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江苏省常州市三河口高级中学 213115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德育教育受到全方位的重视。语文学科教育中涉及对同学们的道德品质、人格素养的培养,语文教学应该将语文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利用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德育教育有力地渗透其中,将对学生三观的培养贯彻其中,发挥该学科在德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德育教育;高中语文;有效渗透
引言: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该阶段的学生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积极引导和帮助,树立正确的三观,对世界建立正确的认识。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担负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高中语文学科学习涉及了大量的历史文化知识、现代文化知识,致力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思维品质的提升,在帮助同学们提升人文素养,激发其爱国主义精神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感情教育的时机
高中语文教材中包含了教育专家精选的经典文章,对于同学们的德育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助。文学作品具有深厚的感染力,语言文字表达的魅力是无限的。教师要反复认真研究教材,准确地把握教材传达的思想感情,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注重营造课堂氛围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传神地将同学们带入到教材所描述的场景当中,让同学们感同身受,深入理解教材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理解其主旨。比如在学习《祖国山河颂》时,作者使用外国一系列风景和祖国的风景形成对比,用反衬的手法突出祖国风景的美丽与迷人,抒发自己对于祖国的强烈热爱。除此之外,作者还表达了自己对于祖国风景的无限热爱以及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深深的自豪,赞美了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刻苦,表达了对广大中国劳动人民的敬佩热爱之情。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国家的日益强大以及物质、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对该篇文章的学习,同学们能够体会到生在中国这一个强大团结的国家是非常幸福的,进而提升自身的自豪感,提高自身爱国热情[1]。
二、积极开展写作教学,突破情感教育的关键
作文是学生观点表达的重要途径之一,作文能够反映出作者的内心世界,阐述其理想追求、价值认识、思想情操等。作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有着重要地位。教师要引导学生创作思想主题绝对正确、观点看法符合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章。在作文辅导教学当中,渗透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体系等基本观点,要求同学们客观、理性地看待事物,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升其审美情趣。作文教学具有着良好的德育教育作用,在新时代的教学当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作文教学的特殊功能。例如,在进行写作训练时,要求同学们以“祖国故事”为题,结合自己的独特视角和感情,写一篇作文。
在前面的课文学习中,同学们已经学习理解了一些歌颂祖国的文章,具有一定的素材积累,教师要帮助同学们再进行一些优秀作文的素材整理,让大家体会怎样站在高中生的角度对祖国进行描写和情感的表达。教师一定要帮助同学建立正确的感情方向,引导同学们建立正确的情感走向,拥有爱国情怀[2]。
三、深度融合电教媒体,升华德育教育的内涵
语文教材思想表达内容丰富,单靠语言和问题无法将其情感思想充分细致地传达。在信息化时代下,教师可以借助电教设备,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丰富有趣的手段带给同学们更加直观的感受和体验。同时,丰富课堂的趣味性,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其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比如在学习以“祖国土”为主题的诗歌时,《发现》《北方》《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祖国土》都强烈的表达了对于祖国的热爱,流露深厚的爱国情怀。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这几首爱国诗歌的音频,让同学们在朗读中感受作者对祖国刻入骨髓的热爱。在学习《北方》时,教师可以根据语句“北方是悲哀的,而万里的黄河,汹涌着混浊的波涛,给广大的北方,倾泻着灾难与不幸”用多媒体为同学们播放黄河汹涌的视频,将同学们带入场景之中,增加互动性。
四、理解重点语句,深化德育教育的效果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饱含感情地反复朗读作品能够帮助同学们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重点对名言名篇进行反复诵读有利于加深同学们对文章的印象,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比如在进行《离骚》教学时,在学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情感表达深厚的名句时,要带领同学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从而理解作者屈原忧国忧民、以民族为己任的家国情怀与宽阔胸襟。屈原对祖国的深爱通过这篇文章深刻地表达,他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死不屈,最终以身殉国的行为成为历史绝唱,歌颂至今。文言文的学习本身具有一定难度,其语言短小精炼但意味无穷。教师要为同学们讲解每个字的含义,并进行一定的拓展延伸[3]。
结束语:综上所述,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至关重要,将德育教育融入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是广大一线语文较少应该重视和实践的。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刻贯彻落实德育教育贯穿其中。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教育的感情时机,将德育灵活地添加,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同学们提升自我情操,在作文练习中带入德育教育利用多媒体丰富课堂形式,要求重视对重点语句的朗读,亲身感受语言文字的表达,深化德育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段登玉.高中语文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分析[J].才智,2019,16:108.
[2]刘向瑞.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文学教育(下),2019,10:184.
[3]武义婷.德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文学教育(下),2020,05: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