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琳莉
四川省南充市第一中学,四川南充 637000
摘 要:伴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化,课堂教学的质量受到了愈加广泛的重视。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优质的课堂教学互动行为可作为提高其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然而在传统教学思维与模式的影响下,教学互动的开展与落实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往往会表现出表面性、低效性等问题。有鉴于此,此次课题实验将针对课堂教学互动行为应用至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弊端进行细致的探究,并提出相应对策来提高教学互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互动行为;初中数学;应用;对策
0.引言
初中数学教学有别于其他科目的教学过程,这是一门严谨而又实用的学科,需要学生在掌握基本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拥有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教师采取课堂教学互动行为极为必要[1]。通过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与互动,教师可对其基础水平与学习能力进行准确的把握,进而对教学进度或规划进行适当的调整,以达到最为优质的教学效果。然而在课堂教学互动行为的实际应用中,存在不同方面的问题,因此本次课题实验将对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1.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互动行为的弊端探析
1.1教师教学观念陈旧,缺乏创新性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下,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绝对权威的掌控作用,以“填鸭式”、“机械式”的教学模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经过新课改的教学改革后,大多数教师已摒弃了传统的固化教学思维,开始将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2]。然而仍然存在相当一部分的教师,将完成定期教学任务作为目标,以其陈旧的教学观念开展教学,为学生获取知识造成了较大的阻碍;另一方面,陈旧的教学观念导致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互动行为时,存在一定的趋向性[3]。由于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领悟能力、知识储备量、语言表达能力、性格特征等,因此部分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往往会与基础较好、成绩较优的学生进行互动,而忽略了基础薄弱、成绩稍次的学生。
1.2教学互动行为流于表面,缺乏目的性
在当前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尽管教师已然认识到了课堂教学互动行为的重要性,但往往难以对其进行高效合理的应用,仅仅将其流于表面,表现为通过预测学生反应来进行提问。在新授课的教学阶段中,教师通常会选择向学生提出一些易于回答、简单化的问题,如图中能够观察到几个封闭图形、可作出几条辅助线等等;为了增加课堂活跃度、提高互动频率,教师往往还会按照自己的频率提一些基础性问题,未从根本上考虑学生是否已然透彻了解相关知识点、是否还存在部分疑惑。这种单一化、表面化的课堂教学互动,仅是教师单向多次的启发与诱导,无法有效冲击学生的思维,对教学效率的提高并不具有任何实际意义。流于形式的教学互动行为,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课堂时间造成浪费,还会令学生完全掌握重点知识的难度有所提升。所有缺乏目的性的课堂教学互动行为,均为无效教学手段,亟待改进。
1.3教学互动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
常规的课堂教学互动行为,通常具有较为显著的普遍性与单一性,忽略了将其进行多样化的延伸与拓展,导致学生在经过若干次单一的教学互动后,基本丧失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互动,不仅会导致基础较好的学生觉得乏味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另一方面,会导致基础稍弱的学生认为课堂枯燥无趣,进而无法从课堂学习中获取学习的动力。
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储备量时,教师应当丰富教学互动形式,从不同学生表现出来的差异性来制定相应的教学互动计划,因材施教,才能有助于通过教学互动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理解力。
2.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互动存在问题的相关对策
2.1建构良好的课堂教学互动环境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达到优质的教学效果,最大化地提高教学质量,需要通过建构良好的教学互动环境,来与学生进行紧密有效的教学互动。作为一门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功能型学科,数学具有较高的实用性。数学教师应当将学生带领到相应的教学情境中,令学生挖掘出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相关性,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为目标,采用合理有效的数学方式进行思考,最终实现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目标。譬如教师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相关知识时,可将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题作为切入点,让学生进行解析。如某一景区在三月与四月所接待的游客人数分别为4万人与5.76万人,求四月与五月该景区游客人数的平均增长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注意循循善诱,不断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其进行思考,进而在求取出方程的解后可根据实际情况舍去其中不符合现实要求的解。通过构建教学互动环境的模式,可实现良好的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
2.2确定课堂教学互动目标
课堂教学互动行为不应只拘泥于形式,其重点在于对教学目标的确定与互动行为的有效性。教师可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细致分析当堂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确定其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更为合理有效的提问方式,令课堂变得更为引人入胜,吸引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堂中,对未知知识点产生更为浓重的兴趣。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前,应确保所有问题均具有较高的导向性,能够指引学生快速挖掘到当堂课程的教学主题,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性与积极性。譬如在进行有理数相关知识点的讲解时,教师应首先点明数轴为核心知识点,围绕数轴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并邀请学生针对数轴提出自己的疑惑。通过该种目的性极为明确的教学互动模式,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会更加深刻。
2.3开展不同形式的合作学习模式
有效的课堂教学互动行为,应当将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仅仅充当领路者的角色。教学互动也不仅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应该让学生之间也进行深入的互动,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合作学习模式,来丰富原本较为枯燥的数学课堂。如组建学习合作小组,令各组员相互探讨交流,产生思维碰撞,在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其团结合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开展形式丰富的合作学习时,需要严格按照“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分组准则,令水平相近的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此过程中,课堂教学秩序也应得到有效的保证,才可最大化地发挥课堂教学互动行为的积极作用。
3.结束语
就初中数学教学而言,提高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至关重要,采用合理的课堂教学互动行为能为其提供一定的辅助力量。当前课堂教学互动行为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中仍然些许问题,如流于表面、形式单一等。基于此,此次课题实验针对该类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探究,并据此提出了解决对策,如建构良好的教学互动环境、明确教学互动目标、开展不同形式的合作学习模式等,旨在大幅提高课堂教学互动行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贾鹏超.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策略[J]. 林区教学,2018(10):88-90.
[2]容丹. 谈如何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8):122-123.
[3]段文杰. 初中数学教学中“导学互动”的应用及教学方式解读[J]. 科教导刊(下旬刊),2020(21):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