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敏
重庆市大足中学 402360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和行为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对他们的言行进行良性引导,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引导学生养成正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出学生的探究意识。对此,本文也将以初中生的成长为切入点,立足于数学课堂的设计,从课后延时服务出发,分析初中数学课后延时活动的基本特点,并探讨设计的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启示,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课后延时服务;基本特征;实践方法
引言:
在素质化教育和新型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当下国家在宏观上对学校课堂的要求相较于以往而言,也有了更加明显的调整和转变,不再以简单的理论知识背诵为本位,而是更加强调技能的延伸和拓展,这种变化也给教师的创新提供了更加鲜明的思路。数学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也应当受到更加高度的重视和关注,特别是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要尤为强调延时活动的价值。
一、分析核心素养引导下初中数学课后服务活动的基本特点
首先,数学课后服务活动能够与特定的生活现象紧密相连,这里提到的数学活动,本质上就是数学与实践活动的结合,所以也遵循了学生人人参与的原则。学生需要在活动的引导下,参与不同类型的操作活动,实现手脑并用,调动多维感官。在这里,延时活动都是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的,也贴合生活实际,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熟悉感和亲近感,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理。再加上,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发展上是存在差异的,所以课后延时服务也会据此展现出一定的差别,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个性,激发出学生的潜力和价值。
其次,初中数学课后服务具有娱乐性的特征。兴趣本身就是引导学生展开实践活动的先导,所以课后延时服务只有具备趣味性和生动性,才能真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真正成为课堂的补充资源,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实现寓教于乐。例如,在学习与平面直角坐标系有关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走出班级,向学生提问:以教学楼为起点,向西走400米,向北走200米后可以到达体育馆,而从教学楼往西走300米,再往南走200米可以到达实验楼,从教学楼往南走300米,再往东走500米可以到达小超市,那么你们可以从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吗?如果可以的话,应当怎样表示各个位置的坐标?在这里,学生几乎把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校园内,所以他们对校园的环境也更加熟悉,能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展开趣味性的活动。
最后,初中数学课后延时活动也具有一定的探究合作价值。尽管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他们的学习水平依旧存在一定的欠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利用课后延时活动,鼓励学生展开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也会懂得团队配合的重要价值,他们会更加积极的参与到集体探究中,发挥自己的长处。
二、数学专题特色课教学在课后服务中的探究和实践
(一)提炼生活元素
课后延伸活动设计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在这里,数学知识是本位,而生活就是学生应用知识的核心场景。教师需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技能,探究知识,反思自身的实践行为,构建更为完善的知识框架和体系。例如,在学习与轴对称有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安排相对应的特色活动,让学生观察生活中互相对称的图形,可以是楼房,可以是黑板,可以是书桌,可以是讲台,然后让学生自行绘制出这些图形的平面图,尝试性的探究出这些平面图形的基本特点,探究轴对称成立的条件和规律。这种特色性的探究,就可以让学生把知识点与生活联系到一起,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印象和理解[1]。
(二)凸显出实践性价值
尽管课后延时活动都以鼓励学生展开动手操作为主,但部分教师设计的专题特色课具有一定的笼统性,所以学生也无法获得有效的参考和指导,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会感到更加手足无措。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必须要凸显出特色课的可操作性,要能够为学生所接受,能够支撑学生后续的一系列实践。例如,在学习与几何图形有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直接为学生布置如下具有特色的实践任务:请你们设计并自行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这种操作性较强的任务,可以鼓励学生回顾课堂上的知识,主动分析长方体的特征,分析长方体6个面的对应关系,然后自己寻找材料进行制作,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展示出自己的作品,并针对学生的制作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这样可以让学生逐步积累自信心,获得更多的满足感[2]。除此之外,在学习与数据分析有关知识的时候,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延时活动中自行选择数据收集的主题,可以是近5年来我国妇女生育率的变化,或者是近7年来中国发达城市离婚率的变化,又或者是近5年来城市基本收入的变化情况,这些数据都可以成为学生分析的重要参考。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整理完毕之后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探索数据的波动程度。
(三)激发学生个性
学生都是思维意识独立发展的个体,他们的想法是多姿多彩的,教师不应当扼杀学生丰富的想象,而是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再加上,相较于书面练习来讲,课后延时活动具有更加明显的开放性特征,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所以教师必须要在延时服务中激发出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具体来讲,教师要保证专题特色课具有开放性,不能让活动拘泥于固有的形式,要打破传统教材的束缚,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有用的素材。例如,在学习投影与视图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课后延时的时间,鼓励学生自行制作立体模型,这里的立体模型不一定非要局限在长方体或者是正方体身上,教师要鼓励学生把不同的立体模型组装到一起,或者是把脑海中勾勒的立体图形表现出来,表现出自己的特色。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初中数学课后延时活动的改革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推动学生实现手脑并用的应有之策,也是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生活元素的提炼,操作性的提升,个性的拓展这三个角度,论述了初中数学课后延时活动优化的方法,充分结合了初中数学的基本知识,尊重了学生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能够作为教师的参考依据。在未来,教师也应当给予学生及时的表扬和评价。
参考文献:
[1] 杨红生.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探究[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0(30).
[2] 耿红霞.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J]. 数学大世界(小学五六年级版), 2020, 000(00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