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教师培养下数学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9期   作者:徐雪 苑成军
[导读] 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发展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徐雪 苑成军
        哈尔滨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哈尔滨 150000
        
        摘要: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发展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它对提高师范生的整体素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未来教师的师范生在职前培养起良好的教育实践能力,能够为任职后顺利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各高校应该强化对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引言
        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师范生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通过数学探究活动发挥师范生主观能动性,提升师范生自主学习热情,不仅能够让师范生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学习,还能够深入挖掘潜能,为日后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1问题提出
        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师范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尤其是在当前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浪潮下,对教师队伍质量的要求愈来愈高,全国高等师范院校也纷纷启动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因此,对师范生进行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再次成为提升师范教育的重要发力点。当前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新的课程理念、结构、类型、功能、评价等进入中小学课堂后,对于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更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教师组织与实施教学的教学实践能力更是制定出相应的标准。由此,主动适应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教师教育培养质量,才能增强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能力,更好地服务国家强国兴师的战略目标。
        2原因分析
        针对师范生目前教学技能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可以归结为学校层面、学生层面的原因。学校层面的原因:(1)学校培养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过程中,理论知识和实践锻炼之间的比例不协调,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技能的培养与锻炼,虽然近几年强调了每学期2周的专业见习,但是由于经费、师资等限制,开展实质性的参观、深入课堂的机会仍然有限;(2)学校培养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方式单一,缺乏创新性,学生、教师普遍认为教育实习是主要培养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方式;(3)学校实习制度方面,本科生实习10周,时间较短,实习安排的时间段不合理,与学生考研复习时间冲突,导致部分学生实习流于形式;(4)学校对于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考核流于形式,要求不严格,缺乏引导性的考试改革方面的尝试;(5)学校专任教师工作量比较大,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量有限,很多教师很难做到全程参与学生的实习指导,使得学生在实习中出现的问题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3数学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
        3.1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内涵
        能力是个人能胜任某种工作或完成某项任务所必须具有的人格特征,个人的能力是后天的教育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并通过不断的实践而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教育实践能力是从事某种教学活动中,通过所学的知识和教学技能,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师范生在校期间教育实践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3.2课程设置要合理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调整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锻炼比例,目前我校的实践学分已经提高到30%,包含了课程实践部分、全程实训实践、毕业论文、教育实习、专业见习各个部分。我校对师范生从前两年开设教育学、心理学、规范字书写、规范语言等教师教育类基础课程,有关的教学技能自主训练实效性调查研究表明:学生普遍认为大三开设学科教育类课程的同时,微格教学训练是效果最佳的自主训练方式。因此,我院的中小学数学研究、数学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等学科教育课程在第三学年开设,第六学期有两周的微格教学实践周。因此课程的选择、学时的分配、学期安排的合理性是学生教学技能获取的基本保证。


        3.3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动机
        个人的学习成绩主要依赖于动机和能力两个因素,而动机是保证其学习成效的首要前提,其能够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习热情,并维持源源不断的探究欲望,使得学生拥有长期的学习动力。纵观师范生教育,大部分的学生都只满足学生成绩合格,且能够顺利毕业走进岗位,但是由于师范生顶着毕业就业的压力,如果此时还缺乏相应的学习动力,那么就会对其日后发展产生很大阻碍。所以,教师必须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借助信息技术等方式,丰富数学活动内容,从而激发师范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帮助其建立数学自信心,从而循序渐进的领导到数学的运用价值和魅力,促使学生数学思维向更深处蔓延。
        例如,教师在师范生数学教学活动中,就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通过生活实际的联系,还能够让学生调动已有的认知和经验,将新知识和旧知识进行碰撞,进而在脑海中不断完善数学知识框架,反过来用这些概念和定义解决实际问题。又如,数学学习场景的变化常常会吸引学生兴趣,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丰富教学形式,利用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通过自主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然后和同伴进行交流讨论,针对自主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可以询问教师,由此一步步地增强其成就感,使其对数学活动保持长久的探索欲望。
        3.4相关制度要配套
        实践活动的实施离不开良好的制度。例如要改善学校实习制度。一是要投入经费,确保实习指导教师有精力、有回报,能有效参与实习指导工作;二是实习学校的多元化,创新实习模式,丰富实习方式,实习应注重效果,而不是拘泥于集体实习或自主实习;调整实习时间段,实习时间就目前而言应提前,避免与考研和找工作的时间冲突,而且经过了理论学习—实践—理论学习的线性过程,可以马上在实践中予以运用,加深理解,并在实习后有时间进行反思和释疑;实习要制度化,对实习学生、指导老师在实习期间的任务要清晰明确;课程见习报告的设置要全面,反映学生在见习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和要求。目前,我院师范生在第5、6学期的第13、14周进行两周的课程实践,主要任务是课程设计和试讲。一般在第一天选派一名具有实践经验的教授为学生们讲授课程实践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接下来分组指导,指导教师要一对一进行指导、点评、改进,最后提交一份课程设计以及微格教学试讲记录单,给定成绩评定存档。
        结语
        “卓越学堂”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体系通过科学设置校内外“名师讲座”活动、实施常态化实践技能校内实训、开展多元主题的校外观摩活动、强化假期实践活动锻炼等四个模块,充分遵循师范生培养过程规律,科学有效地促进师范生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高度外化成实践性技能,帮助师范生最终形成属于其特色的教师教育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晖.高师院校小学教育全科专业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7,37.
        [2]彭光明,熊显萍,王美娜.地方民族师院数学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模式研究——以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2017,26(5):99-102.
        [3]张雳,黄丽玉,马骋.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研究.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11.
        [4]李双玲.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实践———对”实践取向”教师教育模式的反思[J].当代教育科学,2013(2):4.
        [5]张晓辉,闾邱意淳,赵宏玉,齐婷婷,李庆安.教育实习对师范生职业发展的影响:基于典型个案的质性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5,27(06):52-58.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GJB13201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