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绘画表征分析的大班幼儿绘画活动开展策略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9期   作者:沈磊
[导读] 幼儿绘画活动是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绘画活动能够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

        沈磊
        江苏省兴化市竹泓镇中心幼儿园    225716
        摘要:幼儿绘画活动是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绘画活动能够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意义重大。幼儿园以及教师必须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情况,展开针对性的教学。尤其是在绘画教学活动当中,随着幼儿理解能力的上升,会产生不同的思维,在美术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要抓住绘画表征的特点,随即展开特色化艺术教学。本篇文章首先分析了绘画表征的相关概念,随后探讨了大班幼儿绘画的特点,最后则是提出了相关的教育建议。
关键词:大班幼儿;绘画表征;特点分析;教育建议

一、大班幼儿绘画过程当中的特点
(一)创作内容可以充分反映主题
        大班幼儿已经接受了一些基础的语言文字教学,同时理解能力有所提高,因此教师在给幼儿布置好绘画主题之后,幼儿可以自主的对主题进行剖析,随即围绕主题展开进行绘画创作。因为对于大班幼儿而言,已经完全具备了独立的意识活动,当教师给出限制条件之后,就会围绕这一条件展开艺术创作。例如,在某校园内,教师给大班幼儿所提出的绘画主题是,“他笑得很开心”、“他现在很悲伤”之类的主题,90%的幼儿所创造出来的美术作品,都和这一主题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有10%左右的幼儿存在偏题的情况。
(二)切实抓住创作的关键点
        幼儿在美术创作的时候不仅能够把握大体的创作方向同时还能够抓住主题当中的一些关键点,例如上文提到的创作题目是“他笑得很开心、他现在很悲伤”,幼儿所创作出来的作品当中,都能够明显的反映出笑容,以及开心和悲伤的状态。例如,他笑得很开心这个主题的美术作品,幼儿所创造出来的人物嘴角上扬、露出牙齿开怀大笑,同时眼睛眯成一条缝儿,这些都是最为直观的笑容表现。这也能说明,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观察力,同时也能够抓住主题当中的某些关键点,在创作的时候,既有大体的轮廓,又有突出的细节。
二、基于表征分析的大班幼儿绘画活动开展策略
(一)营造轻松愉悦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因为在这一时期的性格非常的活泼,同时对于周围的世界具有极强的探索欲,在这一时期的创造力是非常强的,而要想最大限度激发这种创造力,教师就必须要为幼儿创造轻松愉悦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幼儿的心理世界和理解能力和成人存在着极大的区别,因此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的时候,必须要根据幼儿的特点,让幼儿在宽松的心理环境当中去提高自我。
        例如,教师在教学幼儿会画风景画的时候,就带领幼儿走出课堂,带到公园或者是森林当中,让幼儿自主的去寻找创作题材,有一个更为形象的创作载体。在一种自然的环境当中,艺术创造氛围更浓烈,幼儿的探索欲和求知欲会得到进一步的激发,此时的创造力更强。另外,幼儿在创作的时候,教师要站在儿童的角度上,积极的鼓励幼儿,肯定幼儿的作品,这样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积极性。


(二)始终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因材施教的原则是指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必须要根据幼儿在这一时期的绘画表征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并合理的布置教学任务,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引导。首先教师必须要明确绘画表征特点的含义,了解绘画表现特点所反映的本质,然后再利用这些内容制作教学方案。
        例如在上文当中提到,大班幼儿在进行美术创作的时候,已经具备了初步的三维空间意识,因此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这一绘画表征特点,安排具体的教学活动。对于幼儿而言,在美术创作过程当中并不注重形象方面的设计,你就是只会将现实当中的一些物体抽象化,因此教师在进行评比的时候,不能够按照像不像的方式来进行评价,而是要着重考察幼儿的创造性。就是可以适当的为一位展示一些三维空间的绘画作品,以及一些三维空间图,例如将正方体盒子剖开,给幼儿展示其内部的线条和轮廓,这样可以帮助幼儿更好的认识立体图,帮助幼儿创作。另外针对不同水平的幼儿要给予针对性指导,有的幼儿在美术上的创造力比较强,但是技巧比较低,此时教师就要着重加强基础素养方面的培训。
(三)提高幼儿的艺术审美
        大班幼儿在绘画过程当中已经表现出了初步的个性化意识,而这种个性化意识,从某一种程度上来讲,也是一种艺术审美,在这一时期,教师也要引导幼儿的艺术审美,朝向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要根据幼儿这一时期的理解能力,选择一些合适的艺术作品,和幼儿一起分析这些作品当中的内涵,丰富幼儿的视觉体验,在潜移默化当中,让幼儿积累更多的创作素材。
        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幼儿展示一些艺术作品的图片,或者是整个创作过程的视频,在观看结束之后并向幼儿展开针对性的提问,询问一会儿“你看到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这些艺术形象在生活当中看见过吗?”,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和评析。最后再让幼儿模仿这些大家的创作方式,或者是以这幅画为画作为模仿的对象,让幼儿进行模仿性创作。通过这种视觉感受,再加上及时的艺术创作,可以让幼儿快速将学习到的美术知识消化利用,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简而言之,通过让幼儿接触到更多的艺术作品,可以切实的提高幼儿的艺术修养和艺术审美,这样所创造出来的美术作品才更有价值,更有内涵。同时也可以帮助幼儿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三、结语
        综上所述,绘画教育是幼儿教育活动当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对于完善幼儿的人格,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所开展的美术教育活动,必须要根据幼儿在这一时期的绘画表征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出美术教育的价值。同时,在教育过程当中,还必须要坚持幼儿的主体地位,站在大班幼儿的角度去品味幼儿的艺术作品,多鼓励幼儿,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周晓慧. 提高5-6岁农村幼儿绘画核心细节表征能力的实践研究[J]. 河南教育:幼教, 2019, 000(009):P.57-61.
[2]苟增强, 苏日娜. 4-6岁儿童绘画中亲子关系的"远/近"隐喻表征[J].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8, 34(004):84-89.
[3]应孔建. 5—6岁幼儿的自我概念发展水平,原因及提升建议研究[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8, 038(002):168-1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