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玲
四川德阳天立学校 618000
摘要:在新时期背景下,语文作为人文性的基础学科,不能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注重塑造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语文综合能力。教学中,老师要创建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氛围,使用多媒体教学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广泛的阅读,提高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教学策略
教育改革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语文课程作为人文性的基础学科,受到了非常广泛的重视。初中语文让学生学习具体的技巧,提高沟通交流的能力。同时在学习中吸收不同的文化内涵,继承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进行精神感悟,提高道德修养,推动自主学习,提高全面语文综合素养。
1.新时期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意义
1.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目标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视基础知识及各专项技能的培养。而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初中语文要着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语文课文学习及进行广泛的阅读,使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朗读和个性化的阅读,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拓展思维,达到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在语文课堂合作交流中,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引导他们在团队中进行思维的撞击,开拓自己思维的发散性,取长补短,提高全面思维能力。
1.2注重塑造学生的道德情操
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学生在收获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和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在语文学习中,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分析,或者是合作学习讨论分析问题,帮助学生学会理性的思考和处理问题。老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尤其是阅读优秀的文学名著,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语文审美能力,感悟作品的精神。掌握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欣赏方式。
1.3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
语文学科可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所以在语文学习中,老师要注重让学生平时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经验,互相协作进行广泛的阅读,在课堂上积极讨论,踊跃发言,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会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优秀的写作手法,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样在自己写作时,就能达到好的效果。同时,利用语文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就能让他们养成果断办事的能力,为将来适应环境、融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2.新时期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措施
2.1创建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过于注重具体知识的传授,机械式的讲课,学生被动的接受,这样就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不能使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不能自主学习、主动探索。
所以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要深入挖掘课本的内容,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科学适当的方法,创建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积极思考,勇于创新,通过小组中与他人进行交流,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样他们就能够自主学习。此外在课堂上,老师要留给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练习和讨论的空间,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和别人探讨,自己总结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们在此过程中会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且取别人的优点,补充自身不足,开拓思路。
2.2使用多媒体教学,吸引学生的兴趣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多媒体已经进行广泛的应用,老师可以深入挖掘课本的内容,展现出课文中的实际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中学习,这样也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学生在情景中深入的理解教学的内容,就会开展独立思考,或者在老师的引导下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这样可以挖掘他们的潜能,提高学习的效率。例如在学习《中国石拱桥》课时,老师首先使用多媒体展现出课文中的石拱桥情景,运用动画图解石拱桥的建造技艺,然后引导学生进入其中学习和体会。这篇文章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突出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文中作者专业化、精准的介绍,使学生看到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历史光辉,显示了它们的艺术价值,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在学生们掌握了这些内容之后,老师借机抛出问题:“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石拱桥?这些石拱桥都有什么特征?”这个问题的抛出充分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然后老师鼓励他们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交流。讨论中,有的学生说自己经常去旅游,看过很多石拱桥,有的石拱桥并没有像课文中那样的文化传承,但是由于造型优美,也深受人们的喜爱,大家纷纷留影,感悟生活的美好。还有的学生从建筑学的角度说,石拱桥的设计符合科学原理,施工的技术巧妙,在古代,人们并没有很先进的工具,只能靠优良的设计和建筑技巧,建造出这么多优秀的石拱桥,古代劳动人民聪明和勤奋,自己要向他们学习。这样通过学生们的讨论,大家不但学习到了石拱桥的原理,同时也感悟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及人文精神,激发了学习兴趣。
2.3结合信息时代特征,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点
在信息时代,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互动方式变得多样化,微信、抖音、直播等层出不穷,信息时代,人人都离不开这些网络社交。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点,可以结合现代社会人们的交往方式,进行教学的重建和思考。比如,在学习苏轼的《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时,将文本以苏轼发朋友圈的形式展示,并带领学生思考:“如果苏轼也有朋友圈,他会得到哪些人的回复?某人可能会怎样回复?为什么你认为会得到这样的回复?”等。这就将一首古代的文学作品拉入现代人的社交圈中,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并结合所学的历史、文学知识挖掘文本背后的价值和意义,更深入地理解文本。这些方式为学生喜闻乐见,为课堂增色不少,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活力。
3.结语
综上,新时期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进行改革与创新,要改变教学的目标,注重塑造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语文全面综合素养。教学中老师要创建开放性的课堂氛围,使用多种手段吸引学生的兴趣,结合信息时代特征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点,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新建. 探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J]. 读与写(上,下旬),2014(21):62-62,63.
[2]张芳. 新时期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探讨[J]. 语文课内外,2020(5):75.
[3]韩宝达. 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创新路径[J]. 魅力中国,2015(3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