外体验教学,亲身验证真理
一些地理常识知识往往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真理。这些理论已经被前人成千上万的实验和探索所证明。然而,一些学生对其他地理现象仍有质疑心理,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产生半信半疑的心理。为了消除学生心中的疑虑,揭开地理现象的根源,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亲身体验,验证已经成为坚实理论的知识点。由于教室空间有限,为了突出体验效果,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进行户外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一些地理现象的真实存在。以《地球上的大气》为例,本单元知识点结束后,地理教材专门提出了一个课后实践问题:“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为了验证这一理论,教师可以选择两处具有代表性的地点,一处是城市繁华的街道,一处是种植农作物的郊区。同时,学生在两处地点停留时间不能超过两个小时,让学生亲身体验这两处地点的气温是否存在差异。通过真实体验,学生能够感觉到,城市街道的气温明显高于郊区的气温。当学生回归课堂后,教师可以揭开问题的真相。城市气温高的原因是工业发达,交通拥挤,大气污染严重,加之城市高层建筑物对风的阻挡。如果从地理学角度分析,城市空气热传导率与热容量较高,进而形成城市热岛效应,而郊区辐射散失热量快,热量传导速度慢,以至于在同等气候条件下,城市气温要高于郊区气温2℃以上。学生通过的亲身验证,不仅解开了心中谜团,而且地理实践能力也得到大幅提升。
结束语
在新时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水平的同时,具有同等水平的综合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高中地理教学具有较强的实效性和实践性。教师要以新的工作理念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实践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的全面提高,充分发挥高中地理课程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苏宇.基于案例教学的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8.
[2]张怡.重庆市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8.
[3]王卫兴.基于地理实践力的高中地理教学思考[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7(4).
[4]张学能.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20(01):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