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历城区消防救援大队 250000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高层建筑的消防隐患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结合高层建筑的实际情况分析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然后提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隐患的影响因素和消防管控的重点,针对问题、影响因素及管控要点提出高层建筑防火监督措施,希望促进高层建筑的稳定安全运行。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隐患;防火监督
城市进程的加快推动了高层建筑建设数量的增多,在不同时代对建筑具有不同要求,包括建设标准、安全标准等。就安全防火意识而言,在时代发展、科技发展的背景下,防火标准要求应随之提高,为进一步提升高层建筑的消防等级,不断引入新技术和智能设备,希望能以此保障人们生活的便利及安全。高层建筑本身的特殊性导致防火问题日益突出,做好高层建筑消防工作迫在眉睫。因此,高层建筑应该注重防火安全、消防隐患等工作,针对隐患问题提出相应的防火监督措施。
1 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分析
1.1 火灾蔓延速度快
高层建筑结构复杂,涵盖管井、电缆井、电梯井及排风管等垂直管井,这些管井直接影响高层建筑防护安全。
在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如果不能做好防火及隔离工作,垂直管井的存在会导致烟筒效应,加剧火势的蔓延。
1.2 疏散距离长
高层建筑具备楼层多、高度高的典型特征,这就意味着发生火灾时疏散距离长。尤其是火灾发生时普通电梯会停止运行,消防电梯只能提供给消防人员使用,而楼梯就成了疏散受困人员的唯一途径,火情下疏散时间会因此而极大地增长,事故风险也会随之激增。
1.3 消防扑救难度大
高层建筑最低也有几十米,最高的高度甚至超过百米,如此高度在火灾发生的情况下,外部扑救十分困难。目前,我国众多城市针对火灾纷纷配备了登高平台消防车,但就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其主要应用于 24 m 以下的建筑火灾的扑救。在大多数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主要以室内消防设置实施救援,这与低层建筑火灾救援相比难度更大。
1.4 火灾隐患多
另外,结构复杂的功能化高层建筑往往具有较多的可燃物,还包括大量的自动化设备、机械设备和电气化设备等,这些因素都是潜在的火灾隐患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发生高层火灾,会导致火灾迅速蔓延,潜在危害严重,对人员及经济均可能造成不可预估的损失。
2 城市高层建筑防火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2.1 幕墙玻璃的安全性能影响
高层建筑中普遍采用玻璃幕墙,其可能会进一步加剧高层建筑火灾灾情。虽然玻璃幕墙不属于可燃材料,但玻璃幕墙的存在可能会引发烟囱效应,从而加剧火灾蔓延,致使受困人员不能得到及时疏散。同时,在火灾爆发蔓延的过程中,如果玻璃幕墙超过了耐火极限,就可能引发爆炸现象。针对这一问题,高层建筑如何合理应用玻璃幕墙也成为一项关键议题。
2.2 建筑装修防火安全影响
高层建筑的室内装修及材料供给往往采用层层分包的方式进行,这不仅影响了高层建筑的安全性能,而且在装修过程中一般需要大面积铺设电缆、堆积准备装饰材料等,这些都是潜在的火灾危险因素,极易引发火灾。这些建筑材料往往具有助燃性和可燃性,增加了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另外,高层建筑具备典型的中空性特征,也加剧了火灾蔓延的可能。
2.3 消防审核中的影响
消防审核也是影响高层建筑防火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消防审核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且限制了高层建筑火灾发生的概率。如果消防审核中本着“节约成本”“形象工程”的方式展开工作,就会造成监管审核不利,徒增安全隐患。
2.4 防火监督管理难以安全到位
防火监督水平直接决定了高层建筑防火工作质量,如果防火监督管理工作中出现了管理制度不完善、防火监督工作不重视、消防安全管理缺乏专业人员等情况,就可能影响防火监督管理工作,带来经济损失和安全损失。
3 城市高层建筑防火检查要点研究
3.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检查要点
(1)定期检查整个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以保证其能够正常工作。检查中尤其注重高层建筑火灾报警功能,同时对系统中的灾情指示灯、显示器、音箱等相关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工作正常。
(2)仔细检查核对火警指示灯及火灾报警灯等设备,保证正常报警,同时应该模拟火灾进行预测试,保证火灾报警控制器正常运行且起到作用。
(3)消防控制及高层建筑防火制度必须完善、健全。
(4)保证系统正常供电,充分利用主电源和备用电源之间的有效切换。
3.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检查要点
(1)检查消防泵及消防控制盘,保证其能在发生火灾时正常工作,有效触发相应的报警装置。
(2)对系统电源进行检查,以手动自动切换方式及性能进行模拟检测,保证切换后的水泵仍能正常运行。
3.3 室内消火栓系统的检查要点
基于消防安全准则对电动消防泵进行检查,尤其检查按钮是否能够正常运行,对远距离的消防水泵也必须检查启动按钮,保证其正常工作。
同时,消火栓也是安全检查的要点,必须保证其能实现主备电源切换,在主泵发生故障时,辅泵能正常启动运行。
3.4 防排烟系统检查要点
排烟系统是火灾后人员疏散的一大保障,因此,在安全检查中必须加强防排烟系统检查。在发生火灾时能及时启动防排烟风机,同时风机必须安装在合理的区域。
4 高层建筑的消防隐患及防火监督存在的问题
4.1 防火措施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防火措施不能有效落实,可能直接导致高层建筑发生火灾。首先,在高层建筑消防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防火措施,但在实际高层建筑消防设计中还是忽略了防火问题。另外,高层建筑的建设过程复杂且施工程序繁复,这就导致众多原始火灾隐患的存在,增加了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4.2 高层建筑消防设施不完善
目前,高层建筑要求消防设施必须配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室内消火栓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以保证高层建筑高质量消防。但目前我国很多高层建筑存在消防设施配备不完善、消防设备质量不合格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限制了火灾救援工作的开展。
4.3 易燃材料施工违规操作
高层建筑建设中使用的木材、纤维等材料均属于易燃材料,这些易燃材料的存在和使用进一步增加了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如果高层建筑发生火灾,这些易燃材料会迅速燃烧,进一步扩大火灾规模。同时,由于高层建筑楼层高的特征,如果施工单位没有重视这一问题,就可能在无形中增加了火灾的灾情。
4.4 部分单位及物业管理公司对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力
物业管理公司是高层建筑消防管理的直接责任单位,其安全管理水平决定了消防水平。但目前高层建筑中的部分物业管理公司的消防安全管理存在不想管、管不了、不会管的情况,这些情况影响了消防设备的维护,也引发了消防通道堵塞问题的出现。针对这些情况,必须加强消防监督工作的力度。
4.5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未形成部门联动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必须做好部门联动,齐抓共管,针对高层建筑的特点,联合消防救援部门、物业管理部门及消防安全监管部门、公安部门等,加强对高层建筑的日常消防监督管理指导。针对高层建筑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方案,不同部门和政府之间形成合力,高度重视消防管理工作,防患于未然。
5 高层建筑防火监督工作的有效策略
5.1 加强落实防火安全躲避场所设置
在高层建筑的防火监督工作中,首先要做的是加强高层建筑设计,将建筑防火设计作为设计的重点,保证防火方式行之有效。建议在高层建筑中每层设置一个避难所,以应对火灾险情。当发生火灾时,居民能够通过避难所进行临时避难,起到暂时性的防火防护的作用。虽然防护时间短暂,但能够为居民创造更多的等待救援的时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5.2 建筑消防设施器材的准备与维护
就消防监督而言,应加强高标准消防器材配备工作,除了物业管理部门提供必要的消防器材外,还应该积极鼓励业主自主配备高标准的逃生消防产品及消防设施器材,并且这些器材和产品必须满足相关的防火规范。高层建筑楼层高的特征导致逃生不及时等问题,为保障有效逃生,这些消防产品及器材的配备十分关键,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火灾灾害。同时,针对高层建筑的特征,还应对消防设备进行一定的改进,并定期、不定期地检查消防设备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如果在检修中发现消防设备存在问题或故障,必须进行及时维护;若维护后也不能正常运行,则必须立刻更换,以保证消防设备的实用性。
5.3 做好施工现场监督工作
高层建筑施工会直接影响高层建筑消防工作,因此必须加强管理和监督工作,以保证各项设计满足防火标准。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应联合不同部门加强工程施工的监督管理,由监督部门发力,其他部门协调,全面强化高层建筑现场监管。尤其要共同关注消防设备的配备和安装,使得消防设施建设进度和工程建设进度相协调,保证最终的消防系统能够满足防火标准。
5.4 突出消防监督重点工作
我国虽然不断加强消防建设,但消防机构警力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在高层建筑的防火建设中,必须进一步针对消防机构问题优化警力配置,尤其是对高层建筑火灾多发地区增设警力配备,对于可燃物较多、人群密集的地区也应该增设警力,从源头上有效杜绝发生火灾的可能性。
在传统的火灾事故中发现,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可燃物,因此,在监管工作中必须将可燃物作为监管重点,对高层建筑进行深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排除隐患,有效控制且规避火灾。同时,在物业管理部门、监管部门的工作中,必须加强消防设备的维护保障工作,制定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以规定和标准来进行消防监管工作。
5.5 加强消防监管工作部门协调机制,群众共同参与健全管理
房地产部门应该关注消防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并且针对管理维护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当地的政府部门也必须加强这一方面的工作,为消防工作开展增加相应的消防安全委员会,给与联席会议机制,针对高层建筑建设情况进行定期研判,保障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实效。
6 结论
高层建筑消防隐患是高层建筑的一大安全威胁因素,因此,必须不断加强高层建筑的消防管理工作。从源头开始,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同时给予高层建筑消防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将防火监督管理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降低火灾隐患的发生概率。
参考文献:
[1] 朱锐.高层建筑消防隐患及防火监督治理研究[J].消防界(电子版),2020(10).
[2] 张忠玺.消防防火监督工作中的创新方法探讨[J].今日消防,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