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维和思想共生——一年级数学课堂“思维可视化”教学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9期   作者:李昭
[导读] 思维模式可视化是现在小学教学理念之中的实践成果
        李昭
        浦江县黄宅镇中心小学 浙江省金华市 322200
        摘要:思维模式可视化是现在小学教学理念之中的实践成果,做到让思维与思想共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这种教学手法能将知识通过图片的方式更加直观地展现出来。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让学生的思维模式得到更好的锻炼。
        关键词:思维模式;可视化教学;数学教学
        思维可视化是将不可视思维展现出来,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更利于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信息传递。一年级的数学知识教学课堂中,一般都是通过加减法来展开运算,学生也是第一次接触到图形,并对图形产生了初步认识。在学习陌生知识时,老师应当带领学生认识这些知识的背后意义,从而展开对学生的思维模式的锻炼,让学生能够正确看待问题,从而解决遇到的问题。在解除了“思维可视化”教学实践后,老师更应当锻炼出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思考能力。小学教育活动之中,因为学生还没有掌握复杂的图示技术,但是学生可以通过灵活的双手来绘制一些简单的图形,来表现出自己的思维方式,来加深理解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一、利用绘图解答问题,找寻更适合的解决方法
        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经常容易出现粗心大意的情况,在展开解题前,容易忽略解析题的问题。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分数乘法时,需要让学生认真仔细的阅读题目,随后在根据题目的要求,来展开作答,在作答时,应全部使用分数形式来解决问题。使用套用模式一般存在两个原因,其中一个便是学生没有找到寻找解题方法的思路。另外便是老师没有帮助学生养成学习思考的习惯。学生学习中,老师应当注重学生对题目的阅读理解能力,在没读完一句话后,学生就应当对这句话有所理解,从题目和要求之中寻找问题,不能丢字落字。通过画图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记忆能力,能够让学生理解图片的含义,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量以及分析问题,展开思维和思想的锻炼。在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体会到绘图解答得好处后,学生便更容易接受使用绘图的方式来解决遇到的问题。
        例如:在老师展开“整数乘分数”教学时,老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共同解决一个案例。洪灾将大约960米的公路毁坏了三分之二,那么公路还剩下多少米?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学生如果使用960乘三分之二便是错误的解题思路,在遇到之中需要想象力才能解决的问题时,老师就应当带领学生利用画图的方式,来带领学生展开解答。通过绘图的方式,将一个线段分成三份,而线段总长表示960米,这样方式更加直观,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
        二、细化教学内容,理解绘图存在意义
        在展开课堂教学时,老师需要带领学生对画图内容进行细化,利用绘图的方式来带领学生更好地理解图的意义,从而利用好思维模式来解决学习之中遇到的问题。很多学生都不会主动画图,一般情况下都是在看到题目后才会画,部分学生对画图的主动存在相对较弱,还有些学生比喜欢绘画不能将线段画好,觉得画图有些浪费解决问题的时间。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原因能够分析出三点来。第一,老师要求画图,学生没有形成主动绘图的意识,所以并不会画图。第二,老师在黑板展示画图时,步骤过快,学生只记得解题思路,并没有记住老师的绘图过程。第三,画图便是为解题铺路,没有细化中间的详细思维过程,老师也没有认真讲解过程。正是因为这三点,所以学生并不会主动绘图,用可视化的思考模式来分析数学解题模式。在教学中,老师不应过于关注结果,更应当注重学生的解题思路,解题过程。只要解题思路和过程是正确的,那么答案通常都是正确的。

老师需要让学生找寻到正确的解题思路,从而来开发学生的思维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与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会了一个体型后,便能够提升解题思路积累解题经验。
        三、思维可视化的运用
        小学生的性格和年龄特点较为突出,尤其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头脑飞速开发的阶段。小学生的脑神经异常活跃,一般都是体现在学生的爱问问题、爱玩、好动这些方面。小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及中很长时间,只有大概二十个分钟左右的时间。老师需要主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出思维模式,根据学生的思维注意力,来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提升对知识点的接受程度。采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分析知识重点,将知识难点给解决,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扩展学生的思维模式。在学习数学是,老师需要利用可视化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视觉能力,利用绘图的形式,将解题思路展现出来,让学生能够清晰可见。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相差关系”课程时,老师便应当使用转化思考模式,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接受知识。图画的表达,便是最佳的方式,利用思维可视化,展开教学任务,老师应当帮助学生了解且认识课程内容。学习相差关系课程时,应当结合一下两个数之间的相差关系,来证明两个数分别是那两个数字。在遇到这个问题时,应该要怎样通过加减运算的形式来进行思考,解决遇到的问题?这便是老师和学生需要共同需要解决的事情。通过知识的转化,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将知识进行集中。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之中,老师更应当寻找适合学生学习的解题思路,让学生逐渐按照自己的脚步来解决遇到的问题。
        结束语:思维可视化教学中,老师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解题思路。只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时,更应当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告诉学生学习数学解题思路的意义,构建一个能够帮助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之中通常都采用灌输教育,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方式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已经逐渐落后。老师更不能只注重解题结果,只有教会学生解题思路,让学生学会解题过程,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让好习惯陪伴学生一生。
        参考文献:
        [1]李艳梅.让思维和思想共生——一年级数学课堂“思维可视化”教学实践与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21(08):51-52.
        [2]陈云.思维可视化助力数学建模——以“间隔排列”的教学为例[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21(05):35-37.
        [3]韩艳丽.基于“思维可视化”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J].文理导航(下旬),2021(05):4+6.
        [4]王越.具象再现——让思维可视化点燃学生求知欲[J].安徽教育科研,2021(10):54-55.
        [5]臧海连.让“思维”看得见——“基于证据”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思维可视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12):46-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