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容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机关幼儿园
[摘要] 文明礼仪是现在社会发展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行为习惯文明礼仪是一个人高素质的基本体现。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3-6岁是幼儿文明礼仪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在幼儿园日常教育中要特别重视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习惯的教育,充分利用环境的作用影响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和习惯,这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科学的、有目的、有意识的布置环境,以此让幼儿时刻耳闻目染,从而在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习惯性表现出来。
[关键词] 小班幼儿 环境创设、幼儿文明礼仪、良好行为习惯培养
一、良好礼仪环境对幼儿的文明礼仪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作用
根据幼儿园教育的要求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儿生活环境中的教育因素,并创设幼儿与环境积极相互作用活动情景,把环境因素转化为教育因素。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把“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高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之一。也就是说,重视幼儿成长和学习的环境,积极开发和利用环境因素对幼儿成长、发展的巨大潜力是当今幼儿教育巨大改革的一个教育趋向。根据我们幼儿园申请的课题研究《文明礼仪教育》的教育目标和课程内容的具体安排来进行礼仪的环境创设,这不仅使幼儿在听觉上所获得的记忆,从视觉上更加可以起到加深记忆,也培养了幼儿学习文明礼仪的兴趣,终身受益,让礼仪之风、文明之花在幼儿的心灵深处扎根开花。
二、如何通过良好的礼仪环境创设培养幼儿文明礼仪与良好的行为习惯
环境因素对于幼儿成长,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潜力,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的活动空间,人际关系,周围儿童的行为,教师态度和行为都会对其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实施幼儿礼仪教育时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环境中的教育因素,营造良好礼仪教育的物质环境与心理氛围,各班活动室内开辟礼仪教育阵地,定期创设礼仪环境。将它作为一种隐形环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幼儿。幼儿园的学习教育在新思想、新时代的教育方针要求下,我们老师摒弃传统的教育方法,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的特点制定教育目标,制作教玩具,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轻松地的接受知识。在进行幼儿文明礼仪的过程中,我们老师要注意孩子的情感培养,使幼儿的认知变得更加丰富,让文明礼仪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环境的影响灌输到幼儿的思想中去,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慢慢的形成良好的习惯。
1.在学习教育中创设文明礼仪环境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班的小朋友是在幼儿园学习生活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刻,在文明礼仪教育教学当中,我们老师一开始就要有目标,有计划的去布置环境,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养成文明礼仪行为和良好习惯。例如我们通过玩《木头人》的游戏,要求幼儿在游戏中遵守游戏规则,就是在老师念口令的时候,小朋友身体各个部位可以动,当听到“木头人”这一句时,就要求站好立定,不能动。如果在那个过程中动了,就表示达不到要求,要进行角色的互换。如果一直按游戏规则去玩,这样进行实际的教学中对幼儿遵守规则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最有效的,我们的游戏玩法使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明白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在这样的教育要求下,幼儿就会慢慢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在区域中创设文明礼仪环境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
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小,但是这一阶段是他们学习的黄金时期,要对孩子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有成效的,所以在进行幼儿礼仪教育的过程中要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主动发现、学习,让主动接受礼仪知识,并使其自觉遵守区域规则,比如在美工区中,使用幼儿感兴趣的涂鸦画画形式进行教学,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爱玩、喜欢随意性的特点去学习,在完成活动中时,指导要求幼儿将自己用过的工具材料放回原来位置,在这过程中,利用语言环境表扬做得好的幼儿,以此激励幼儿遵守这种规则,这对小朋友不仅是一种心理暗示,同时还让小朋友在不知不觉中明白在“何地做何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
3.在日常生活每个环节中创设语言环境对幼儿文明礼仪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作用
小班的小朋友其个体发展特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喜欢模范老师的一举一动,我们老师就要在幼儿的教育中做好榜样,这样能给幼儿足够的直观性,并且容易接受,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榜样,以身作则,让幼儿随时随地学习,使“榜样”发挥应有的教育作用。比如在开餐时间,我们老师就要经常用到“请”,按要求请每一组幼儿出来拿自己的餐具,饭菜,还要求幼儿会说“谢谢老师”。我们常常对小朋友习惯性用到这些礼貌用语,幼儿也会在长时间的影响下,习惯使用这些日常礼貌用语,如“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应用到生活中,为幼儿起到榜样言传身教的作用。
4.在家庭中创设礼仪文明教育的意义。
幼儿时期是培养文明礼仪的关键时期,幼儿必须习惯在文明礼仪中生活,并使其成为幼儿生活 的一种习惯,最终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幼儿在培养文明意识的同时必须注重社会环境对其的影响, 如果形成不好的生活习惯将很难在他们身上抹掉。而且这种习惯将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进行文明意识的培养需要社会和家长共同努力。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不仅是老师的教育方向,更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最想要培养自己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的愿望。家长们要配合我们的教育目标,和幼儿园教育同步,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要求幼儿多用文明用语,家长也要以自身做典范。影响幼儿的一生。
总之,通过创设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从小对孩子进行礼仪文化教育,培养其一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和学习生活习惯,是一个成才入世的基础,作用不容小觑。在此大力提倡和呼吁幼儿与、家长、社会三者密切配合,将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展示礼仪及宣传礼仪贯穿于幼儿园礼仪教育和家庭生活中,从而全方位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幼儿在一日的活动中时时处处都体验到良好文明礼仪给自己和他人生活带来的愉悦和成就感,让文明礼仪之根在孩子心中扎根发芽,直至长成参天大树。
参考文献:
[1]欧清煜.德庆风光[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
[2]孙百灵.文明礼仪[J].2008,(15).
[3]王亚.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J].好家长,2007,10.
[4]《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10月第一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