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歆
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河源 51700
摘要: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与壮大,开始对除了经济领域之外的其他领域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更加关注国家软实力的时代,我国对于教育领域的发展不断地提出新的要求。当前我国在中职学校教育发展过程中注入了很大的关注度,希望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关注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也要同等注重理论知识与道德品质的培养。因此,将《职业道德与法治》作为中职学校学生的必修课程,这门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品质素养,帮助学生在步入社会的进程中能够有正确的道德与价值观念。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在于如何提升该门课程的实效性,主要从学情与教材、教法学法、高效课堂三个方面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中职学校;职业道德与法治;实效性;提升策略
在新时代如何提升国家教育实力是十分重要也是亟待解决的话题,对于中职学校的教师而言,面对的是一群朝气蓬勃、怀揣梦想、编织未来的学生群体,在这个成长过程中正是他们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得以培养形成的最佳时期。面对新时代的育人要求,怎样在《职业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与实效性是每个中职教师都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本文正是基于当前社会的发展现状,对《职业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提升策略,希望能够帮助中职学校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水平,不断提升其课程实效性与有效性。
一、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与个性特征,找到合适的教学切入点
想要完成出色的教学,除了教师个人的教学能力水平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做到“对症下药”,教师需要掌握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个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将教学内容吃透,选择合适的教学情景和教学方式展开教学,这样不仅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也是提高《职业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前提。
(一)深层次掌握学生个人的学习状况
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而言,大多数都是学生成绩不够优秀,希望在职业院中职学校当中学习一种或多种的专业实践技能,为今后的工作做准备。因此中职学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与高校学生是不同的,他们并没有对理论知识以及其他道德素养的求知欲,更多的是带有目的性的学习之后的生存和生活技能,这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就会产生一定的阻碍。同时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基础都不是很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深刻地把握学生的自身水平与个性特征,通过对其学习状况的深入了解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二)把握《职业道德与法治》的体例,将教材吃透
教师想要认真的完成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首先要做的就是将教材吃透,能够完全理解教材内容本身所具备的内涵及意义,并且通过对教材的钻研得出属于自己的教学理论,点亮教育智慧。《职业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是与中职生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例如在课本的标题中采用 “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等活动内容,将职业道德的教学内容与法律相结合,更好的完成教学工作。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任务开始之前对教材进行全面性的拆解,从自身角度对其有正确的认知和理解,在此基础上对教学过程进行独特的设计,为学生的求知和发展需求提供正确的解答,更好地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
(三)教学内容与情景的设计要贴合学生生活实际
《职业道德与法治》教材在内容的设置上很好的表达了新时代的教学目标与育人要求,想要达到教学的实效性,需要找到学生所能够提起学习积极性的兴趣点,这是展开课程教学的起点。
因为教材在内容设定的过程中每一部分内容都是有着生活的哲理的,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这个哲理选择最贴近的生活实际情况作为案例,激发起学生的共鸣与兴趣点,调动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部投入。
二、研究教法,指导学法,促进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课堂情景,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是可以大大的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设备加上耳目一新的教学方式,增强课堂的渲染能力。例如在对《友谊的天空》和《生命的思考》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多人围殴女生”“初中女生遭扒光羞辱”等校园欺凌事件,用更直观的新闻镜头给学生展示出事件的真实情景,让学生感同身受,明白这种暴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正常生活与学习,最为严重的是学生个人的心理健康是受到了很大的伤害的,此时引导他们对校园欺凌事件展开讨论,能引发他们的共鸣。
(二)紧密贴合学生生活实际,加强学法指导
《职业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活动应该能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通过身边发生的小事、小案例来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与法治观念,不断引导学生积累知识、获得成长。由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指导学法。例如可以在教学课堂中加入相应的活动环节,将课本情景剧、小品或者舞台表演的形式加入到课本教学内容当中,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课本内容所传达出出来的情景与内容。同时在课堂之外要求学生通过网路平台的方式搜集相应的资料,通过开展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加强课本所学知识、丰富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三、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提升课堂效率
(一)转变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
当前的教学课堂中应该改变传统教学将教师置为课堂主体的情况,突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把学生作为课堂的学习主体,充分发挥出学生个人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角色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上,需要教师结合新时代的背景下学生实际情况,创新出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情景,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达到识记知识、转化能力、提高觉悟的目的。
(二)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中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的原因就在于能够充分展现出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释放学生的学习内驱动力。因此,教师需要根据课本内容以及学生整体的学习状况掌握好教学的进度与难度,保证课堂整体的和谐氛围,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直观地展现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信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职业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教书育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功能,对于中职学校学生的成长是十分必要的,抓好《职业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是帮助中职学校学生成长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教育观念与行为的转变,在教学中注意探索行之有效的新途径,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才能使教学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陈为玲. “一案到底”教学法在中职学校法律课中应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20.
[2]廖华文. 中职学校学生法制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3]张田萌.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学校法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