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绿色教育视角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新法

发表时间:2021/7/2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第9期   作者:魏伟兰
[导读] “绿色化学”是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力求避免使用一些污染强、危险高的化学品
        魏伟兰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高级中学 514400
        摘要:“绿色化学”是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力求避免使用一些污染强、危险高的化学品,并通过开发和应用新的环保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污染程度,以期实现节能环保、环境友好的一种新理念。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倘若师生在教学和实验过程中绿色环保意识不强,对于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处理不当,无疑会使化学课堂成为一个小型污染源。基于此,以下对探究绿色教育视角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新法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教育;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新法
引言
        绿色化学倡导用化学技术和方法减少或停止那些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和试剂、产物、副产物等的使用与产生。高中教师应将绿色化学的理念融入高中化学的课程当中,结合课程内容和教学设计合理渗透绿色文化,让绿色文化成为学生思想发展的一部分,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践行绿色化学理念,将绿色化学融入自身学习当中,逐步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转变理念,注重培养绿色学习态度
        要让绿色文化覆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首先要求化学教师本身具有绿色学习态度。因为化学教学绿色学习态度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指导着学生的绿色教学目的和行为,影响着化学课堂绿色学习态度培养的效果。从当前全国各高中普遍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以及学生的思想状态和道德水准可以看到,当前我国对于高中化学教学绿色学习态度培养效果非常的有限。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代,学生接触知识的途径呈现出多样化趋势,若不能对此进行正确的引导,势必会让学生无法正确认知网络传播媒介中的利弊,不能正确进行筛选。这时就需要教师结合我国的传统教育与网络多元化特点,对学生加以引导,让他们接受那些积极向上,对自身、他人或环境向好发展有益的知识或思想。特别要去了解学生思想变化的根源,找到新时期发展背景下化学教学绿色学习态度培养的突破口,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宜当前高中生心理发展特征、被学生所接受的化学教学绿色学习态度培养的新方法。
二、课堂实验微型化
        目前,微型化学实验受到了化学教师的欢迎,究其原因,主要是这种化学实验方式与传统实验方式相比,在容器和试剂选择上呈现出微观化的特点,通过注射器、九孔板等容器的使用,对烧杯、容量瓶进行取代,以减少试剂的需求量,从而达成缩短实验时间、减小体积和节约化学试剂的目的,与此同时,还能降低实验的难度,所产生的污染也微乎其微。实践应用结果表明,这种实验方式的应用,可以增强绿色化学渗透的效果。化学教师可以在实验教学阶段,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进行微型实验,以实现在实验中渗透绿色化学的目的。
        以氯气制备和检验性质为例。传统实验方式需要使用大量的容器和化学试剂,并且组装方式十分复杂,据了解得知,本实验需要使用发生装置、净化装置、收集装置和尾气吸收装置。如果没有教师帮助,学生实验成功率非常低。此外,在实验过程中,还会浪费大量资源,污染大气环境。

与传统实验方式相比,微型实验方式所使用的容器为青霉素瓶,具有操作便捷、实验难度低的特点,并且,所使用的化学试剂用量少,几乎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三、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通常采用的是理论和实验相互结合的方法。所以在绿色化学理念渗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优化实验课程,让学生在实验课上意识到绿色化学的必要性。以前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并没有什么环保意识,他们在实验的时候也只是单纯地对照课本去进行实验操作,但是却忽略了实验当中产生的废弃物以及造成的污染。现在教师在学生实验过后,需要注意让学生着重处理实验当中产生的垃圾,避免环境污染,给学生渗透绿色化学的意识。这样学生的环保意识才能够得到提升。
        例如,教师在教学“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的时候就需要带着学生到实验室做一些简单的金属反应实验。这个时候就可以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告诉学生在金属反应过后所遗留的废弃品以及实验垃圾应该进行正确的处理。废弃液体要倒入废液缸当中,不可以直接倒入下水道,垃圾扔到垃圾桶内,并且进行分类。这样通过实验课教学给学生渗透绿色化学的理念,加深他们的印象,学生的环保意识就能够得到提升,并且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将绿色化学的教学作用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四、鼓励学生实践,开展研究性实践调查
        高中化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贴合紧密,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已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当中,学会分析、研究与调查,讨论绿色化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以《化石燃料和有机化合物》为例,在学习了天然气、石油燃料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围绕“煤改气”为研究内容进行科学调查。①在调查中前分析天然气、煤炭在化学反应中的热量、价格、化学方程式的内容,根据已经学习的化学反应与能力转化内容对天然气和煤炭的燃烧放热情况进行分析,结合社会中的价格进行初步对比;②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煤改气的社会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学生自由结组每个组5人左右,2人负责收集官网信息,包括政府补贴力度、政府对煤改气后大气环境的监测评估报告等内容,2人负责入户调查煤改气后的费用,包括改造费用、运行费用、暖气是否达标等,1人负责所有数据的分析。数据采集、分析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有数据进行统一的分析,在分析过程中按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多方面制定评估标准,每个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都需要将自己的意见融入其中,根据调研的结果从而评判煤改气的实际情况和价值,让学生了解到基于环境保护的需要煤改气工程的必要性,从取暖等经济利益出发分析煤改气的可行性,实现学以致用的绿色化学理念。
结束语
        在绿色教育视角下高中化学课程教学理念的发展过程中,作为化学教师不仅要明确绿色化学教育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勤于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及时总结和反思,共同探求更有效的绿色化学教育方法和途径,才能更全面地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岩岩.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的意义[J].高考,2021(12):81-82.
[2]田玲燕.浅谈关于高中化学的绿色化[J].知识文库,2021(08):135-136.
[3]董金盈.探究绿色教育视角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新法[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5):92-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