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9期   作者:潘正福
[导读]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初中数学较之小学数学要难上不止一个档次。
        潘正福
        广西百色市田林县教育局   广西 百色  533300
        摘要: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初中数学较之小学数学要难上不止一个档次。而且,即便初中生已经有了六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数学学习,但是他们依旧没有独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的学习状况对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极为不利。基于此,数学教师开始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借此提高数学学习有效性。本文主要从运用信息技术,活跃课堂氛围;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直观感知数形结合这五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对应的策略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有效应用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当前绝大多数家庭都配置了一件或多件信息设备。基于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已成为一个热点话题。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就是用黑板、粉笔来辅助教师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不能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在数学课堂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清晰、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运用信息技术,活跃课堂氛围
        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往往只注重讲解和灌输课本知识,这样既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还会导致课堂氛围较为压抑。在此基础上,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通过信息技术独有的影像、图片,给学生带来丰富的感官刺激,极大程度地活跃了课堂氛围【1】。
        例如,在教学《正数和负数》前,我会搜集与数字相关的图片,如:用微信或支付宝买东西,余额明细会显示减多少元;冬天的天气预报,都是报今天气温多少度到零下多少度等。将这些图片进行汇总,制成PPT,保存到多媒体中,以便后续教学所用。开始教学后,我用信息设备播放事先准备的照片,让学生对负数有一个简单认知。学生观看完毕后,我问道:“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与负数有关的事情。”,在我说完后,学生陷入激烈的讨论中。教师通过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不仅加强了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还发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活跃了课堂氛围。
        二、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很好的诠释了兴趣的重要性。然而,以往的数学教师,大多只想着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学生的想法,以至于现阶段的部分学生对数学课堂产生“恐惧”。现今社会处于信息化技术普及的阶段,初中生受信息技术的影响,自身阅读量与知识在不断提升,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将严谨且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例如,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时,我会向学生发出一个提问:“同学们,你们心目中的线段、射线和直线是什么样子。”,问题提出后,给学生两分钟的时间思考。在学生思考时,我会用信息设备找出备课期间准备的教材。很快两分钟的思考时间结束,这时,我会点名让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回答的有对有错。当学生回答完毕后,我用信息设备播放一个手电在黑夜打开的照片,问学生这属于直线还是线段。在诱导性地提问下,学生很快回答是射线。接下来我依次展示代表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图片,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下,既学会了课本知识,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教师后续的教学。


        三、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初中生的思维能力有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经常发现有几个知识点,不管讲解几次,仍有部分学生无法掌握。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将重难点直观地展现到课堂上,不仅加快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速度,还降低了重难点的学习难度,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3】。
        例如,在教学《从图表中的数据获取信息》后,我发现部分学生经常会被一些数据误导,以至于习题出错。在此基础上,我会根据习题内容制作相应的统计图,将他们制成PPT,以此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在数学课中,我用多媒体展示习题和相应的统计表,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解题,解题过程中,我会在课堂走动,用以观察学生的解题步骤,从中找出问题,重点讲解。当学生解题完毕,我用信息设备一步一步播放解题步骤,再加上错误的解题案例,使学生认识到筛选数据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快速掌握了正确的审题步骤,并认知到筛选数据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四、运用信息技术,扩展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
        传统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多数是以实物、模型等进行教学,或告诉学生学习“技巧”,让学生套用技巧。这样的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学生掌握了技巧,学会了解题,却不理解其真谛,从而使思维能力不足的学生无法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而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将传统教学,转化为带有情景、动态模拟教学的模式,既能将完整的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又能使他们犹如身临其境,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空间想象能力的提升,有助于他们系统的学习课本内容,培养了他们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时,我为了让学生认知到什么是轴对称,并能准确区分,我会用信息技术搜集生活中轴对称的事物,如:囍字、桌子、凳子等。在课堂教学中,我运用信息技术播放轴对称图片,并用动态演示轴对称的过程。播放完毕后,我问:“同学们,你们能从中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吗?”,这时一名学生回答:“老师,他们都能完美折叠在一起。”。让学生坐下后,我说:“那你们还能想到哪些物品能完美折叠在一起吗?或者自己手动在纸上创造一个事物。”。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还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扩展自己的思维,为他们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直观感知数形结合
        数学家罗庚说过:“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这句话很好地向我们阐述了数形结合的重要性。在以往数学教学中,教师只将图形当做是展示数据的工具,对图形不加以重视。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教师逐渐重视图形的作用,加大了数形结合在课堂的运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例如,在《一次函数》教学过程中,我会用几何画板,画出以此函数图像y=x+b,其中b=0,b=2,b=-2,分别是三条不一样颜色的直线。之后,将b=0改为b=2时,观察到紫线和红线重合了,将b=0改为b=-2时,紫线和蓝线重合了。最后,再以类似的方法,演示a,c两个系数。数学教师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能使课堂教学变得更生动,还能使学生更直观地认知到其中的变化规律,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结语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帮初中生提升学习兴趣,发散数学思维,还能帮初中生快速突破知识重点、难点,让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飞速提升。
        参考文献:
        [1]司创业.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方式研究[J].考试周刊,2021(43):89-90.
        [2]刘维平.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数学中的价值研究[J].家长,2021(15):85-86.
        [3]张正峰.“互联网+”时代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1(17):37-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