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运伟
仁怀市冠英小学 贵州 仁怀 564507
摘 要:阅读意识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学生在长期的积累中,可以有比较清晰的阅读思路,从而把握文章主旨,并通过情感调动与作者进行共情的同时,在阅读中收获满满的知识。很多小学生虽然可以主动参与阅读活动,但仅限于浅层次的文字阅读,既没有对文章体现的价值观点进行深入探究,也使阅读效率大打折扣。教师应有针对性选择更加新颖的教育形式,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的同时,可以快速激发学习热情,并在阅读能力的提升中,使阅读课堂的基础性、层次性以及人文性得以体现。
关键词:阅读意识;文化积累;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引言
语文是强化学生文学素质、锻炼语言能力以及激发情感体验的基础学科,教育重点并不在教会学生读书识字中,而是需要通过良好学习意识的培育,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完善思维意识的多元化人才。基于语文学科的教育特点,为了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强化学习意识,教师应体现阅读课堂的趣味性,不能用强硬的教育方法,要求学生在被动的环境下参与阅读活动,而是根据小学生年龄规律,通过趣味性阅读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找到更感兴趣的阅读内容,才能激发思维活跃度的同时,使阅读效果得到真正上升。
1阅读课堂高效构建的阻碍
1.1教育形式呆板
阅读可以帮助学生通过知识的吸收,既能够在情感体验的激发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点,也在提升知识储备与陶冶情操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并具有较高文化基础的优秀人才。但应试教育环境限制了教师的授课模式,为了使学生可以提高语文成绩,将大量的教育时间放在带领学生记忆古诗词与练习写作中,很少通过对阅读课堂内容的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在这种比较呆板的灌输式课堂中,学生会按照教师的教学进度,一板一眼的对课文结构进行梳理,并跟随教师的授课思路分析课文中心思想,整体的阅读活动并没有注入学生自身的情感,也很容易在被动的阅读课堂中,无法体现个性化发展,甚至会使学生逐渐丧失自主阅读意识,严重影响阅读课堂发挥教育实效性。
1.2学生阅读兴趣不高
小学语文课本在内容的选择上,都会根据学生当前的理解能力与知识储备,选择既与时代发展要求相贴合的课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点,也在坚定理想信念的同时,成长为具有较高文学素质的优秀学生。但教师面临的最大阻碍,在于学生的阅读兴趣始终不高,无法通过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活动。这是由于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探究意识,而且正处于汲取知识的关键阶段,语文学科十分不容易理解,所以很多学生都会在教师正式讲解课文前,已经将课文内容阅读的熟练于心。这样虽能很好使教育效果得到提升,但教师往往会忽略对课文内容的延展,使学生在反复阅读教材课文时,十分容易产生疲劳感,并不利于阅读积极性的养成。另外,教师将主要的授课精力放在传输知识上,希望帮助学生在阅读技巧的提升与学习意识的养成中,保证阅读质量得到增强,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课堂氛围的营造,使枯燥的阅读环境无法吸引小学生参与热情。如果教师不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视,则会使学生在阅读积极性大打折扣的基础上,不利于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不仅授课实效性无法保证,也在忽略学生真实阅读需要的同时,无法培育出具有较强思辨意识与阅读能力的优秀学生。
2语文课堂强化阅读能力的主要路径
2.1改良教育方法
以教师为主体的阅读课堂,会使学生跟随教师思路参与学习活动,既不利于个性化发展的养成,也会在比较被动的阅读中,无法感受主动学习知识的快乐。因此,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的参与中,达到提升阅读能力的目的,就需要根据小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对教育方法进行改良,才能建立充满趣味性的阅读课堂,要求学生在学习主体性的激发下,能够自主掌握阅读方向,才能提升阅读技巧并增强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保证教育工作的快速开展。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蝴蝶的家》一课时,本节课需要学生通过散文的阅读,能够在作者独特的构思下梳理文章脉络,通过蝴蝶在雨天躲藏地点的线索,体会作者关爱生命的中心思想。为了使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有效提升分析意识与阅读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漂亮的蝴蝶图片,并利用信息技术播放纪录片,帮助学生对蝴蝶的习性进行了解,并在主动阅读课文中,寻找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这种有趣的阅读课堂,可以很好使学生在探究中激发阅读主动性,根据作者的语言文字描写,一起寻找蝴蝶的踪迹。学生通过学习主体性的发挥,不仅能够根据自身知识接受能力,更好完成对课文的学习,也能通过情感的激发与作者进行共情,使阅读积极性在不断上升的同时,达到强化阅读能力的目的。
2.2尊重阅读规律
小学生天真烂漫的性格与活跃的思维意识,只要教师对其年龄特点进行把握,就能使教学内容更好吸引学生学习注意,进而在激发学习热情的同时,保证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使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提升相应的阅读能力,教师不能一味的对学生个性发展进行制约,而是通过对学生阅读规律的尊重,使授课内容在拓展中更好帮助学生强化阅读意识。这样既能帮助学生通过知识储备的丰富更好提升学习能力,也在阅读活动的参与中加强情感体验,使学习效果在知识的积累中获得保证。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猎人海力布》的课文时,作者利用大量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句,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能够石海力布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从而了解作者中心思想的同时对人物品质有更加深刻的体会。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阅读规律。利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要求学生在相互研究中能够画出课文中描写海力布心里。动作等相关句子,并分析作者的表达用意。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后,教师则需要学生以小组汇报的方式能够将讨论结果告诉教师与其他同学,在集思广益中带领学生更加深入,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自身认知规律,找到更好的阅读方式,也能在与同伴的合作中,通过思维意识的碰撞,强化情感体验,使阅读能力与分析能力在快速增强的同时,保证阅读课堂工作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更好开展。
结语
总而言之,阅读课堂可以锻炼学生思辨意识的同时,在阅读中与作者进行情感碰撞,从而提升思想感悟,并激发学习主动性的同时,使阅读课堂可以取得真正的教育成果。教师应根据小学生当前的阅读水平,通过授课思想的转变,使阅读课堂不再以灌输式讲解知识为主,而是要求学生提升自主学习意识,在阅读中掌握学习规律,从而达到提升学习效果、强化阅读意识以及提升阅读能力的目的。阅读能力的提升,既能帮助学生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可以调动阅读主动性,使阅读课堂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陈兴.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青年时代.2020,(6).236-237.
[2]孙建芳,殷常喜.做一个高效的阅读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指导分析[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4).183.
[3]李芳.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思考[J].新智慧.2020,(34).103-104.
[4]楚红娜.小学语言文教学中朗读能力的培养[J].文渊(中学版).2019,(1).316.
作者简介:
雷运伟(1976年11月)男,汉族,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人,大专学历,毕业于贵州航天职业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从事小学教育25年,长期担任班主任,主要研究小学语文、科学学科教学和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