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段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指导方法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9期   作者:顾雪娟
[导读] 作文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它有着一定的原理和方法。
        顾雪娟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莲花学校   215123
        摘要:作文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它有着一定的原理和方法。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需加强对学生作文教学的指导,以推动其作文水平的提高,这对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此,本文对小学中段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指导方法进行研究,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以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由低效变高效,使学生快乐于作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指导方法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开展不仅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还能对其表达能力进行锻炼,有助于增进其学习水平的提高。然而,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语文功底较薄,对文字的驾驭及应用能力相对较差,使得其在写作过程中常有下笔无语的现象,不利于其对作文教学兴趣的激发。因此,教师应当采取适宜的方式指导学生的作文学习。
        一、引导学生对课文补充
        在中年级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故事及写景的文章存在留白,这不仅给学生带来的无尽的想象空间,也给作文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素材。如在学习描写春天的课文时,作者通常在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对春天的美丽景象进行描写后,便会用省略号将许多美景省去。此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并将自己想象的内容写在纸上[1]。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续写,不仅有助于其作文水平的提高,还可以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培养。如在《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的学习中,由于文章的结尾并未对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结果进行详细说明,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对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还能给谁提供帮助进行畅想,并在纸上完成练笔。由此,学生的想象力得以充分激发,自身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了充分锻炼,有助于提高其作文水平。此外,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养成随文练笔的习惯,积水成渊,为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二、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写作能力的提高离不开阅读训练的支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开展阅读教学,扩充其阅读量,使其能够在文章的熏陶下培养自身的审美情趣,提高自己对写作的知识储备。对小学生来说,阅读能力培养的缺失很容易导致其心理发育不全,不利于其作文学习兴趣的激发。同时,通过对名著的阅读,学生能够弥补自己生活经验的缺失,且对其塑造作文形象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每经过一次阅读,其对文章内涵的感受更加深刻,欣赏能力也得到了不断提高,这对其表现能力与写作能力提升有着重要的贡献[2]。

为此,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使其通过对其他相关书籍的阅读,扩大自身的知识面,激发自身的写作欲望,促进鉴赏能力的提高,还能对自身的语言、词汇、写作规律等加以丰富。此外,教师应当注意,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较长的时间,且见效相对缓慢,这需要师生双方进行长期的共同合作。且教师还需保持足够的耐心与毅力,指导学生掌握仿写等写作方式,为其作文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例如在《这儿真美》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单元课程中《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镇》等课文进行仿写,通过对其文章的结构布局、思路方法等进行观察,在掌握其写作要点后进行仿写练习。而当学生对作文写作技巧有一定的掌握后,教师则需要对其进行鼓励,引导其采取不同的写作方式对同一题材进行描写,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在此过程中,学生既能通过“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等方式对题材内容进行改写,还可以根据“顺序”“插叙”等方式进行一题多练,最终实现从仿到创,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这对实现其语文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采取适宜的评价方式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写作水平的评价明确指出“应按不同学段学生的培养要求,对其写作水平进行综合考察,并鼓励其大胆习作。”对中段学生来说,其写作能力的培养正处于初始阶段,需要教师对其的鼓励。为此,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鼓励对学生的积极性加以调动,使其能够克服对写作的抵触心理。在对学生习作的品质进行评价时,无论是口头评价还是书面评价,教师都应当保持真诚、热情的态度,针对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给予实际的鼓励,以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身的看重与爱护之情[3]。如在《写日记》的习作教学中,教师除了在日记本上进行眉批、总批外,还需要在课上对日记质量高的同学进行重点鼓励,且需尽量减少对批评性评价的运用。若教师对学生的批评过多,很容易导致学生对写作产生抵触心理,严重时还会影响其对整个语文学科的学习效果,对其以后的学习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为此,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的鼓励,根据学生习作水平的不同给予相应的评价,使其在观看评价的过程中形成对习作的积极态度,从而为其习作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在这种情况下,作文教学的开展效果得以充分提高,这对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需对现行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其学习效果的提高奠定基础。由此,本文对小学中段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指导方法进行研究,结合实际提出了引导学生对课文补充、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采取适宜的评价方式等策略,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为其语文学习效果的提升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杨帅.小学中段作文教学方法探析[J].作文成功之路,2020(27):63.
[2]马冬梅.小学中段语文习作教学现状调查[J].新课程,2020(04):32-33.
[3]仲晓红.小学语文作文起步教学之我见[J].当代家庭教育,2020(01):1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