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复建
广西德保高中
摘 要: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新趋势。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融合在促进学生认同历史、感知历史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指导过程中可以满足学生对历史学习、应用和自我探索的需求,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因此研究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融合是学科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高中历史;信息技术;学科融合
一、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学历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主要途径,中学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9)》中明确提出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通过努力达到课程的目标要求,掌握历史的基础知识,初步学会学习历史方法,提升历史学习能力,从而实现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学生对历史的感知与认同,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良好互动、时事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应用历史。
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在对教育领域产生着深刻的积极的影响,“互联网+教育”已成了当前教育发展的一种新趋势。信息技术对多种信息具有数据处理、编辑、储存、播放的功能,成为学校课堂教学信息呈现的重要手段,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拓展课堂教学的时空领域,增强教学的直观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效果。历史教学中运用好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一直认为“枯燥无味”的历史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历史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具体方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 丰富历史史料,认同历史知识
中学生第一次较为系统地接触到历史的知识,而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学生对历史的学习、认识和解读更加多元化、提前化。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手机、电脑等各种渠道,对历史知识或多或少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这些历史知识的学习、认知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先入为主、碎片化等特点。中学历史课堂采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可以展示大量的生动的详实的系统的史实资料,让学生认同教材知识,自觉抵制错误历史观念和思想的影响。
以《探索新航路》为例,在讲解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的知识时,教师在“相关史实”环节中介绍了1521年4月麦哲伦在菲律宾群岛被土著人杀死,1522年剩余船队和人员返回西班牙时,很多学生认为这里是“阴谋论”,因为麦哲伦肯定没死否则历史书怎么会写“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呢?由此也对历史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积极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展示丰富的史料,包括麦哲伦船队的各种文字记载、图片记载等让学生认识到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与麦哲伦全球航行的区别,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正视历史史实,学会在历史学习中寻找历史的史料而不是人云亦云,更不能盲目听信其他人的谣言,而是要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用史料进行验证,学会通过史料验证历史史实,实现学生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并认同历史的知识与内容。
三、 全面展示历史,感知历史发展
历史的发展不是简单的一条线,而是涉及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内容,需要学生感知历史的发展。信息技术为学生感知历史发展、了解历史事件的影响提供了有效的渠道,教师可以用视频、图片、文字记载等直观展示历史發展过程中社会的真实面貌与形态,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历史发展的内容。
以《文艺复兴运动》为例,教材中介绍了“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大解放”,同时介绍了但丁、达·芬奇和莎士比亚等人物、思想和作品。但对学生而言,如果只是简单的学习人物、思想和作品显然不能让学生满意,也无法让学生感受到文艺复兴运动在社会发展方面的影响。因此教师利用视频、图片和文字记载的方式展示文艺复兴运动近300年以来产生的积极变化,如教师可以展示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以及尼德兰等一系列新型城市,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茁壮发展,资本也开始源源涌入新兴资产阶级的囊中这一过程,让学生了解到文艺复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城市建设的影响,对人生活方式的影响,从而强化学生对文艺复兴运动的理解。历史发展不是某一项的发展,而是体现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这些知识都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展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当时时代的发展与变化,了解历史发展的全过程与内容,提升学生对历史发展的理解。
四、 掌握技术工具,学会自我学习
历史知识的丰富性决定了单纯依靠教材的讲解是不够的,需要学生在课下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学习。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探究,创造了条件;依托信息技术的优势,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用技术工具学会自我拓展与自我学习,主动搜集和整理历史的知识与资料,提升学生对历史的理解与认识。
以《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例,教材中介绍了文学、雕塑、建筑、哲学与法学等知识,并介绍了使用的公历知识。这些知识虽然丰富但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如公历学习时很多学生都会想到阴历的知识,在学习建筑知识时教材用了雅典帕特农神庙为例进行了诠释,但学生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神庙的内容,这些知识并不能在课堂上得到体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通过互联网搜集相关的信息,学生可以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进行搜索,而教师只需要布置任务即可,如阴历与阳历有什么相同与不同,除了雅典的帕特农神庙以外还有哪些神庙是希腊的建筑艺术风格,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在课下进行知识的搜集。学生在课下搜集相关的知识以后要进行汇总、分析,所有搜集资料都可以上传到QQ群等群组当中与其他人分享,而教师根据学生汇总搜集的知识进行点评,为学生后续历史知识的学习,资料的尋找等提供具体意见,提升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学会用技术工具搜集和整理内容,不断提升中学生的历史学习水平与能力,学会自我搜集、自我学习、自我应用。
五、 总结
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关键在于认同历史知识,感知历史发展的情况,主动学习、探索和求知历史内容,学会用时事政治与历史相结合,以史为鉴,正确对待现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中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信息技术凭借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信息技术为中学历史教学、学生历史学习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与前景,因此教师要积极做好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融合,提升学生历史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史献浩.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智慧课堂教学,2020(8):41-42.
[2]胡艳.高中历史学科信息技术融合尝试:以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为例[J].考试周刊,2020(37):138-139.
[3]李辉,杨宁.信息技术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优化策略探析[J].山西青年,2020(8):159.
[4]刘邦昱.谈“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程整合”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J].第二课堂,2020(4):78.