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策略的几点看法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9期   作者:杨龙
[导读] 高一学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所暴露的问题,

        杨龙
        陕西洋县第二高级中学 陕西省 汉中市 723300
        摘要:高一学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所暴露的问题,让我们一线的历史教师认为搞好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搞好了衔接工作,使课堂教学达到真正的“高效”,从而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具体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衔接;意识;核心素养;知识体系;兴趣
        面对高一学生历史学习的状况,我们不得不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工作。那么如何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顺利衔接,指导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的基础上有效学习高中历史,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作为高一历史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努力提高自己的初高中历史衔接的意识。
        首先,我们要努力把自己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认真研究初高中课程标准,对其进行全面研究把握,找到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异同点。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所教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合理组织教学,对教材内容做相应的取舍、补充,以便突出重、难点,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高效”。比如:必修Ⅰ《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课,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以及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初中时,学生已经学习,对此,我们应该因势利导,通过设置问题、使学生回顾相应的基本史实,并提供相关史料,达到高中历史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目标,在掌握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更加关注现实社会,使历史学习的真正意义体现出来。
        二、高一教师必须重视高中历史的第一节课,使学生对高中历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这一工作比上教材第一课的具体内容更重要。在第一节历史课中,应该让学生明确以下几点:
        (一)什么是历史?即:过去的事(史实);对过去的事的记载(史料)如文字记载、录音、图、画、照片、电视、电影等等;人的历史认识。
        (二)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1.历史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认同感和爱国心。
        2.对我们个人而言,学习历史能使我们“明智”“鉴今”。
        3.学习历史可以提高修养,丰富人生。
        (三)怎么学习历史?
        1.明确我们初高中历史教材的编纂模式和学习的内容的差异。
        2.要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即课前预习、课堂静听、快想、速记、热论;课后作业、复习。
        3.注意几个历史记忆诀窍。如顺序记忆法、规律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压缩记忆法、联想记忆法、讲解记忆法、比较记忆法、重复记忆法等等。
        三、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构建知识体系,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整个专题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初高中历史教学脱节的其中一个问题就是“知识体系的欠缺和能力培养的不足”。因此高中历史教学中要注意理清主线,构建知识体系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整个专题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地驾驭教材。比如:在讲到必修Ⅰ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这一专题时,我们很有必要先让学生对民主政治、国家统一问题有一个全面认知。
        (一)构建专题知识框架体系:
        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
        古代(专制)→近代(追求民主)→现代(实现民主)
        总趋势:由专制走向民主
        (二)让学生掌握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即我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和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而不懈努力的奋斗历程。
        主线之一: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的基本线索,既包含了政治建设的起点、基本内容,也包含了政治建设的曲折、转折及其新的探索与成就。即:
        
        主线之二:“一国两制”理论的创设及其实践——香港、澳门的回归
        四、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浓厚的兴趣中使学生自觉地搞好初高中历史知识的主观衔接。
        (一)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
        因为现实中的切身感受比教师的言语解释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比如:讲西周的宗法制时我们可以联系今天生活中的家谱、族谱,可以谈到国民党主席连战祭奠黄帝陵;在讲到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时,在谈到“始皇帝”名称的由来时,自然会说到秦王嬴政的功劳,这时我们就可以联系著名大导演张艺谋曾经拍过的电影《英雄》;讲到“闭关锁国”的经济政策时,我们可以和今天的对外开放联系在一起比较,以此来加强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
        (二)运用多样化手段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活动比例。
        比如:在《明治维新》的教学设计中,我在自习时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大国崛起》中有关日本崛起的纪录片,让他们在形象、直观的视觉效果中,拉近与世界各国历史的距离。然后让学生自行阅读教材完成导学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后,在课堂上对明治维新的措施及影响进行重点强调,合作探究,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个更深刻的认知和思考,在这些西方国家近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相互比较,进一步培养自己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通过实践证明,绝大部分学生可以很快适应高中历史学习,说明上述的一些方法对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但是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工作并没有结束,面对不同的学生,可能还会出现更多新的问题,这也是我继续实践和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邓家勇.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2020(32):108-109.
        [2]司彩霞.浅谈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J].天津教育,2020(30):169-1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