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师培养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7/2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第9期   作者:瞿晓娟
[导读] 以往在幼儿教师培育过程中,存在教学理念更新缓慢,
        瞿晓娟
        昆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昆明  651700
        
        摘要:以往在幼儿教师培育过程中,存在教学理念更新缓慢,教学方式相对陈旧等问题,为扩展幼儿教师的知识体系,进一步提升其逻辑思维能力及数据信息处理能力,需要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幼师培养教学中,应在组建研修小组这一实践共同体的基础上,引入自主学习与协助学习模式,构建基层幼儿园与高校远程互助的网络教学平台,通过增强师生的有效沟通与互动,构建具有长效性、协同发展性的教学机制,从而实现幼师专业能力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幼师培养;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式
        
        幼师是幼儿早期成长的引领者,在幼儿教育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期背景下,幼儿教育工作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推进了教学理念的创新速度,可通过其与幼儿教育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强化幼儿教育成果。为此,文章立足当前幼师培养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问题,进一步探寻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可行性策略,以此推进幼师教学改革的进程。
        1.当前幼师培养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问题
        1.1仍以传统的面授教育理念为主
        信息时代背景下,幼师教育仍以晋修、开阔眼界作为幼师能力提升的主要方式,然而因条件不足,仅有5%左右的幼儿教师可得到晋修的机会,虽然目前国家或省级培训活动开展量持续增加,地方也组织了相应的教学培训,然而此种面授教育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不多,因而处于工作一线的幼儿教师的素质能力提升相对滞缓。
        1.2信息化软件投入不足
        目前,国家大力推进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建设,给予了一定的资金及技术支持,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得以促进,硬件设施基本配备完全,然而在软件应用方面的投入量还有所不足,由于缺乏专业的应用软件,因而教师只能利用信息化设备实现在线沟通与基本文档制作等简单的工作内容,对幼儿教育起到的辅助支持作用不大,难以发挥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价值,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也得不到有效提升。
        1.3教育方式陈旧单一
        目前,幼师培养教学中主要是采用组织管理相对便利的讲座或视频会议等教育形式,教学研讨活动通常极短的时间便结束,未能在校本研修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深化教育成果,幼师学员在短期讲座或远程教学中难以掌握提升其专业能力的知识与技术,难以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岗位,无法实现新理念与教育工作的有效融合,甚至仍是沿用传统方式开展幼儿教育,基础教育改革中骨干教师影响带动作用也未能有效发挥。
        1.4U-S之间沟通不足、长效互动机制尚未建立
        幼儿教师除了要教授幼儿知识以外,还需掌握音乐、舞蹈、美术等多项艺术技能,需具备与幼儿有效沟通的能力,因而幼师培育必然要融合人文性元素,且要注重培养方式的先进性与实践性。然而当前大学(University)及中小学或幼儿园(Schoo1)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并不通畅,未实现长效互助机制的有效建立,培养各个阶段的研讨交流也不够深入,未能针对幼儿教学中的问题给出可行性的解决对策。幼儿教师对文化水平、教学能力的要求相对较低,发展意识不足、专业成长能力不强,统一化培训所取得的收效甚微,因而幼师教育任务难以有效完成。


        2.幼师培养中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可行性策略
        2.1依托网络技术、打造U-S远程互动教研平台
        为提升幼师见习与实习质量,需要建立高校及幼儿园的发展共同体学校,既可实现对基础教育服务的优化,也可建立双方互助、共同成长的长效机制。可引入网络技术手段,为幼师继续教育提供支持,同时也可深入与全面开展幼师及高校教研人员的共同实践,从而为幼师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持。可利用网络技术建立U-S远程互动教研平台,由高校互动中心为幼师专业成长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案例,并建立点评课系统。可将专家、普通幼师或新晋幼师的教学案例囊括其中,且针对各个案例给予详细的说明及专家点评,明确适用对象,提供相应的参考资料,提供可供幼师自主观看与学习的问题教学或优秀教学范例以及技能演示视频。幼师可定期录制展示课,依托远程互动平台,由高校教研教师给予实时点评,并与之探讨教学设计,帮助其化解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实现参训幼师专业能力的提升。网络平台可自动存储展示课及互动点评,可将之纳入资源库,并作为可视化教学案例而使用。此平台的搭建,既有利于幼师专业提升,也可构建帮助教师成长的长效机制,可以地区教研室为基础推动幼儿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
        2.2组建研修小组、引入自主学习与协助学习模式
        2.2.1研修小组的建立
        幼师培养教学成效的提升,应以幼师的自主成长为基础,需要强化其自主成长的意识及能力。幼师应明确自身专业成长目标,不仅要提升师德,还应强化教育水平,更要具备儿童及教育问题深入研究的能力,通过对幼师的充分鼓励,使之能够主动性进行能力素养的提升。根据实践共同体理论分析得知,幼师需要通过大量实践活动及经验积累方能逐步晋升为专家型教师,因而幼师培养教学中,必然要立足于现实文化背景、依托于动态变化的互动结构来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应以幼儿园作为基础,依托于U-S远程互动教研平台,组织研修小组,成员人数可设定为6名左右,在各组中配备一名高校指导教师专家,力求构建一个真实的实践共同体。
        2.2.2开展自主学习、合理应用协助学习模式
        研修小组可以作为开展自主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的同时加强研修训练,基于幼儿园实际情况,在高校指导教师指导下,通过研修小组之间的通力配合,利用丰富的资源,依托于信息技术手段,帮助新幼师快速成长为幼儿教育专家。在新课程改革之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模式的引入成为了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并且在这些学习模式的应用下,教学成效显著。为此,研究小组实践活动开展中,小组成员既可通过自主学习进行知识的吸收与拓展,也可自行进行教案设计与案例观摩,也可与其他成员合作学习,通过学习资源的共享、问题的共同研讨以及经验的分享而同步提升专业能力。通过专家指导、现场观摩等多元化的幼师培养教学模式的交叉与灵活运用,进一步提升幼师向专家成长的速度。
        2.3围绕SNS网络实现网络化资源的扩充与整合
        由于参与培训计划的幼师分布于各个地区,因而可依托于网络、围绕SNS这一核心,开展研修小组学习与发展相关研究活动。可在Web2.0中的SNS以及RSS等技术支持下,以幼儿教学中的某个问题作为研修主题,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建立博客或wiki,对此主题有兴趣的幼师可共同参与探讨与交流,主动依托实践共同体而构建博客或wiki之间的关联,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的丰富与拓展。通过主题的吸引可实现幼师的汇聚,可构建一个幼师之间可自主交流、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可实现自主或协助学习的网络平台,引导所有成员主动性参与协作学习,从而进一步提升其专业能力。
        结语:当前国家及地方相关部门对幼师培养给予了大量人力及资金支持,彰显了国家对幼师培育方面的重视,也体现了国家优化提升幼儿教育成效的决心。为此,无论是幼师教育者还是幼师自身,都应深入分析与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创新模式,通过机制的健全、组织活动的认真开展,科研与探讨深入推进,围绕幼师专业能力提升这一目标,依托网络技术、打造U-S远程互动教研平台,并要组建研修小组、引入自主学习与协助学习模式,此外还需围绕SNS网络实现网络化资源的扩充与整合,促进幼师培养教学质量的提升,进而推动幼儿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春娟.现代教育技术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研究[J].知识文库,2017(6):65-66.
[1]严文琪,李沁.现代教育技术助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J].好家长,2015(Z2):106-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