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鸦期幼儿美术活动引导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9期   作者:马银钰
[导读] 美术活动是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孩子抒发内心心情的一种特殊方式,
        马银钰
        南通市沿河桥幼儿园  226001
        摘要:美术活动是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孩子抒发内心心情的一种特殊方式,涂鸦期美术活动不仅对幼儿的审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幼儿其他能力和情感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幼儿的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教师在活动中的引导培养出来的,本文将具体研究如何从涂鸦阶段过渡到绘画阶段,这中间的兴趣是一条至关重要的纽带,教师需要把握好这一纽带。
        关键词:涂鸦期;幼儿美术活动;引导策略
        引言: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需要在涂鸦期加强对幼儿的引导。在这个阶段,教师对幼儿的引导将对他们的美术教育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个时期对幼儿进行科学合理的美术启蒙教育,真正的做到与教育的培养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兴趣,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使他们的潜能能够发挥到最大。
        一、物质支持,增强适应性
        (一)提供多样化的绘画材料
        既然是涂鸦,首先要保证绘画工具的多样性,因为多种多样的绘画工具可以激发幼儿们的绘画欲望。但是从目前来看,很多幼儿园的硬件设施并不达标,绘画工具只有几种,难以满足幼儿们的需求。所以幼儿园应该加强对该方面的投资,买更多的绘画工具,保证幼儿的涂鸦能够顺利进行。例如纸团、玩具车、玻璃珠都可以成为幼儿们的绘画工具。除了绘画工具之外,涂鸦的纸张也是有一定要求的,除了墙壁和白纸,报纸和彩色纸也是不错的选择。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教师要确保纸张的尺寸,因为涂鸦的目的之一就包括让孩子自由作画,如果没有足够的空间他们就无法彻底释放自己的灵感,涂鸦将受到限制。
        (二)创设多样化的绘画场景
        如果在教室里进行涂鸦活动,幼儿会觉得比较局限。教师可以带幼儿去户外活动,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做出更创新的作品。
        (三)绘画组织形式多样化
        为了让幼儿有更多的操作时间和机会,教师要尽可能的为他们提供形式的绘画活动。让他们可以进行自主选择绘画的形式,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体验创作的乐趣。
        二、行为支持,体现自主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课程的设计和组织,也要重视对集体活动的举办。以前的美术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教,幼儿模仿,但是这种形式使得幼儿们缺乏自己的创造力,没有创新精神。


        (一)创设环境,引导孩子充分体验自主表现
        传统的美术课堂难以满足幼儿们的需求,所以教师需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帮助幼儿完成美术涂鸦,激发他们的灵感。孩子们的体验感对教学是有一定帮助的,这将影响他们对涂鸦的兴趣,这样孩子们将不再担心涂鸦是一件困难的事,而会用积极乐观的心态,用涂鸦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理,创作出美术作品。
        (二)选择孩子感兴趣、善于表达的绘画方式
        教师需要培养幼儿足够的自信心,对于其接触涂鸦的孩子来说,绘画是比较难的一项内容。如果教师能够帮助他们选好绘画内容,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幼儿们的负担。教师可以帮助他们从最简单的圆形、竖线、横线等学起,掌握基本的笔法,然后在情景中自由的绘画。
        三、言语支持,把握评价的度
        倾听孩子的心声对于涂鸦期的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教师需要用欣赏的眼光,多对幼儿去赞美,肯定他们的作品,让他们充分体验涂鸦美术作品的乐趣。除此之外还要注重语言游戏化,帮助孩子融入情景自主操作。涂鸦期的幼儿是在行动中感知主客观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绘画没有目的性,只是在随意的释放自己的思想。所以对于那些缺乏自信心的幼儿,教师要多多鼓励,让他们大胆去创作,逐渐建立起自信心。
        四、家校共同合作,和谐共振
        幼儿涂鸦期不仅需要幼儿园的幼师们进行监督,这也是每位家长的责任,家长和教师要联合起来,建立起相互信赖与合作的关系,共同磋商,共同进步。创设宽松童趣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绘画兴趣,应该满足孩子快乐涂鸦的愿望。
        五、走进幼儿的绘画世界
        为了更好的了解幼儿们的心理,教师需要真正的走进幼儿的绘画世界,幼儿的涂鸦与成人的绘画不同,他们的画往往是造型夸张过头,想象十分奇特的,教师要表示赞赏,不能以成人绘画的特点去要求他们的作品。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每一个创作,才能在今后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有所进步,真正实现突破。
        结束语:总而言之,教师要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掌握幼儿的涂鸦心理,把握他们的心理特点,让他们始终处于愉快的情绪中,不断的获得经验和知识。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方法,不能觉得幼儿年龄小就否定他们的想法,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帮助他们掌握形状,只需要给他们足够的绘画空间,大胆创作,让他们不说拘束的作画。其次要注重个性化培养,因为每一个孩子的性格都是不一样的,只有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绘画需求去创作,才能创造出有生命力的作品。最后,教师不能让他们照着画好的作品去临摹,那样涂鸦就失去了意义,因为涂鸦的本质就是为了让幼儿实现真正的自由。
        参考文献
[1]吴晓倩.幼儿美术中的涂鸦[J].幸福家庭,2020(07):28.
[2]韦云. 基于增强现实的幼儿美术体验学习活动效果研究[D].扬州大学,2018.
[3]苏丽兰,李宝英.美术教育中促进幼儿审美表现力发展策略的研究报告[J].现代教育科学,2017(S1):132-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