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如今,面对越来越大的环境保护压力,人们需要进一步做好水文、工程、环境(合称水工环)的勘查工作。水工环地质勘查涉及的技术和环境多种多样,工作人员往往面临多种挑战。但是,传统的水工环地质勘查方式本身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本文就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水工环地质勘查展开探讨。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水工环;地质勘查
引言
近年来,持续增加的环保压力,导致勘查水工环地质的工作面临着不同于以往的挑战。对强调实用性与综合性的勘查工作而言,要想使自身价值得以实现,一方面要对地质工作所提出需求加以满足,另一方面要主动承担公益并为服务质量提供保证。由此可见,未来此项工作必然要朝生态环保的方向发展,基于相关理念展开讨论很有必要。
1水工环地质勘查的内涵
伴随着城市建设的稳步发展,建筑行业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为社会大众提供-个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相应的建筑企业也开始关注施工质量。而水工环地质勘查作为建筑施工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地质勘查的效果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水平。而水工环地质勘察是地质勘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在地质评价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要实现水工环地质勘查的价值,以此才可以更好地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掌握其重点。实际上,水工环地质勘查是一项综合地质勘查和生态环境发展的技术,在该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地质、环境等的作用,以此才能使该项技术在实施过程中更加科学、合理。
2水工环地质勘查现状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受传统理念、方法及技术的限制,当前,多数水工环地质勘查活动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传统水工环地质勘查方法涉及大量的破坏性手段,包括植被砍伐、地质钻孔,水文勘查会用到一些可能污染环境的试剂。同时,水工环地质勘查人员普遍不具备环境保护意识,导致其在开展勘查活动时不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勘查现场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水工环地质勘查涉及技术多,同时具有范围广、时间长等特点,一些大型工程地质勘查活动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在勘查过程中,一些勘查手段本身会造成土地资源、地下水、植被的破坏。而大量勘查人员的生活与工作过程也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会直接影响当地环境。另外,一些勘查方法具有破坏性,尤其是一些大型机械的应用不仅会直接破坏植被、地质结构状态,还会产生大量的噪声,甚至引发塌方、泥石流等灾害。总体来讲,理念及技术方法落后,加上缺少科学的工作管理机制,导致水工环地质勘查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而这与开展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的初衷相背离,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3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水工环地质勘查策略分析
3.1加大环保理念宣传力度
人类生息及繁衍均以生态环境为依托,一旦环境被破坏,人们的日常生活必然会受到影响。在勘查水工环地质时,工作人员应以环境保护为原则,基于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对勘查资料进行选择。另外,研究表明,传统理念始终未对环境保护引起重视,以相关理念为导向开展的勘查工作,通常会使环境受到明显破坏,由此可见,要想使环保工作得到推进,还应加大环保理念宣传力度,真正做到以环保理念为导向,按部就班地开展各项工作。在勘查阶段,工作人员应将环保作为指导思想,通过严格管理生态脆弱区域的方式,保证自然生物始终拥有理想栖息地。待勘查工作告一段落,尽快恢复勘查区域地表形态,利用多种媒介收集相关信息,确保潜在问题可得到及时发现与解决,最大限度减弱勘查给环境所带来负面影响。
3.2构建完善的环境影响评估机制
水工环地质勘查过程可能涉及大量的钻孔、开挖,会影响现场植被、水系、地质状态,甚至产生破坏性后果。为此,在进行水工环地质勘查之前,要根据核心目的,构建一套完善的环境影响评估机制。基于该机制,对水工环地质勘查方案涉及的方法、技术进行评估,分析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目的在于在方案制定阶段就采取相应的方法,优化勘查方案,降低生态破坏。在勘查期间和勘查结束之后,要对生态环境破坏程度进行分析,划分相应的等级,及时调整并优化方案,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进一步降低环境影响。最后,将水工环地质勘查过程中涉及的各类评估资料、应对方法整理起来,形成报告,上报至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和评估。基于该环境影响评估机制,在进行水工环地质勘查队伍培训和管理时,促使所有人员改变传统理念,深刻认识到勘查过程中做好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并将环境影响评估机制和勘查人员绩效挂钩,进一步发挥环境影响评估机制的实用价值。最后,通过环境影响评估机制的执行效果、结果对比分析,督促水工环地质勘查队伍不断总结经验和优化创新,为后续的工作开展提供可靠依据。
3.3全面创新地质勘查方法
勘查水工环地质往往需要对大量勘查方法加以应用,传统方法普遍存在程序复杂和工作量较大的问题,例如,要反复进行钻孔,若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使用了错误的方法,极易使地质构造及地下水系长久以来保持的平衡被破坏,水系污染和水土流失的问题无法避免。由此可见,在完成勘查任务时,工作人员应以当地情况为依据,对先进勘查仪器与方法进行选择,现阶段,可供选择的方法主要有雷达法、航空磁化法以及极电激发法。上述方法不仅便于操作,还不会给地表环境造成破坏。另外,工作人员还应通过不断学习的方式,提高自身能力,避免出现重复勘查等问题,在确保环境不会遭受严重破坏的前提下,获取精准且有使用价值的勘查结果。
3.4地质勘查行业将在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上下功夫
人才是第一资源,地质勘查专业技术人才是地质勘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当前专业技术人才流失的现象仍将持续,地质勘查行业将更大程度的调动各方面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探索构建有效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激励机制,打造一支有情怀、有能力、能吃苦、敢斗争的地质勘查专业队伍。
3.5构建和执行完善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即使在方案优化、技术升级及过程管理等方面做好了所有工作,水工环地质勘查的开展依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因此,要积极完善生态环境补偿制度,使勘查活动造成的影响更快被消除。构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时,要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根据现场生态环境特点以及水工环地质勘查方案,做好风险预估,制定合适的环境补偿方案。一方面,要在勘查前、勘查中、勘查后全面分析因此造成的环境破坏问题,制定合适的环境补偿方法,其中包括地貌恢复、植被恢复、水系管理等,尽量消除不良影响;另一方面,要根据勘查结果,对后续的工程建设活动可能造成的环境破坏情况进行预测,提供必要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议,并为后续工程建设、运行过程制定生态环境补偿方案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结语
勘查水工环地质给社会及自然环境所带来影响有目共睹,未来开展此项工作时,有关人员应以环保理念为指导,通过保护生态平衡的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勘查所带来影响,可供选择的策略,主要有创新勘查方法、及时处理废弃物等,有关人员可酌情对其加以应用,为社会持续发展目标的达成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东峰.生态环境保护大背景下水工环地质勘查要点分析[J].环境与发展,2020,32(10):203,205.
[2]李丞科.环境保护背景下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方式研究[J].产业科技创新,2020,2(11):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