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红
西充县凤鸣镇小学 四川南充 637200
摘要
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教师面对不太喜欢语文的学生,应该设法去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喜爱之情。可以加深学生对语文的认识,引导他们多读书,多探究,多交流,营造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徜徉在美妙的语文世界里,他们一定会爱上语文。
关键词
初中生 语文 兴趣 策略
总结这些年来的教学经历,我发现每一届的学生中总有一些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大。那些思维敏捷聪明灵活的学生,他们在理科课堂上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在语文课堂上就保持沉默、心不在焉。作为语文教师,应在学生刚进入初中这样一个起始阶段,就要想办法激发出他们对语文的喜爱之情,让他们爱上语文。否则,经过三年的初中学习,学生不仅语文素养难以提高,对他们今后的语文素养的培养也会受到影响。何况,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可塑性很强,相信只要老师用心用情,讲究策略、引导得当,定会让学生爱上语文。那么,怎么做才能让学生对语文充满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实践。
一、学科认识,让学生接纳语文
我曾经对刚升入初中的一个班级的40名学生进行询问调查,发现有38%的学生不太喜欢语文。分析问题后总结出学生不喜欢语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语文的知识面太广了,抓不住摸不着;(二)学语文提高分数较难,没有成就感;(三)做语文练习题的时候心中没有把握。学生之所以产生这些想法,主要是因为他们对语文这门学科还不够了解。
学生虽然经过了六年小学语文的学习,但因为年龄尚小,还无法真正明白语文是什么,更不知道为什么而学。到了初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进行更深层次的理性思考,比如可以开展“语文是什么”的大讨论,促进学生重新认识语文的内涵和外延。在大讨论中,学生会认为,语文是语言、文字、文学,或是文化。它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学语文可以帮助自己与人交流时旁征博引、侃侃而谈;在写作时信手拈来、文采飞扬,条理清晰;可以进行创意表达和个性诠释;语文是充满情感充满创造力的,是可以让人提高深度,增加厚度的等等。当学生对语文有了更深的认识后,就会发现其实学习语文很好玩,便会自然而然地接纳语文了。
二、阅读引领,让学生爱上语文
学好语文的前提是进行大量的阅读。很多学生和家长往往认为学好语文就是学好语文教材,所以不少学生读书甚少,基础薄弱。
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起“大语文”的观念,告诉学生语文是无处不在的,语文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充满着语文。处处留心皆语文,于无声处学语文。学语文绝对不能局限于课本,而要博闻强记,博览群书,多思多悟。七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还不是很大,他们还有足够的时间去阅读。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列出推荐的书目,印发给学生或发到家长群,并且规定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和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知识竞赛课等活动,以此促进学生的真阅读。
林语堂先生说,读书是至乐的事情。引导学生爱上阅读,学生便会不由自主地爱上语文。
三、课堂民主,让学生享受语文
好的课堂应该呈现一种自然的状态,师生之间真诚地交流,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思想,每个生命在这里都可以自由歌唱。但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而非主动地学。好教师会有好的课感,有好课感的教师,他们的课堂一定是充满阳光充满感情的,学生听课时会觉得如沐春风,这样的教与学都是一种享受。
笔者认为,在一个单元内,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最想先上哪一篇课文,或者是想要哪几篇文章放在一起学。只要学生的理由充分,教师就可以采纳他们的意见,不一定非要拘泥于教材中文章的教学顺序。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什么教法也可以因文而异。有的课文深奥些,就可以采用教师主讲的方式,有的课文比较浅显些,就可以让学生主讲或者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形式不必千篇一律,教师适当引导即可。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课堂上师生之间要真诚地交流,学生的表现才会更加精彩。当然,教师首先要对每一篇文章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的基础、心理特点都要有所了解和把握,因时制宜,因文制宜,因势利导,不可随意而为,真正做到以生为本,让课堂充满活力。这样的语文课堂,定会让学生产生兴趣进而爱上语文。
四、活动丰富,让学生迷上语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要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在提升语文素养的同时,也能体验到合作的乐趣。语文活动的设计应民主化,教师可以把问题抛给学生,比如一个学期可以搞哪些语文活动?如何开展?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和思考,可以调动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兴趣。
教师也可以给出一些参考意见,在开学之初,安排好活动日程,如查字典比赛、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诗歌原创比赛、诗词飞花令、读书交流会、旧书跳蚤市场等活动。这样,学生对整个学期便充满期待,为了在语文活动过程中能有出色的表现,他们一般还会提前做准备。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了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自然会迷上语文,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抓住起始阶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爱上语文。学生对语文感兴趣了,语文素养自然也能得到提升。然而,兴趣的培养并非一两日就能够实现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应当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寻求更好的路径和方法。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交心,以情激情,用科学的方法去积极引导,学生就一定会爱上语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