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重要性分析 刘斌 马宁

发表时间:2021/7/29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4期   作者:刘斌 马宁
[导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在施工之前做好地质勘查工作十分重要

        昆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在施工之前做好地质勘查工作十分重要。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在项目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我国工程建设行业的发展,地质勘察工作也取得骄人的成绩,地下水问题作为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内容,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要通过全面详细的勘察避免地下水问题给工程安全造成隐患。文章阐述了水文地质勘察的基本内容,分析了地下水对地质勘察工作的具体危害,并结合当前地下水勘察工作现状提出了有效地应对措施,以供借鉴。
        关键词:地下水;地质勘察;重要性


        引言
        在实行建筑工程施工之前,需做好地质勘察工作,充分保证地质勘察工作精准程度,保障地质勘察工作效果,避免出现地质灾害,防止干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当前部分建筑工程施工之前在地质勘察具体工作中,未重视实施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容易引发水文地质灾害情况,可能出现施工地面下沉、施工地基受到腐蚀等现象,对建筑工程施工效果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应充分重视建筑工程对应地质勘察过程中水文地质带来的危害性并实施相关应对对策,从而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性。
        1工程地质勘察
        第一个阶段为选址勘察,该阶段勘察人员需要收集工程地质勘察地区附近地区的资料信息,然后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对勘察地区的地质构造、岩石、地层、土质等信息详细了解,最后根据工程信息和地质信息对多个选址地区的工程地质进行勘察,即可选出与合适的工程施工地址。
        第二个阶段为初步勘察,该阶段勘察人员首先应该对工程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然后对勘察地区的地层、构造、岩石、土质等信息进行勘察,得到该地区的地下水埋藏和冻结情况,总结影响工程地质勘察的因素,最后保证工程建筑的抗震设防烈度符合要求。
        第三个阶段为详细勘察,该阶段勘察人员需要根据工程平面布置图分析哪些施工对土壤载荷和地基有要求,然后再探明土质信息,对土质不良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最后根据水文地质的情况计算出地层渗透性系数。
        工程地质勘察常用的方法有地质测绘、地质勘探、实验室试验等,地质测绘需要根据工程项目的类型选择合适比例制作工程地质图,地质勘探主要分为工程勘探、钻探和坑探,实验室试验主要对原样土、岩石的性质进行检测。
        2地下水对地质勘察工作的具体危害
        2.1地下水水位下降的危害
        多方面因素都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短期内的地下水位降低主要是人为原因导致的。由于人类生产生活中过度开采地下水,经过一段时间会造成地下水位出现急剧降低的现象,一旦存在地下水位降低的情况,将增加岩土层的密度,轻微的会发生地面沉降现象,严重的会导致发生坍塌事故,由此可见,地下水位降低对工程结构的安全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2.2水位升高而受到的危害
        各种各样的因素都会导致潜水位出现上升的情况,主要的影响因素分为三方面:第一:水文气象因素;第二,地质因素;第三,人为因素。像气温以及降雨量这些都属于水文气象因素,像总体岩性产状以及含水层结构等则属于地质因素,人为因素则是常见的施工以及灌溉等情况。通常情况下出现潜水位上升的情况都是由几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导致的。一旦出现潜水位上升的现象,那么则意味着岩土工程极有可能会出现土壤盐渍化或者是沼泽化现象。但出现土壤盐渍化或者是沼泽化现象,那么导致各种不良地质情况的出现,例如河岸或者是斜坡等岩土出现崩塌或滑移现象。因部分岩土本身就具有一定特殊性的轻度潮湿以及软化现象,而当出现土壤盐渍化或者是沼泽化现象时,则会导致出现粉土饱和或者而是液化情况,进而导致管涌或流砂等情况的发生。
        2.3地下水位持续波动带来的危害
        地下水位出现持续波动主要和自然因素存在密切关系,比如当气候条件改变、湖泊水位变化、河流水位改变等,均有可能会致使地下水位发生持续波动。


地下水位出现持续波动会对建筑工程施工带来负面干扰,以及有可能带来水文地质相关危害。比如地下水位下降及上升均会导致膨胀性岩土出现非均匀性膨胀和收缩方面形状改变,如果建筑工程施工区域地下水位过于频繁下降及上升,不但会致使膨胀性岩土重复发生膨胀和收缩形状改变,还会引发膨胀性岩土对应膨胀幅度及收缩幅度提高,容易致使建筑工程施工区域产生地表裂开现象,致使建筑工程施工区域建筑物受损,尤其是轻型建筑物更将受到严重损害。
        此外,若建筑工程施工区域地下水位改变比较大,容易提升土地对应密度,导致建筑工程对应施工材料受到明显腐蚀,引发岩土出现涨缩,致使岩土出现裂缝,严重影响建筑工程施工区域建筑稳定程度。
        3工程勘查中地下水问题的应对措施
        3.1加强地下水详细勘察
        地下水勘察包含的内容较多,同时对勘察数据有较高的要求,要通过到位的勘察与精准的数据获取提高对工程地质的评估水平。施工范围内的岩土结构中的地下水具有自身的水理特性,详细勘察过程中务必深入分析岩土体理化性质,加强研究岩土层储水性、溶水性,从而实现进一步控制地下水所带来的危害。
        勘察环节具体包括踏勘、初勘和详勘三大步,勘察工作者应当制定完善的地质勘察工作计划,细化地下水勘察的内容和细则,对各区域的岩土结构及地下水变化数据进行采集,继而全面掌握地下水的基础情况,实施深入的研究分析,为工程基础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3.2加强水文地质资料的分析
        工程地质勘察必须加强对水位上升、水位波动、地下水压力等问题的分析,而最简单、最基础的分析方法就是尽可能地全面寻找该地区的水文地质文件。工程地质勘察中需要根据水文地质资料和文件对勘察结果做出综合性的分析,在勘察之前收集的资料越全面、越丰富,最后分析出来的勘察报告就越准确。工程地质勘察人员除了通过对基本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之外,还可以对该地区附近工程项目的水文地质资料进行收集,这样既可以提高资料的全面性,又可以更加客观地对勘察地区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分析。勘察人员只有加强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才能提高数据信息分析的精确性,最后才能为工程设计和建设提供有效帮助。
        3.3实施水文地质勘察的网络信息管理法
        网络信息管理法主要是指运用信息传输渠道和网络平台来存储、利用以及管理数据资源的方式,该类方式可以把数据价值充分呈现出来。就现阶段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看来,常常会因为不同区域没能及时沟通而导致出现重复或遗漏设置水文勘察点的情况,而运用现代化技术来取得、分析以及利用数据有着巨大的价值。不过在运用该项方法时需对如下几方面内容予以总是:首先,应当要积极构建起网络管理结构,让各地区水文地质勘察能够集结为一个系统网络。因为信息传递网络是实施网络信息管理法的基础,如若网络传输受阻,就会影响到信息传递的效率,而且也会降低管理的实效。因此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能够科学划分管理基本环节,并在此基础上建设网络传输点,通过建设全方位的网络传输体系能够提高信传递效率。其次,需要建设其每一环节的信息经济交流通道,即便是节点传输出现问题,也能够通过紧急通道传递信息,确保水文地质勘测的有关执行也能获得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建设中,岩土体的特性对工程施工有着直接影响,而其中的地下水性质与岩土特性有着密切关系。针对地下水勘察工作,还存在意识不强、技术不到位、勘察依据及报告缺失等不足之处。工程地质勘察中,要高度重视地下水给工程基础带来的危害,明确地下水勘察工作目标及内容,并进一步提出科学有效地防治措施,减少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的不利影响,提高工程地质勘察质量,从而促进工程地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祯.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相关问题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000(016):P.90-90.
        [2]赵疆.金属矿产工程地质勘察中岩土水文地质的思考[J].世界有色金属,2020,No.544(04):280+282.
        [3]刘振山,姬彦雷,许颜.关于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相关探析[J].四川水泥,2020,000(003):2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