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第9期   作者:朱婷、李金妹
[导读]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之路的重要阶段,也是初中生人生价值观和思想品德的重大转折点
        朱婷、李金妹
        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实验 广西 柳州545000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之路的重要阶段,也是初中生人生价值观和思想品德的重大转折点,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引导初中生思想品德正向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课改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立德树人理念逐渐被融入教学课堂中,本文将结合实践教学经历,对基于立德树人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立德树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近年来,立德树人作为一个新颖的教学理念逐渐走入课堂教学中,所谓立德树人,旨在培养德行优良,品德优秀的人才。良好的品德是新时代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是立足于新时代新背景的重要前提。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正处于道德观成形,法律意识树立的重要时期,因此将立德树人理念应用于初中课堂是十分必要的,此外,道德与法治是培养学生道德观和法治意识最直接的途径,立德树人理念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理念很多地方不谋而合,因此,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会使初中生良好品德的培养达到事半功倍的高效教学成果。
        1.基于立德树人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意义
将立德树人理念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利于教师认识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差异以及道德与法治学习对初中生人格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在立德树人理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能够促进学生成为高质量、高素养的社会人才,在提升他们社会责任感的同时,帮助他们成为现代社会所需的具备核心素养的人才。
  2.当前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的现状
道德与法治课堂对初中生良好品德形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常常忽视了学生认知能力的特殊性和差异性,过于强调学生学习成绩以及基础科目的学习,导致道德与法制教学成为了死记硬背过程化教学活动。并没有本着立德树人的基本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思想内涵,而是直接画出重点让学生进行记忆,同时缺少教学创新,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从而造成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不够深入,不利于学生优良品行和法律意识的养成。

        3.基于立德树人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研究策略
        3.1改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
为了更好地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应用于道德与法治课堂之中,教师应该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改善自身教学理念,并不断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进道德与法治课堂之中。

要想改善教学观念,教师就应该加强理论学习,对立德树人理念的重要性和应用策略进行认真地研学,在对立德树人理念产生清晰深层的学习基础上,深度挖掘教材知识,才能够将该理念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整合起来,防止出现知识混淆和杂乱的教学问题。此外,教师应避免产生将自己视为课堂主体的教学误区,应该清晰的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任,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特点出发,对于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讲解不能过于理所应当。只有这样,才能够发挥立德树人理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优势。
        3.2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道德熏陶
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不仅走入了人们的生活中,更是走进了教学课堂之中,如今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体系,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对初中生们来说知识点比较分散,而且一些抽象的道德观和法律知识不便于学生进行学习和理解。为了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教师应该把信息技术引入道德与法治的课堂,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比较直接的道德熏陶。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时,给学生们播放《感动中国》节目,通过感人的鲜活事迹和伟大的人物榜样渲染课堂氛围,一些感人事迹常常让学生们潸然泪下,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和道德观念,帮助他们成为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或者通过多媒体播放《今日说法》栏目,使得学生在触目惊心的案件中树立法律意识,在扣人心弦的侦查过程中构建法律思维。
        3.3通过生活情境,创建高效课堂
立德树人理念的应用离不开生活情境,教师应该努力创设生活情境,深度挖掘道德与法治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有助于创建更加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将立德树人理念贯彻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基于立德树人理念地道德与法治课堂成果主要体现在学生的生活当中,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模拟生活场景或创设生活情境,将学生代入到道德与法治知识中去,在生活情境中逐步深入思想教育。例如,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敬老院照顾关怀老人,去流浪动物之家照顾小动物或者去公园草坪上捡一捡垃圾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良好品德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创设角色扮演情境,让学生模拟经典的欺诈行为,帮助学生在模拟情景中树立正确鲜明的是非观以及法律意识。
        结束语:
教学实践表明,基于立德树人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能够有效提升课堂实效,促进学生道德观和法律意识的正向发展。教师应该改善自身教育理念,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鲜活的人物事迹对学生进行直接地道德熏陶,此外鉴于学生认知特点,教师应该创设生活情境,以此来创建更加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以及健全人生品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刘建志.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影响分析[J].天津教育,2021(07):174-175.
[2]杨宁.“立德树人”理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探究[J].家长,2021(05):40-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