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西藏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 854000
摘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教学目标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元价值取向组成,要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明确教学深广度,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方法合理选择,及时做好教学反思。在高中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及时转变数学思维,尝试完善新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以此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教育;课堂效率
引言:根据目前的高中数学课堂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许多学生在上课时并不能表现出很大的活力来面对数学学习,很多数学课堂都“死气沉沉”,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学模式不能够直接吸引到学生,不能让学生放下杂念,沉浸在课堂之上,所以这就迫使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紧跟时代发展,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下面这篇文章就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展开讨论。
一、利用思维导图,简化课本复杂知识
高中数学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且复杂的学科,课本上的知识学生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和脑力去思索,同时又因为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有时学生可能会陷入思维的漏洞中,容易钻牛角尖,所以很多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持有恐惧以及烦躁的心理,所以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这一心理问题设计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让课本上的知识变得简洁、明了,以此来帮助学生学习数学[1]。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这一教辅工具,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把精力都集中在关键的知识点上,不需要浪费时间在其他无关紧要的内容上面,同时思维导图顺应了我们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可以让学生边记笔记边思考,成倍的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高三数学选修2-3中《排列与组合》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前把书上的内容整理为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然后在课上带领学生进行梳理、学习。思维导图的优点在于可以直观的把事物的相同或不同之处展现出来,因此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学生就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记忆组合数的两个性质之间的不同与联系,通过对比记忆的方式来熟练的掌握这两个性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利用思维导图来简化课本上复杂的知识,快速的让学生把握住重点,并且对重点知识产生深刻的记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举办班内数学竞赛,激发学生斗志
教师通过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发现,现在大部分学生在面对学习时产生的态度都比较“佛系”,仿佛什么都不能吸引到他们的注意,激发他们内心的欲望,这可能就是高中数学课堂“死气沉沉”的一大原因所在[2]。学生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学习,会逐渐产生一定的厌学心理,从而导致成绩下降,所以教师在面对这种情况时要及时的展开教学策略,运用适当的方式来吸引同学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斗志。通常来讲,竞赛是激发一个学生内在潜力和昂扬斗志的最有效的方法,所以教师就可以在班级内举行一场数学竞赛,以此来让学生“动”起来。例如在完成第三章人教版高三数学选修2-3中《统计案例》的教学之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前三章的内容整理一套数学试卷,然后以这套试卷为竞赛的测试题,提前告知学生竞赛的测试范围以及得分的方式,让学生做一些准备工作,然后在某一节数学课上进行竞赛。关于竞赛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参加,在竞赛中获出的同学教师应当给予相关的奖励,表现突出的同学教师也要根据情况给予特殊的奖品。得分的方式建议以抢答这种形式进行,这样才能把现场的气氛烘托出来,才可以让未参加比赛的同学感受到比赛的热烈,才会吸引同学参加此类竞赛。类似这样的方式就可以让数学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并且激发学生的斗志。
三、开展合作学习方法,强化学生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是目前被运用到高中课堂频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有很多,其中最特殊的一点就是合作学习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3]。高中数学学习最需要的就是强硬的解题能力。而学生们一起进行合作学习,就可以在互帮互助中强化自己的数学能力,提高各自的成绩。例如学生们在练习课后作业时,就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针对某一道有难度的题目表明自己的解题思路,然后其他同学根据自己的见解表明不同的想法,这样一道题目就可以产生多种不同的解法,在另一方面,这也是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当然每位学生都会有思路出现错误的时候,在这时就需要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助,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共同解决问题。在这种日常相处环境下,学生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产生深厚的友谊。
结束语
高中数学是一个需要耐心、细心的学科,在数学教学方面教师千万不要操之过急,任何事情都不是可以一步登天的,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协作,共同努力,这样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同时教师在寻找教学方法时,要注意寻找和自己相匹配的教学方法,要注意教学方法产生的不良影响,做到及时止损,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下学习,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黄翔,王尚志,张思明,胡凤娟. 关于高中数学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的新思考[J]. 数学教育学报,2018,27(01):22-26.
[2]朱立明,胡洪强,马云鹏. 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解与生成路径——以高中数学课程为例[J]. 数学教育学报,2018,27(01):42-46.
[3]曹春艳,吕世虎.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比较研究及启示——以大陆、香港、澳门、台湾为例[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0,21(01):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