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小衔接下的大班幼儿学习品质评价研究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9期   作者:韩飞虎
[导读] “学习品质”对儿童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幼小衔接视角,

        韩飞虎
        昌都市第七幼儿园,西藏 昌都   854000
 
        [摘 要]“学习品质”对儿童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幼小衔接视角,对大班幼儿的学习品质进行发展评价能更好的助推学龄前儿童成长,切实做好幼小衔接教育,服务园所、家庭、社会的需要。课题组以“幼小衔接”和“学习品质”为主题和关键词,深入开展文献资料收集和整理分析,梳理了当前有关幼小衔接背景下的学习品质评价研究成果,提出了有效建议和经验借鉴。
    [关键词]幼小衔接;学习品质;发展性评价
        
        国内外普遍认同“学习品质”对儿童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并将其纳入到早期儿童学习标准中。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也强调须“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但《指南》并未明确提及“学习品质”的具体培养方式和策略。
        同时,我国学前教育领域对学习品质的研究多局限于上层理论研究,偏重沿袭国外已有标准,未结合本土化学情,缺少实际、可行、广泛的培养和发展性评价措施,一线教师严重缺乏对“学习品质”培养工作的经验。而基于幼小衔接视角,对大班幼儿的学习品质进行发展评价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据知网2000-2020年期间的检索数据及计量可视化分析,以“幼儿学习品质”和“幼小衔接”为主题的研究文献尚不足六十余篇。
        为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与指导借鉴,笔者从学习品质界定、学习品质测评、幼小衔接视角下的学习品质实践等三面对当前有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些许建议。

1 对学习品质的界定
        对学习品质的研究源起于美国等有关教育机构,如美国华盛顿州《早期儿童学习标准》提出学习品质“不是指儿童所要获得的那些技能,而是儿童自己怎样使自己去获得各种各样的技能”;我国亦有学者认为“学习品质是指儿童学习的倾向、态度、行为习惯、方法、活动方式等与学习密切相关的基本素质”。
        综上,学习品质更倾向于某种非智力因素,是包涵态度、方法等在内的一种对幼儿成长发育有利的综合的心理状态。

2 学习品质测评工具
        当前国内外对学习品质的具体包涵维度尚未达成共识,因而针对学习品质的测评也产生了不同的方式流派。
        国外更侧重将学习品质单列出来,制定并建立相应的测评标准,比较成熟的如《儿童学习风格量表》 (SCLS)和《学龄前儿童学习行为量表》(PLBS),这些测评工具多是在特定情景下的观察性评价。


        国内则以《指南》为代表,将学习品质有机渗透进了五大领域之中,因而各研究者对学习品质的具体包涵维度的界定各异,未形成权威标准,较知名的有:《儿童学习品质观察评定表》(王宝华等),从主动性、好奇心、目标意识、坚持性、独立性、抗挫折能力、想象与创造能力等8个项目进行观察评价;《儿童入学成熟水平测试量表》(钱志亮等),侧重好奇心、坚持性、主动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5个维度;《幼儿学习品质观察评估表》(夏丽洁),围绕儿童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动性、坚持性、专注性等8个项目进行观察评定;还有《指南》专家组编制的《学习品质领域测查表》,也将“学习品质”分成了好奇心与兴趣、主动性、专注等9个维度。
        以上测评工具种类繁多,规则各异,但主要测评维度仍集中于好奇心与兴趣、坚持与专注性、独立性、创造性等方面,同时结合《指南》中社会领域相关建议,笔者认为合作性这一维度也很有研究探讨的价值。
        
3 幼小衔接视角下的学习品质研究与实践
        在上述相关研究基础之上,许多后来的研究者大胆创新,有效拓宽了学习品质测评研究的渠道,如赵婧对幼儿自主雪花片建构游戏中的学习品质行为表现进行了专业测评,编制并修订完善了《3~6岁儿童学习品质观察评价量表》;胡喆借助档案袋评价法,在幼儿发展评价中进行实践研究;李松靓运用行为采样技术,科学全面地评价幼儿发展;蔡欣欣从家长评价角度出发,进行了大班幼儿学习品质评估工具的编制与初步试用研究等。
        这些研究更具新颖性,打破了以往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评价和研究模式,大胆引入家长、档案等全新观察者和评价变量,在开展学习品质评价研究的同时有效配合了其他幼儿园工作的开展,进一步降低了测评操作的难度和任务量,值得我们借鉴。

4 结语和建议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幼小衔接教育的重视,对“小学化”现象的持续纠治,“知识技能与学习品质孰轻孰重”这一问题又一次浮出了水面。我们学前教育工作者及广大家长们应该更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切实做好幼小衔接视角下的学习品质研究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给予儿童高质量的成长呵护与陪伴。对此,笔者建议如下:
        第一,各级各类园所要提高对教师和家长的培训引导,让老师家长成为孩子“学习品质”发展的引导者。第二,要密切家园联系,从单一的幼儿教师评价模式中走出来,引入家长评价、幼小综合评价等新动力、新变量。第三,要不断完善和创新幼儿发展性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全面地评价和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
        
基金项目:昌都市第六期市级自主课题(编号:CDKYKT6-2020013)
参考文献:
[1]教育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http: / /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27/201210/xxgk_143254.html,2012(10)
[2]徐启丽.重视幼儿学习品质 提升学前教育质量[J]贵阳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2014(4)
[3]赵婧.3~6岁儿童学习品质观察评价量表的研制[J]学前教育研究,2018(06)
[4]蔡欣欣.大班幼儿学习品质评估工具的编制与初步试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