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游戏化教学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9期   作者:程林青
[导读] 幼儿教育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开端,这个阶段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极其重要
        程林青
        合肥市明珠幼儿园
        摘要:幼儿教育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开端,这个阶段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极其重要,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幼儿教育。幼儿阶段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为主,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都有好奇心,天性活泼可爱、爱好活动、爱模仿并且学习能力较强,但是理解能力具有局限性,所以幼儿音乐教学主要是以游戏为主带动孩子的学习,寓教于乐,让孩子们更好的在玩中学。[1]音乐活动中游戏化教学也是幼儿教师们爱用常用的教学手段。在幼儿教学中如果能时时创新、灵活运用音乐活动来培养孩子的爱好,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极其有帮助的,但是很多幼儿教师只停留于表面,思想观念比较陈旧,因此他们准备的音乐活动也过于呆板,这样使原本可以很活跃的课堂会变的没有趣味。因此本文针对音乐活动中的游戏化教学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幼儿教学;音乐活动;游戏教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无论是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还是家庭层面都逐渐对幼儿教育重视起来,希望孩子们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幼儿阶段的思想和行为处于启蒙阶段,通常幼儿园都是进行游戏来进行音乐教学,这样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够正确灵活的运用,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就违背了游戏化音乐的教学目标。很多幼儿园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为了玩游戏而玩游戏这就过于被动,这样不仅不能帮助孩子建立好习惯,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因此,找到相应的策略方法就成为我们需要研究的一大问题。
        一、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游戏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为了游戏而游戏
        音乐活动游戏化教学是为了让孩子通过体验游戏而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从中学会一些知识和道理。但是有些幼儿园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的过程中过于形式化,为了让孩子能够开心,把重点完全放在了游戏的形式上,并没有注重孩子的体验过程。有些游戏看似新鲜但是并没有体现出其内涵更与音乐教学无关,孩子们只是被动的观看,却无法融入其中,从而难以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2]
        (二)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但是有些幼儿园普遍存在这样的观念:幼儿园的学习是在为小学打基础,因此过度重视文化课程的学习,而忽视了年龄阶段的特点以及艺术方面的培养,不注重全面发展人才。幼儿教师忽略了孩子爱玩爱闹的天性,从入学就开始灌输文化知识,让幼儿从小便开始有了抵触学习的心理,长此以往,会让孩子丧失对音乐的兴趣,这样音乐活动中的游戏化教学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质目的就落空了。


        二、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游戏化教学策略
            (一)音乐活动和游戏的巧妙融合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段来设置游戏内容,游戏主要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为首要任务,将音乐融入到游戏中,根据歌曲的内容采用灵活的方式 提高幼儿的情感体验。音乐教学主要是锻炼幼儿的听觉,幼儿可以通过玩游戏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扮家家》这首儿歌中,教师在设置游戏时可以通过征求幼儿意见,让他们扮演自己喜爱的角色,然后准备游戏道具,根据歌曲的内容编排游戏情境,加深幼儿对歌曲的理解。幼儿一边哼唱儿歌一边表演,这样不仅能学会歌曲还能记住歌曲的内容。这样听歌-唱歌-表演等一系列的完成才是教学要达到的目的。这样幼儿也对实际生活也有了新的认识,做到真正的在音乐中融合游戏活动。
        (二)游戏内容的合理设计
        幼儿学习音乐的效果离不开教师设计的游戏内容,游戏内容贴合实际,幼儿的学习成果就会理想,游戏质量不高,不能够从内里锻炼儿童对音乐的敏感度,那么这个游戏的设计就是浮于表面是失败的。[3]教师应该提高音乐中的游戏活动的趣味性,有目的性、合理的设计游戏内容,进而提升音乐活动中的教学效果。在设计之前调查好幼儿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多去听听幼儿的声音,发挥幼儿的主观性。
        例如,在《睡午觉》这首儿歌中,教师可提前教孩子唱这首歌,等孩子记住大概的歌曲内容和步骤之后,在睡午觉的这个时间段,教师指导幼儿按歌曲中的步骤进行准备,然后入睡,在之后的午觉时都可按照这个步骤来进行已达到幼儿学会唱歌并实践的目的。这样我们在教学中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还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游戏角色要转变
        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适时转变自己的角色。因为幼儿的年龄较小有时不知道自己做游戏的目的,只会从形式上按照教师的指令表演,在做完游戏后也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孩子理解角色特点,给孩子鼓励和支持,让他们自信的去扮演自己拿到的角色,并加以创新融入孩子自己的思维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小兔子乖乖》这首歌中,要让孩子充分理解大灰狼和小白兔的特点和性格,有些孩子对狼畏惧,因此不喜欢大灰狼这个角色,在这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对幼儿进行疏导,告诉他们不是扮演大灰狼就成了这个动物,而是去演出动物的特点,从而加深对小兔子和大灰狼的印象,提升学习效果。
        结束语:在音乐活动中的游戏化教学中会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教学时要根据不同的问题作出相应的策略。幼儿教师要多去创新,以饱满的精神去面对幼儿,用创新的方法去教学,在音乐教学时,不能只注重表面形式,要以幼儿的理解和运用为主,合理的设计游戏环节把游戏融入到音乐中提升游戏的可行性,注意孩子角色的转变,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在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婕.音乐活动中的游双化教学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18(05).
        [2]冯莉.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游戏化教学策略探析[].学周刊,2019(25):172.
        [3]韩沛沛.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游戏化教学策略探究[J].教育艺术。2017(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