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
重庆市万州区后山中心小学 404100
摘要:只关注成绩优异的学生是现在大多数教师会犯的错误,一个班难免会有几个差生,但如果让“学困生”成为主流的话,那就代表着我们教育的失败。出现学困生是多方面的原因,但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本文就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帮扶转化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帮扶转化;
引言: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国家要求培养综合性的人才,数学涉及到了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习物理、化学等科目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要学好数学,为之后学习其他科目打好基础。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并且现在的小学生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学生会感觉学习起来很困难。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数学是小学教育中最重要的科目之一,不仅是因为数学在考试时占的分数比较高,还因为数学与很多科目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学好数学很重要。但由于现在的学生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出现了很多数学学困生的情况。第一个方面就是电子产品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学生很早的就能接触到电子产品,电子产品中更多有趣的东西吸引了学生的眼球,造成了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其次是来自家庭的影响,现在很多家长都忙于工作,基本上没时间来顾及孩子的学习情况,或者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很笨,让学生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心,还有的家长过于溺爱孩子,造成了孩子懒惰、不求上进的情况[1]。最后教师对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不关注,这也是造成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的原因,学生都喜欢被表扬,但有些教师不在意差生取得的成就,很容易影响到学生对这一科目的学习兴趣。
二、对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帮扶转化
(一)在教学过程中采取鼓励策略
所谓激励就是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在获得进步或者成就时都想要得到表扬,这是对他们付出努力的一种肯定。何况现在教师们面对的是一群小学生,小学生的发展空间还比较大,在获得一定鼓励后,在之后的学习中会更加努力。鼓励策略是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信心的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给予学生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很努力但由于找不到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就比较差,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对这类学生引导正确的方向,针对他们的学习方法,提出建议[2]。
就比如说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中的1观察物体(三)时,这一节内容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一个物体的形状,教师可以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体带到课堂中,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并画出来,找几个坐在不同的方向的学生来分享他们画出的图形,全班同学一起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
(二)打造趣味性课堂
学生都喜欢被有趣的事物吸引,教师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教学都是教师站在讲台上讲课,和学生没有任何的互动,显得课堂氛围很呆板,学生会出现犯困和学习兴趣不浓烈的情况。或者有些教师想要活跃一下气氛,会问“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学生也体会不到数学的魅力。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给学生播放相关的教学视频,让学生多了解一点课外知识,并且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或者在课堂中适当增加一些有趣的课堂活动,用新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融入到课堂中。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感觉到轻松的课堂氛围。就比如说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中的3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在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几个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的纸盒、一把剪刀,在课堂中让学生沿着立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并观察展开的立体图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三)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公平公正
亚里士多德说过“公正是赏罚公明者的美德”,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希望被公平的对待。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是教师要做到的,受到了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和学生都会只在意成绩。有的教师会把成绩优异的学生安排坐在前排,成绩比较差的就安排在后面,这只会让差生感觉到很失落[3]。有时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和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坐在一起,如果教师只去关注成绩优异的学生,那么另一个学生就会感觉到不被重视,心里面会产生一种反感教师的情绪,甚至会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要做到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适当的找学生进行谈话,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也要尽量关心到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就比如说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中的7折线统计图时,折线统计图易于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教师可以在全班任意抽取十个人,五个男生五个女生,用他们的身高来绘制成统计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折线图,判断男生和女生的身高是否存在较大差异。
结束语
总之,帮助学困生转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小学生还处在比较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的阶段,因此只要教师愿意花时间付出,就会有一定的收获。首先要有一个有趣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引入到课堂中,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这样学生更愿意去与教师拉近距离,教师教学时才会更轻松。
参考文献
[1]王继楠.小学数学文化主题式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7.
[2]徐锦野.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的比较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3]吴宁.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