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艳敏
广西柳州市柳江区进德中心小学 545106
摘要:在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阅读是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教师为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其提供更加优质的阅读教学,就需要转变教学理念,为学生开展更加适合其实际情况的教学活动。基于此,文章阐述阅读教学的内涵,分析对小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意义,并探讨如何才能对小学生进行阅读教学。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综合素质
新课程标准改革正在不断推进,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学生能主动的参与到阅读教学中。为此,教师应该做的就是最高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学生在主动参与到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的同时能让自身的思维能力有更加直观的改变,能促使学生语文能力提升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
一、阅读教学
阅读是人类了解社会的基本方式。阅读在我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存在了几千年。随着阅读活动的产生,中外学者对于这一活动也有了各种各样的界定。从广义上来说,阅读教学是学生在语文教师的有的引导下,通过对书本的阅读,获取到知识的过程[1]。在这一过程中获取到的知识可以是心理层面的、精神层面的等。从狭义上来说,阅读教学是学生通过对一篇篇文章的阅读,形成对阅读行为的规范,是教学活动中的一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育是教师、学生以及阅读编撰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学会文章中蕴含的文化知识、思想情感、价值观念等,教师需要以价值观为导向,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笔者主要研究的是对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相比于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来说,对其阅读能力、思考能力等的要求也更高,需要注重的形式也较为多样化。
二、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意义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以及教材编撰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2]。学生能在阅读过程中利用阅读材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意识进行提升。在教师的引导之中,学生能在阅读的氛围中形成较为正确的思想观念,能让学生形成较为优质的审美体验,让学生在各种阅读活动中尽情的发挥自己的优势,提升教学效果。优秀的阅读教学活动还能让学生对语文教学活动形成较为浓厚的兴趣,促使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一状态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生活的成功奠定基础。此外,优秀的阅读教学方式还能对教师的教学模式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能在这一教学氛围中产生较为活跃的教学思维,以更加先进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产生影响。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能更加有效的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解决这一教学问题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就能对学生进行更加积极的引导,让学生养成更加优秀的学习习惯。
三、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方式
(一)课内外结合
无论是课内读物还是课外读物,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学生在进行优秀读物的阅读中也能提升其阅读水平。为此,教师在为学生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除了利用课内读物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掌握阅读知识,还能利用课外读物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语文素养水平进一步提升。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能积极的利用同类型的阅读作品对学生进行阅读知识的补充。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能为学生推荐鲁迅先生的其他著作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藤野先生》等。在对小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为学生推荐适合其发展的读物。
同时,还需要学生认真做好阅读笔记,对自己阅读过的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最后,教师还需要定期对学生进行检查与监督,让学生能通过课外阅读的方式提升阅读能力。课外读本相对于课内阅读可能较难,但是学生在进行阅读之后能通过分享交流的方式对读物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增强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二)增强学生的阅读参与度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基础上,教师应该重视的是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的进行知识的探索。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课堂为中心,通过交流、提问、思考等方式进行知识的思考与解答。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引导者,也是启发者,但并不是主导者。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能更加轻易的为学生建立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拉近自己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实现学生与教师通过沟通或者交流的方式进行知识的解答。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能为学生提出教学任务,学生也能在与教师或者同学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完成任务[3]。学生能在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对语文阅读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既能对一篇文章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又能更大程度上的提升阅读理解能力。例如:教师在对学生教授《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的时候,能为学生循序渐进的提出阅读任务。第一步,教师能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生字以及生词的意思。第二步,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能实现对文章的初步复述。第三步,教师带领学生感受文章中作者想要表达的爱国情怀,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提升其阅读能力,还实现思想意识的升华,促使学生形成爱国主义热情。
(三)实行家校合作
教学环境对学生的阅读活动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学生在更加积极的教学环境中能有效的进行阅读知识的理解。为此,教师就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除了教师之外,家长对学生的影响作用也是较大的,为此,家长就需要对学生的阅读教学工作负责,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为自身的责任,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就需要与学生的家长进行及时的联系,对家长进行阅读教学方面的指导,让学生家长学会对学生进行阅读培养的正确方式。在浓厚的阅读氛围中,学生也能更加高效的参与阅读活动。第一,教师能引导家长构建完善的家庭阅读环境,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有条件的家长能为学生设置图书室或者图书角的场所,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除了能发挥环境的作用之外,还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此外,家长还需要对阅读书籍、读书用灯等进行采购,为学生的阅读环境创造良好的条件。第二,教师能引导家长提升学生的人文阅读环境。家长的思想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生的阅读效果产生影响,为此,家长也需要积极参与到阅读之中,通过阅读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文化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产生影响,促使学生能更加主动的参与到阅读活动中。
结论:
综上所述,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促使学生语文知识水平提升以及让学生形成较为优质的文学素养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为此,教师就需要及时补充自身的教学知识,让其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活动,促使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此外,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教师的努力,更是需要家长的配合。家长与教师共同努力,才能为学生营造更加优质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成绩的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周秀玲.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指导策略[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9, 000(006):80-80.
[2]陈纯玲. 体验精彩,享受乐趣——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探究[J]. 新课程(教研版), 2020, 000(004):49-49.
[3]陈月玲. 让阅读与写作"手牵手"——小学中段语文统编教材随文式日记写作探究[J]. 福建茶叶, 2020,219(03):373-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